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三彩陶藝,想必多數人會立刻聯想到洛陽的“唐三彩”以及洛寧的愛和小鎮。那色彩斑斕、絢麗多姿的陶器,造型精美絕倫,令人不禁嘖嘖稱贊!古老的文化與文明,早已深深融入河洛兒女的血脈之中,被人們世世代代傳承,銘記于心,從未忘卻。這里承載著舉世聞名的人文歷史,在此,我仍想詳細敘述一番,期望能與大家共同感悟、相互勉勵。 ![]() 一、探秘洛寧愛和小鎮,感受三彩陶藝魅力。 唐三彩,堪稱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瑰寶,全名為“唐代三彩釉陶器”。它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豐富,涵蓋黃、綠、白、褐、藍、黑等多種色彩,其中又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故而人們習慣稱其為“唐三彩”。 唐三彩凝聚著唐代藝術的精華,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唐代之前,陶制品多為單色。至唐代,以紅、綠、藍為主色調,且可搭配白、黑、藍、紫等顏色的陶制工藝品開始涌現,將制陶工藝提升至全新高度。 唐三彩在中國文化中占據重要歷史地位,于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其誕生于唐代,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成熟的陶瓷技術,為唐三彩的誕生奠定了物質基礎。 唐三彩的問世,標志著三彩釉裝飾工藝的誕生,實現了釉彩裝飾與胎體裝飾的完美結合。絢麗多彩的唐三彩,其斑斕的藝術效果在精美雕塑、生動造型的俑上展現得淋漓盡致。毫不夸張地說,在現代陶瓷史上,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史的一座劃時代里程碑。 ![]() 二、彩陶藝情定竹鄉,愛和小鎮醉人心扉。 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與家人自駕采風途中,偶然邂逅靜謐小山村——花樹凹。此地柏樹成林,綠地紅花相映成趣,兩山夾一河,梯田錯落有致,自然資源豐饒,山水風光旖旎,文化底蘊深厚。將三彩陶藝“移植”于此的想法,在郭愛和腦海中不斷浮現。靈感乍現后,郭愛和當即決定在花樹凹打造“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讓洛陽三彩藝術與大自然深度融合,綻放獨特魅力。 2015年,郭愛和率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陶藝團隊入駐花樹凹。秉持“保留原始風貌,留存時代印記”原則,在不大拆大建基礎上改造村落。 從2015年破土動工到2017年開門納客,100多公里的洛陽至羅嶺山路,郭愛和往返無數次。水電不通時,他與團隊吃住在農家;平整土地,他親力親為;開工籌備,他通宵改圖紙。為護花樹凹自然風貌,他常巡山查看,忙起來一天只吃兩餐,山上走不開就啃方便面、喝山泉水。荊棘劃破手指,他渾然不覺。其艱苦創業精神,令團隊成員深受感動。 在村里老人引領下,郭愛和走遍前河村每個角落,熟知一草一木。村民眼中廢棄的老房子、老物件,被他挖掘出藝術價值。 他常說:“老房子別拆,改造后能做展館;土墻別推,貼上陶瓷就是藝術墻;窯洞修復好,掛藝術品、擺咖啡壺,便是休閑藝術空間。這里風光秀麗、底蘊深厚,河圖洛書近在咫尺,是絕佳之地。”他還強調“以大山為畫布,以陶瓷為畫筆”。 終于,在郭愛和創意與團隊努力下,破舊小山村變身“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 如今,陶藝景區青山疊翠、流水潺潺,傳統民房與窯洞點綴其中,藝術與自然相得益彰,宛如鄉村藝術公園。 ![]() 三、三彩陶藝村,豫西旅游的璀璨打卡地。 三彩陶藝村,被當地人親切地稱作愛和小鎮。這座愛和小鎮,究竟美在何處?我敢篤定地說,洛寧羅嶺的愛和小鎮,美得動人心弦! 實不相瞞,我曾在《藝筍》平臺發表過一首快板式詩歌《醉美愛和小鎮》,詩圖并茂,洋洋灑灑數十段。我身處江蘇蘇州的朋友,看了我的作品后大為震撼,當晚便邀約幾位兄弟,自駕奔赴洛寧。呵,那次我還充當了他們的導游。 那一天,我滿心榮幸與自豪,詳盡地介紹著愛和小鎮的概況。 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愛和小鎮,作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坐落于洛陽市洛寧縣羅嶺鄉,占地3000畝。 2015年4月,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精心整體策劃,以“世外陶源,四季畫谷”為核心詮釋,積極推行“藝術扶貧、美育扶貧、教育扶貧”理念,借助洛陽三彩藝術的影響力,融合地域優勢,傾力打造中國鄉村藝術公園。 這是一塊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一處宛如世外“陶”源的迷人景地,一座魅力無窮的愛和小鎮,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專家學者、國內知名媒體以及游客紛至沓來,進行藝術創作、學術交流、調研考察與參觀游覽。每日景區客流量,少則數千,多則上萬! 三彩陶藝村的非凡魅力,引得鄭州、西安、南京、武漢等眾多國內大城市的游客團隊慕名前來觀賞;知名作家、詩人、畫家頻頻到訪;攝影團隊、文藝團隊、專家團隊亦是接踵而至…… 這種自然美與藝術美精妙融合的世外“陶”源,讓國內頂尖專家都不禁豎起大拇指,為之點贊喝彩!不知不覺間,三彩陶藝村“愛和小鎮”已然成為國內外游客心馳神往的絕佳之地。 ![]() 四、愛和小鎮,豫西大地的品牌景區。 三彩陶藝村,也就是竹鄉人民心中的愛和小鎮。在這里,三彩陶藝巧妙融合自然景觀,為人們帶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享受,有力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助力鄉村振興。