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街是石家莊早期的老街道之一,是繼大橋街,南大街之后,發展起來的又一條商業街道。 升平街的位置,北至大橋街,南至民族路,寬3米,長250米,雖然沒有南大街長,卻不比南大街的故事少。 ![]() 升平街先后經歷更名三民街,五一街(日偽時期共榮街)。上世紀90年代中期消失,大概在現在福興閣大門位置。 ![]() 1934年石家莊地圖 升平戲院的過往 對升平街影響較大的是升平戲園,也是石家莊第一家戲園。位于街北頭路西往南拐的一個胡同南端,座南面北,是獲鹿人所建,約在二十世紀十年代末。 戲園內廣設池座,都是長凳子,三面有樓座,分隔成為包廂,樓上樓下可容千人。 戲園是以演戲為主,有時也放映電影。那時的電影是黑白無聲的簡短片段。據石家莊老人回憶,那時放映過外國影片《炸彈轟天》、《胖夫人炒菜失火》。 1919年5月28日,反對在“巴黎和約”上簽字,聲援五四愛國運動的“石家莊公民大會”就是在升平戲園集會,與會者3000余人,多人登臺發表演說。《石家莊公民大會宣言書》發出了石家莊民眾反帝反封建的第一聲吶喊,推動了石家莊“抵制日貨”的愛國斗爭。 戲園自帶著人流、客流,逐漸地,這條街上相繼開設了幾家百貨店、金店、茶莊、皮鞋店和飯莊、照相館、j院,街上越來越熱鬧了。 ![]() 為了競爭,升平街各商號大減價、大甩賣,買一送一。商家的套路,幾十年,上百年都沒變過。 據說,逢年過節,這條街上也是張燈結彩,打鼓的吹號的,鞭炮聲聲,有點北京大柵欄的意思。 升平街上的餐飲 永信興 1938年,著名的永信興飯莊,開設在了升平街上,永信興的老板宋仁軒,延續更早開設的中華永信樓的理念和模式,開設永信興。當時的永信興是一座二層樓建筑,一樓是散座,二樓為雅間,廚房是簡易房,據說,永信興的招牌菜:冰糖蓮子。 冰糖蓮子挺常見的食材,不知當初永信興是怎么做出的這道菜,能成為大型飯莊的招牌。 永信興在66年11月,更名為“東方紅飯店”。 升平街上的飯店,還有西鴻順飯莊,明盛園飯莊。 稻香村 1925年,石家莊宏義和百貨店經理高宏文,投資開設了宏記稻香村,店址就在升平街,并聘請劉和甫為經理。劉曾在北京王府井稻香村擔任主管業務。 宏記稻香村,沿襲北京稻香村的經營品種和經營方法,以前店后廠的形式,自產自銷。 ![]() 宏記稻香村所生產的糕點、南糖,貴在原料上乘,所有配方不輕易變動修改,工藝精湛,工序再多也不厭煩。 劉和甫每天在柜臺觀測市場變化,根據市場需要來定生產。因此,宏記稻香村的經營可圈可點。 后來,宏記稻香村因內部利益分配出現分歧,劉和甫產生了另設爐灶的打算,1927年,盤下大橋街一個店鋪,劉開始籌備和記稻香村,從此,石家莊出現了兩個稻香村,宏記和和記。 再說宏記稻香村,因為投資人高宏文是經營百貨的,對食品是外行,原來得力的人員都調到和記稻香村,因此,升平街上宏記經營日趨走下坡路。 升平街上各行各業 1920年,開業最早、規模較大的私營浴池新明浴池,在昇平街對外營業。 解放前的群眾體育團體,石門體育促進會于1935年5月成立,辦公室設在升平街; 《石門日報》社,原本在公興存街(現在民生街),后遷至升平街。報紙為迎合市民階層人士的獵奇閱讀喜好,還刊登一些“吹捧名伶或j女的文章”。 1933年《石門日報》為了吸引市民的關注,舉辦了石門市首屆著名j女評選,選出了花國大總統、花國副總統、花魁、寶星、金星、銀星、紅星、黃星、藍星、白星、紫星、亞星等12位石門j女名花。 升平街上的茶莊有聚隆軒、清華軒、德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