![]() 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我們的心就是這樣的,我們以為足夠清醒了,但在關鍵時刻,或是極其不被注意到的時刻,是很容易著相的。 為什么,因為極其細微的情緒,因為五陰,因為里面有情還沒轉化。找到了根,因為仍有欲望和攀緣。 怎么去轉,先見道,而后修道。先妙觀察,也就是讓觀自在出來,如實去觀,慢慢的去觀。 再讓平等心出來,不去定義什么分別、判斷。 你若定義好,就有不好的煩惱,你若定義善,就有惡出現。讓一切涅槃。 智慧一定是理性的,觀照一定是平等的,這樣眼耳鼻舌身,就成為一種智慧了。 要在這里去修,去練。 一切時中,自性自如。你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要與你的自性、你的佛性相應,這就叫如。 檢查自己,是不是自己撿煩惱回來,是不是又往外面去看,看沒有看別人,是否自己給自己添麻煩。 放下,一切本自清凈,為什么會出現變化,因為心動了,心偏了。 那個根追著六塵變了。 收回一切,眼觀鼻,鼻觀心,回到覺知,回到身體。回歸本性,回歸心安。 當你的修為越來越高,會發現高能量的人心是很淡的,話也會越來越少。 你變的惜字如金,平靜如水,不為一切境所動,這是你的維度再一次提升的征兆,你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塑造。 因為你知道,唯有在這里拿到結果,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才能實現真正的助人。 一個人把自己修好,比什么都重要。 你不追任何人到來,也不對他人用神,如此沒有內耗。 高能量的人,沒有限制性的語言,沒有固執的著于一種觀點,對一切都能保持敞開。 同時,在內心有一個邊界,有一個主心骨,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一切都是心的問題,是心層次的問題,心層次越高的人,效率越高,該快時快,該慢就慢,專注于自己的感受,在第一位。 心越凝聚的人,越能看見一切真相,內在越樸素,安寧,如法,越能照見虛空的斑斕。 生命里的每一個階段,都是螺旋式生長。 看似一個人在休息,在靜養,或有點懈怠,或忙于其他。 尋常人會以沒有志氣來斷見這個生命,而在修行的角度來說,這是為了更大的逆轉,留出空間和留白。 不做什么,或是放下什么,又或者突然大變,突然醒來,其實,這都是內在力量從混沌走向清晰的過程,更是重塑自己的過程。 你一定要挺住,業力結束后,你的好運就會歸來。 你真正想做的事,靈魂從沒有放棄這一說。 只不過有些時候,你需要經歷不同的觸發點,經歷不同的因緣去催動它出來。 你會發現,另一個全新的自己。 所謂,無生無滅,寂滅現前,這種清涼無比的境界會呈現在你醒悟的某一個階段。 如果,你能走進更深的理解,就是一個人無論當下如何,他都是在圓滿當中,也在被保護之中。 有無形的大道在托住自己。 你的光明沒有限量,沒有局限,沒有時間,空間,沒有結束,正是由這一邊的感受,升起另一邊的領悟,正是由這一邊的體驗,那一邊的精進才會具足。 一切發生都是最好的,如同你的命運,就是如此安排,這是天意。 讓你的心,進入一種境界,如同走在一個山頂上,放眼人間,得人間的一切事既在你心上,又不掛懷。 如同,你走到一個百花齊放的花園里邊,天氣又不冷又不熱,鳥兒在樹上叫,魚兒在池中游,蜜蜂在你眼前飛來飛去,陣陣微風吹拂在你耳邊。 你的心里邊無牽無掛,陽光是那樣地明媚,春風徐來,這種境界可以和妙湛的境界略有一點點相近。 或者,你走到一個清澈見底的水池旁邊,你看到水中的魚自由自在地游,沒有任何人干擾它,非常地自在快樂,它在那里游得快樂,你在岸上看得快樂。 兩相忘機,這種境界可以少分、極少分地來比喻妙湛的境界。那是一種清凈的,但是又有色彩的一種定,你在那里,這就是妙湛。 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把握自心的話,噪音不會干擾我們的心; 不會到我們心里來,我們的心也不會到噪音那里去,兩不相接。 這樣也可以在片刻之間、概息之間達到一種主客相忘,一旦心靈的力量被全然喚醒,人便會實現內外的自動契合。 讓每一個奔馳的意念安靜下來,片片相連,融為一體,進而生出一個奇跡般的當下世界。 讓自己不斷的解脫,不斷的結束輪回,不再感受那些執著的力量,不斷的松動,退后,收獲自由,不斷給予。 禪就是我們眼前的一念心。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一切的法就是萬事萬物。 禪是晨光熹微時,煮水烹茶的手勢里藏著禪意;地鐵擁擠中,給老人讓座的剎那照見菩提。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而在人山人海當中,你內在安詳的時刻里,在他人與你對立后,你無畏而慈悲展露的微笑中。 那些曾讓我們輾轉反側的困境,恰是命運饋贈的禮物,將生命的能量激活的越來越亮。 于你而言,一切都不是問題,一切都沒有問題。 禪是對一切的智慧映照,當慈悲與這種終極智慧相融合的時候,就形成了道。 當你感受到與一切合一,無需言語,愛在此刻降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