正因如此,備受贊譽的愛和小鎮,斬獲了眾多殊榮,如中共中央統戰部與中共河南省委統戰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創新實踐基地”重點項目、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研學基地、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金獎、河南省鄉村振興勞模出彩“十面紅旗單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特別獎、河南省文旅融合新銳項目、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狀等。 2021年3月8日,《中國文化報》將洛寧縣的愛和小鎮作為文旅深度融合的藝術鄉村建設典范,以整版篇幅予以推出。要知道,《中國文化報》在全國僅有一份,卻整版報道愛和小鎮,足見該景區魅力非凡。“旅游+藝術+扶貧”的創新發展之路,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堪稱典型。 在河南省召開的年度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接見了60位獲獎人員,其中,三彩(國際)陶藝村創建人、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文化部優秀專家郭愛和榮獲河南省扶貧攻堅獎“創新獎”。郭愛和,無疑是扶貧攻堅道路上的先鋒,是河洛大地奮發崛起的杰出代表,更是河洛人民無比敬仰的實干家! ![]() 五、愛和小鎮,地勢得天獨厚,三彩陶藝,令人心潮澎湃。 洛陽三彩陶藝村——愛和小鎮,坐落于豫西山區。景區之中,花蔓爬滿山坡,綠草如茵似毯。一草一木,一石一景,皆彌漫著濃郁的藝術氛圍。漫步于瓷片鋪就的步道,極目遠眺云霧繚繞的山巒,欣賞山間錯落有致的層層梯田,藝術景觀與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美輪美奐,悠然壯闊。且看那如碎玉飛墜、瓊枝橫斜之景,愛和小鎮宛如一幅絕美畫卷,在游客眼前徐徐展開。 愛和小鎮美輪美奐!花樹凹別具韻味! 花樹凹的鄉居改造與當日藝術館的建設,秉持可持續原則,就地取材,與自然渾然天成。備受矚目的中國當日藝術展永久展址設于此地,藝術扶貧、美育中國在鄉間蓬勃發展。愛和小鎮,實力與魅力兼具,著實讓人流連忘返。 ![]() 六、愛和小鎮的三彩陶藝,有力推動了洛陽“唐三彩”的宣傳推廣。 愛和小鎮內,舊窯洞、老房子與大陶缸,巧妙融合唐三彩元素,處處彌漫著濃郁的藝術氣息,已然成為城鄉民眾心馳神往的藝術旅游新地標。與此同時,愛和小鎮的開發建設,有效帶動了周邊住宿、餐飲及旅游等產業的蓬勃發展,還開拓出一條“藝術扶貧”的嶄新路徑。 步入三彩陶藝展示大廳,多彩絢麗的陶瓷世界便映入眼簾。美觀的三彩陶藝,令人眼前一亮,給人以舒適、唯美的感受。這些陶藝品,高低錯落、色彩斑斕、形態各異,工藝巧奪天工。部分陶藝品,黃、綠、褐等色彩相互浸潤,形成的釉面異常光亮,絢麗多姿,引得游客們流連忘返,紛紛贊嘆:真沒想到,在洛陽的后花園——洛寧,竟有如此美妙的三彩陶藝。 踏入風景區,導游成為異鄉游客的引路人。他們口若懸河,通常會詳盡介紹三彩陶藝的燒制工藝與改進歷程。 據導游介紹,唐三彩誕生于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時期。中國制陶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時期,便已有造型精美的彩陶;至漢代,已能燒制深綠、淺綠等單色釉陶器。 ![]() 七、三彩陶藝的藝術價值不可估量。 眾所周知,中國乃陶瓷的發源地,舉世聞名的中國陶瓷,無疑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而洛陽,這座建都最早、建都次數最多且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正是中國陶瓷的源頭所在。 三彩堪稱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大創舉,各代遺存的三彩藝術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三彩陶藝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陶瓷文化的全部潛能與優勢,是中國陶瓷文化歷經漫長歲月發展,所積累的經驗、技術、藝術感悟及文化底蘊的璀璨結晶,并在特定的文化環境與時代氛圍中不斷升華。 藝術價值,即藝術品所呈現的文化價值與美學價值。三彩陶藝對社會物質文明影響深遠,作為杰出的藝術作品,深受人們喜愛。它不僅在中國陶瓷史與美術史中占據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亦發揮著關鍵作用,對中外物質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彩陶藝獨具藝術魅力,對其他國家的社會生活與物質文化影響頗深,具有豐富的藝術文化內涵,是我國藝術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三彩的歷史,不僅展現了唐朝時期的對外貿易活動,更體現了那個時代的人文價值。 ![]() 八、三彩陶藝,未來璀璨,光明輝煌。 愛和小鎮的陶藝制品,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唐三彩的藝術魅力,對唐三彩深厚的歷史淵源起到了積極的宣傳與有力的推動作用。洛陽三彩(國際)陶藝村——愛和小鎮,也因此聲名遠播,馳名中外。 勤勞且智慧的古人,為當今新時代積累下了大量的物質財富與文化瑰寶,堪稱弘揚古老文化的先行者。 三彩陶藝,具備極高的藝術價值、人文價值與歷史價值。 經過深入的了解與欣賞,我堅信,唐三彩的藝術魅力永不磨滅;三彩陶瓷的收藏價值始終居高不下;愛和小鎮的藝術精神,必將激勵河洛兒女不忘初心,不斷銳意進取,將其發揚光大,成就精彩人生。 愿三彩陶藝的光輝,世世代代照亮華夏兒女的心靈。 宋武超作品集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