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 隱 心 遁 云 塵 深 世 處 外 muyunzhai 沐 云 齋 ▼ 春閨倦讀圖 作者:冷枚 時期:清代,大約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 尺寸:175cm×104cm 館藏:天津博物館 在中國古代文化的浩渺海洋中,“春閨”是一個經典且充滿詩意的意象。它頻繁地出現在詩詞作品和世情小說中,以繡閨中的年輕少婦為表現對象,描繪她們在漫長歲月中的自憐與哀怨。當這種情感與繪畫相結合時,便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春閨圖”。宋元以來,常有佳作誕生,清代畫師冷枚所做的《春閨倦讀圖》便是代表作之一。 畫中,一位身著旗裝的女子映入眼簾。她的發髻松挽,外裹黑色包布,這是明代以來漢人流行的一種裝束。布口巧妙地打著蝴蝶結,髻邊點綴著翠綠的飾品,后插粉珠金簪,顯得既典雅又高貴。而她的耳朵上佩戴著三只耳環,這是清代滿族貴族女子的獨特裝束,稱為“一耳三鉗”。 立領青衣的袖口上繡著蝙蝠花紋,寓意著多福多壽。她的手腕上佩戴著二龍戲珠的金鐲,衣服上的蘭花暗紋與她的氣質相得益彰,散發著淡淡的幽香。 ![]() ![]() 冷枚巧妙地捕捉了女子的玉手,指若柔夷,狀若削蔥,充滿了生命力和藝術感。 女子半跪半倚,體態優雅,肩若削成,腰若約素。她的衣紋細膩流暢,襞折婉轉,轉折處凹凸明顯,彰顯出畫師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審美。她手握《名媛詩歸》,正在閱讀其中的《子夜歌》,書中內容多是女子吟唱愛情生活的悲歡離合。書頁間仿佛流淌著她的思緒和情感,成為她情感表達的一個載體。 桌上擺放著裝書卷的盒子和清寒苦澀有冷香的佛手柑,墻上掛著簫,香幾上瓶插月季,香盒香爐,處處彌漫著女子的思緒和情感。她背后墻上的畫中畫描繪的是柳宗元的《江雪》,為整個畫面增添了幾分寂寞與愁思。 桌上擺放著裝書卷的盒子和清寒苦澀有冷香的佛手柑。墻上掛著簫,香幾上有瓶插月季,香盒香爐,處處彌漫著美人的思緒,“自君之出矣,今爐香不燃。思君當明燭,終宵空自煎。” 畫中的蒙古細犬支楞著耳朵,可愛中透著機靈,與主人的嫻靜形成鮮明對比,更顯得韻味十足。春閨倦讀的女子,神情中隱有倦意,黛眉微蹙,小指勾唇,左手支頤,右手持書,斜倚桌幾。她的慵懶和哀愁被精準地表現出來,人物形象極富藝術感染力。 冷枚的《春閨倦讀圖》不僅展現了中國古代女性的生活場景和情感世界,更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審美,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