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患者身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堵”。相比疏肝化痰非常名的逍遙散和二陳湯,元代大醫朱丹溪有一個更全面的方子,五味藥同時疏肝、化痰、活血,能解六種郁堵,特別適合長期頑固的抑郁。 這個方子由香附、川芎、蒼術、梔子和神曲五味藥組成,專門應對抑郁常見的六種“堵”:氣、痰、濕、食、火、血郁。 ![]()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說:“一旦情緒不暢,百病叢生。” 人長期情緒低落,首先會影響肝臟,造成“氣郁”——會胸悶、嘆氣、兩肋脹、情緒差。 肝氣不順又會牽連脾胃,導致消化變差,形成“濕郁”和“食郁”:身體沉重、頭昏腦脹、嘴巴發黏;胃脹、噯氣、不消化。 ![]() 水和食物代謝不暢,混成黏稠的“痰郁”,喉嚨像卡東西、反應變慢、頭暈昏沉,甚至長包塊結節。 氣堵久了還會生“內火”,也就是“火郁”,表現為心煩易怒、睡不好、口干口苦、舌頭發紅苔黃。 氣滯則血不行,成“血郁”,此時會出現固定位置刺痛(如頭、胸)、記憶力下降、腦子轉不動、情感淡漠,女性多伴有痛經、血塊多。 而香附、川穹、蒼術、梔子、神曲,雖然只有5味藥,卻能精準解決這6種郁堵。 香附:專門讓 “打結” 的肝氣散開,緩解胸悶、嘆氣、脅肋脹等不適。 蒼術:把堆在體內的濕邪排出去,改善身體沉重、腦袋發蒙、嘴里發黏的濕郁癥狀。 川芎:可讓瘀滯的血液動起來,減輕固定位置的刺痛,也能疏通腦竅,緩解記性差、腦子卡頓。 神曲:擅長消食化積,緩解胃脹、打嗝、不消化等食郁問題。 梔子:能把氣郁化出的 “內火” 降下去,改善心煩、易怒、口干苦、睡不著等火郁表現。 具體怎么辨證使用,效果怎么樣?給大家講個案例吧。 有位51歲的女患者,情緒一直很低落,整天皺著眉,快半年沒有感到開心情緒了。夜里睡不著,還老做噩夢;白天總覺得心里發慌、煩躁,還一個勁出汗——白天動不動就汗濕衣服,一出汗就怕風、怕冷。 當時有人說,這是抑郁類的精神問題,不好治。家屬沒轍,決定帶她找中醫看看。 詳細問診發現,患者脈弦,舌苔薄白。還總覺得胃里不舒服,沒胃口、不想吃飯,白天渾身沒勁、心慌。莫名地總覺得熱——心里頭、手心都發燙,嘴里干,大便也偏干。 ![]() 了解清楚后,開了一方:蒼術、川芎、香附、梔子、神曲、甘草、大棗、浮小麥、龍骨、豆豉、地骨皮、珍珠母、夜交藤。 吃了2周藥,好多癥狀都開始輕了。連吃三個月后,家屬來說,患者半年來總算笑了,還能笑著跟家人說話了。出汗的毛病沒了,飯也能吃下了,睡眠也安穩了。 這患者的情況看似復雜——愛出汗、怕風怕冷,可能會想著補補氣、固住體表;看到手心熱、失眠多夢,又會想著滋陰安神;再看到胃不舒服、沒胃口,又加些調脾胃的藥。 但有經驗的中醫一眼就理清了:問題核心是“肝氣不舒”。 因為肝氣堵著不順暢,影響到了脾胃,脾胃功能亂了,才會胃不舒服、不想吃飯。肝氣堵、脾胃弱,身體里的津液生成和運送跟不上,就容易生虛熱,攪得人睡不著、做噩夢、心煩、口干、手心熱、大便干。肝氣和脾胃都不暢,身體里管出汗、抗寒的營衛之氣也亂了,才會老出汗、怕風怕冷。 ![]() 說到底是氣堵著引發了一身毛病,所以治療就以香附、川芎這些藥為主,重點是理順氣機、解開郁堵。 再加上梔子清熱,豆豉、地骨皮除煩,浮小麥、龍骨止汗,珍珠母、夜交藤安神——浮小麥還能除虛熱、緩解煩躁,它配大棗、甘草,其實就是甘麥大棗湯。 就這樣,抓住主因、整體調治,困擾她的諸多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 如果分不清證型可以詳細跟我講,辨證之后會給你點合適的調理建議。 ![]() 我是中醫皮璐,公立三甲醫院神志科主任醫師,臨床經驗30多年,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焦慮癥、抑郁癥、失眠、雙相情感障礙等神志類疾病。 致力于幫助每一位正在被失眠和精神心理疾病困擾的人擺脫安眠藥和精神藥品的依賴,真正從內而外的健康開心起來。 |
|
來自: 昵稱1979757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