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我做了一件瘋狂的事兒~~一天之內一口氣兒讀完了一本396頁的《金字塔在中國》,副標題是:古埃及文明大展煉成記。 這本書購于展會現場,本想等這一遍《針道》精讀結束后再讀的,但回家好幾天了,剛看完展的那種激情還在持續澎湃,實在是心癢難耐,忍不住就插了一個號——先聽從內心,暢快淋漓地讀完再說!
讀完之后我寫了一點點體會,現照搬如下:
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了一個超級大展的臺前幕后,它還記錄了一種精神,上博人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精神,敢于夢想敢于實踐的精神。看展,看書,看到了什么?正如文中所說:“見了世界,見了眾神,見了眾生,也可能看見了自己。” 所謂:通一切法,徹萬法源。
此刻,我把這幾句讀后感搬到《針道》讀書筆記的前面,算作對部分過路朋友的回復。不是每一個人都愿意把自己的發明和研究成果就這么大方地公之于眾,所遇即緣分,愿我們珍之惜之并感恩之。十年寒冰,難涼熱血,這是《針道》的后記,也是左老師率真性情的真實寫照。 《針道》治法篇分為四部分,我是用兩天的時間讀完的。沒有按時打卡,因為不想被進度趕著粗制濫造,純粹為了打卡而讀書,也不想為了完成打卡任務而耽誤艾灸、針刺等實踐練習。
本篇治療原則方面,左老師認為,在最深刻的本質上,萬病的根源都跟疼痛相關聯,治療疼痛的方法也是診治萬病的方法。
在任何疾病治療之前,一定要記住兩點:第一明確診斷,第二安全第一。建議大家治療任何疾病之前,先讓患者去做一個比較明確的西醫診斷。
明確診斷后,還要知道那些地方能扎,哪些地方絕對不能扎。
枕后這個位置,扎的時候要貼著枕骨面,向內下方刺中硬結中心即止,不要再往里深扎,因為一不小心可能會刺中延髓。
肩頸處針刺,要先把肌肉捏起來,由下往上斜刺,刺中之后就拔出針來,一定不要留針,以免刺中肺尖。
上背部胸椎也不安全,如果一定要扎針,就靠近脊柱扎,進針在脊椎旁開0.5寸,針往脊柱中間斜刺,但依然不建議留針。脊柱的棘突上或者脊椎間隙如果有壓痛點,說明有韌帶損傷,摸到痛點之后,在痛點上方0.5寸進針,沿脊柱方向,斜刺至壓痛點。
前胸位置,可以扎針的地方在胸口正中線上,因為有胸骨保護,扎不到內臟。肋間隙不要扎針,跟上背部其余位置一樣,可在痛點附近找異常點淺刺,然后拔罐放血即可。
治療胃的問題,或者說上腹部,我們刺的是體壁上的肌肉,不是要刺到里面去。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剛從紹興上課回來的那幾天,我天天換著地方扎自己,扎到上腹部的時候,我用2寸的針,扎進去大約1.5寸還要多一點(如上圖),因為課堂上看到老師這么給同學操作(那些同學腹部肌肉豐厚),雖然也還記得助教老師曾強調過,太瘦的人脂肪層太薄,扎上腹部一定要小心不要扎太深。
但是三試探兩試探,就探到了一個堅硬無比的東西,我還以為是個硬結,懟了幾下沒懟動,因為腦子里還有助教老師的提醒,就沒敢硬懟,第二天在群里問老師,左老師回復說那是扎到腹主動脈了,說我扎深了扎進腹腔里面去了,嚇得我好長時間沒敢再扎上腹部……
小腹部是相對安全的,可以留針,不過,在扎之前先把尿排干凈,以免扎到膀胱。
左老師再次強調,幾乎所有的疼痛,落實到身體上,我們都會在特效穴、筋結、瘀絡三個層面上找到治療依據。
