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1895年7月,王頌蔚不幸病逝,之后謝長達帶著9個兒女回到蘇州生活。她對子女嚴加管教,曉以大志,用心培養。1901年,謝長達“憤國勢之凌夷,憫女界之沉淪”,而當時朝廷正好動員漢族婦女放足,她遂在十全街家中成立“蘇州女子放足會”,并擔任總理(即會長),親赴蘇州近郊各鄉,苦口婆心勸導女子放足,并散發“說帖”,廣為宣傳,各地女性紛紛響應。1906年,她與陳星昭、周修輝等人向社會募集千余元作為開辦費,創辦女子兩等小學,定名為“振華女校”。學校取“振興中華”之意,并以“誠樸仁勇”為校訓。學校租賃嚴衙前東小橋顧氏房屋,稍加整修后,即于當年十月十八日開學。由于受習俗限制,入學者寥寥無幾,于是她上門游說家長。第二年春季,振華女校添設簡易師范科,學習期滿一年即畢業。高等班和師范科有十余人。1908年,江蘇巡撫程德全、江蘇按察使朱家寶、蘇州知府何剛德先后視察學校,決定每月由官府貼補“規銀二百兩”。之后謝長達添設學科,擴大招生。[1][2] ![]() 謝長達藝術照“求人不如求己” 個人生活謝長達的兒女們 參考資料[2] 人物評價王頌蔚和謝長達是王家后代在科技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啟蒙者。他們對子女言傳身教,使他們樹立遠大志向,接受中西方文化的滋養,走到世界科學技術前沿。(中國科學報 評)[3] 謝長達先生為爭取男女平權做出了偉大貢獻,即放足會讓女性獲得身體上的平等,女子公益團讓女性獲得經濟上的平等,振華女校讓女性獲得受教育的平等。(蔡元培 評)[2] |
|
來自: 王欣榮rhdvlfqi > 《人物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