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陳獨秀,人們總會想到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但在這位風云人物的背后,站著一位與他情同手足、并肩奮斗的安徽同鄉——程演生。他們的故事,是一段關于理想、支持與堅守的傳奇。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1. 思想上的“鐵桿盟友” 陳獨秀在北大掀起文學革命時,程演生是他最熱烈的響應者。陳獨秀主張“百家平等,提倡白話文”,程演生不僅完全贊同,還付諸行動,后來專門編了《白話文選》,可以說是把老友的理想變成了現實。他們是思想上的知己,更是改革路上的同路人。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2. 事業上的“最強后盾” 陳獨秀辦《新青年》缺錢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程演生。而程演生也從未讓他失望,總能想方設法籌來經費,讓這份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雜志得以延續。這份雪中送炭的支持,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真朋友。后來陳獨秀南下,把后方事務都托付給他,足見信任之深。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3. 患難中的“生死之交” 五四運動時,兩人一起上街為家國命運吶喊。當陳獨秀遭遇人生低谷,身陷困境時,程演生的關懷和書信從未間斷。兩人在信中談國事、訴衷腸,陳獨秀更是表達了對摯友無限的感激與信賴。真正的朋友,就是在你最需要的時候,依然在你身邊。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4. 文化上的“傳承伙伴” 晚年的陳獨秀專心研究歷史,委托程演生幫忙整理太平天國史料,程演生兢兢業業,不負所托。程演生自己也是大學者,寫的《皖優譜》等書,為保護中國戲曲文化立下大功。他們一個面向未來,一個深耕傳統,但骨子里都是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擔當。 總結: 陳獨秀與程演生,這對懷寧雙杰,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志同道合”。他們的友情,超越了個人得失,融入了家國情懷和文化使命。這段被歲月塵封的佳話,告訴我們:偉大的事業背后,總有偉大的友誼在支撐。 理解書齋 2025年8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