而特效穴的選穴原則,首先就是傳統針灸經驗穴,如“面口合谷收”的合谷穴,如膽囊穴、闌尾穴、液門穴、內關穴等。
液門穴我用過無數次,真的是好用,不愧被稱為“人體自帶的清熱解毒片”。很有意思的是,我之前并不知道這里有個穴位,也不知道這個穴位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但每當過度勞累或睡眠嚴重不足的時候,這個位置就會很不舒服,強烈求掐,或許這就是身體的本能反應吧,正應了左老師那句話:身體會告訴你答案。
其次,董氏奇穴和全息微針系統,以及左老師的全息應象針灸系統。
耳穴系統用在自己身上不太方便,我最常用的是第二掌骨側全息系統,無論在家還是出門在外,都是最方便操作的位置,身體哪兒不舒服,找相應部分的壓痛點,直接扎進去就可以了。
而左老師的應象針灸系統,面部應象和大拇指應象用的最多。額頭四部分我全都試過,第二部分止鼻炎或者感冒初期的流清涕,效果立竿見影;第四部分,我一般是印堂透山根,治療胸悶、咳嗽、心神不定、失眠等全都有效。
這次去上海幸虧帶了針,感覺胸悶咳嗽支氣管炎老毛病要犯的當晚,我就扎了一根印堂透山根,留針兩個小時,第二天癥狀徹底消失。以前的我,這種情況是非抗生素不可的,想想我從小吃進肚里多少抗生素啊!
梅核氣殘留的那一點點小尾巴,也是在我一次次扎印堂透山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被清掃干凈的。
所以說,遇見左老師是多么的幸運啊!
還有顴骨區域的應象,對應雙脅,我已經把右顴骨下面的結節扎散了,左側時而摸到時而摸不到,扎的就少。
大拇指應象系統,我最喜歡用大魚際部分,操作方便,按壓按揉就有效。
手掌部應象的微絡刺血,中指最上面那節對應人的頭面,中間那節對應頸部喉嚨,下面那節對應胸部,一直往下到手掌根部腕橫紋,對應的是人的恥骨聯合。所以,在中指最上面那節針刺,可以改善大腦供血,頭痛、午飯后犯困都可以刺這里,女性宮寒也可以在這里針刺放血,用的是倒象。
此外,還有頭皮應象系統,鼻子應象系統……
在臨床的時候,我們要在眾多的應象反應中去尋找最大的確定性,最大的確定性就是你所找到的反應點。
筋結點的選穴原則,得先知道筋結的特點是肌肉變短、變粗、變硬、壓痛。
若病灶在四肢,可循經在近心端或附近觸診尋找筋結。比如手腕疼,可以循經在前臂往軀干方向找。
若病灶在頭面五官或內臟器官,就要在病灶附近或者內臟器官的體表投影區去觸診尋找。比如眼睛不舒服,可以在太陽穴附近,或者在枕骨尋找。
找瘀絡刺血的原則,若病灶在四肢,循經在其上下望診,尋找微絡,或應象微絡刺血。
若病灶在頭面五官或內臟器官,可以在病灶附近,或內臟器官的體表投影區,望診尋找瘀絡;還可以在肘膝關節附近,特別是下肢,相應刺血區找到最明顯的瘀絡,針頭留置放血;也可以應象微絡刺血,比如中指的最上端對應頭面,頭面五官哪個地方有問題,你就在中指指頭對應的區域去找紫紅色小血管。
一些慢性病、久病,單純針刺治療效果不徹底,容易反復發作,就一定要考慮有沒有忽略了瘀血的情況。
左老師無比清晰地知道他這本書中的部分知識是顛覆性的,所以他說: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收獲。讓我們帶著一顆純粹的心,去感受這些確定性的東西,看看身體或者生命本身能夠呈現出多大的可能性。
目前的我屬于后者,所以我懷著無比恭敬的純粹的心,一遍一遍地讀,一針一針地嘗試,一點一點地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