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開學季 在這個社交成本日益低廉的時代,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可能稱為“朋友”的人數量激增,但真正能走入內心、值得深度交往的摯友卻似乎越來越少。 有的人初次見面時熱情開朗,相處久了卻發現他自私冷漠;有的人看似沉默寡言,危難時刻卻能挺身而出。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常常憑借第一印象和短暫接觸就判斷一個人是否“合得來。 如果我們僅僅依靠這些表象來抉擇深交的對象,很可能會陷入失望甚至受傷的境地。真正決定一段關系能否經得起時間、利益與困境考驗的,從來不是浮于表面的性格,而是深植于內核的人格。 真正決定一段關系能否長久、是否經得起時間、利益與困境考驗、能否給人帶來溫暖與力量的,不是表面的性格,而是深層的人格。 ![]() 一、一個人外表與底色 在人的大腦當中,一般都有兩個“小人”,一個是處于意識狀態下自己,另一個是處于潛意識狀態下的自己。 在意識狀態下,人可以表現出自己不喜歡的、或者與自己內心相違背的一面;而在潛意識狀態下,表達出的是一個內最真實的自已。 就比如“性格”,更像是一個人的“社交皮膚”。是一個人外在的行為表現,是面對不同情境時的反應模式,它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情境性。 一個內向的人可以強迫自己在外向的場合表現得健談;一個急躁的人經過訓練也能在客戶面前顯得耐心。 性格決定了我們如何與人開始一段關系,比如 “如何說話、如何處事” ;它決定了相處的舒適度,是一個人為人處事風格。 ![]() 人格,則是一個人的“道德骨架”。是一個人內在的、穩定的、核心的道德品質、價值體系和行為傾向的總和,它決定了一個人在各種情境下的核心選擇和價值取向,是一個人的 “精神底色”。包括誠信、責任感、同理心、善良、堅韌等,由后天教育、自我選擇和經歷磨練而成,非常穩定且難以偽裝。人格決定了我們如何與人維持和深化一段關系,它決定了關系的可靠度。 一個幽默風趣(性格好)的人,可能會在利益面前毫不猶豫地中傷你(人格差);而一個沉默寡言(性格平淡)的人,卻可能在你跌入谷底時成為最堅實的依靠(人格高尚)。 二、為什么說深交要看人格呢? 因為人格決定了一個人在關鍵時刻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需要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的時刻,這時候一個人的人格就會凸顯出重要性。 ![]() 如果一個人具有責任感強的人格特質,那么當你遇到困難向他求助時,他不會輕易推脫,而是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你;反之,如果一個人缺乏責任感,即使平時性格再好,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也可能找各種借口逃避。 人格還決定了一段關系能否健康、長久地發展。 在長期的交往中,性格上的差異可以通過互相理解和包容來彌補,但人格上的缺陷卻很難改變。 如果一個人具有自私自利、虛偽狡詐的人格特質,那么即使你們一開始因為性格相投而走到一起,時間久了,他的這些負面特質也會逐漸暴露出來,給你們的關系帶來矛盾和傷害。 比如,情侶之間,如果一方特別自私,凡事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不顧及對方的需求,那么即使一開始兩人性格再合拍,這段感情也很難長久。 ![]() 而如果兩個人的人格都比較健全,懂得尊重、理解和包容對方,那么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摩擦和矛盾,也能夠通過溝通和協商來解決,讓這段關系在磨合中不斷升溫。 三、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 人格雖然隱藏在內心深處,但總會通過一些細節表現出來。我們可以從他對待小事的態度中觀察他的人格。 1、觀察他如何對待“弱者”:看他如何對待餐廳服務員、保潔阿姨、下屬或暫時對他“無用”的人。一個人在擁有權力和優勢時的態度,最能體現他內心真實的教養與善良。對強者奉承、對弱者傲慢是巨大的人格紅燈。 2、觀察他在“利益”前的選擇:注意他在涉及個人利益,哪怕是微小利益時的反應。是一次合作的功勞分配,還是一頓飯錢的AA,都能窺見其誠信與自私的程度。他是力求公平,還是占盡便宜? ![]() 3、觀察他在“壓力”下的狀態:困境和壓力是人格的試金石。一個人在面對挫折、失敗和不順時,是抱怨推諉、情緒失控,還是勇于承擔、積極解決?這體現了他的責任感與韌性。 4、傾聽他如何談論“他人”:留意他如何評價共同的朋友或過去的伙伴。是客觀中肯、與人為善,還是熱衷于搬弄是非、貶低他人?一個在背后惡語傷人的人,也必會在他人面前中傷你。 5、檢驗他的“承諾”與“一致性”:他是“說到做到”,還是“口惠而實不至”?一個信守小小承諾的人,大概率在重大承諾上也值得信賴。觀察他言行是否高度一致,是判斷誠信的關鍵。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也會面臨很多關于人際交往的選擇。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記住,性格只是一個人外在的標簽,而人格才是一個人內在的本質。 選擇和人格健全、品行端正的人深交,不僅能讓我們在生活中收獲更多的溫暖和快樂,還能在成長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 四、成為一個人格值得他人深交的人 人際交往是一場雙向奔赴,我們在篩選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正在被他人篩選。 與其耗費心機去識別他人,不如首先沉下心來,鍛造一個擁有穩定、高尚人格的自我。 1、培養同理心:學會換位思考,體察他人的情緒與困境。 2、做人誠信:無論大小事,對自己的言語負責,言行合一。 3、責任心強: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推諉,不逃避。 當你自己成為一個“人格磁鐵”時,你自然也會吸引到那些同樣擁有美好內核的人。高質量的關系,永遠是同頻相吸。 我們的時間、精力和真心都是有限的寶貴資源,不值得浪費在錯誤的人身上。性格決定了我們想不想了解一個人,而人格決定了我們愿不愿意一直信任一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