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夫,(1981年) (寫在前面,寫冀中抗戰人物時,經常提到某某人早年參加過高蠡暴動,抗戰全面爆發后冀中的抗日武裝之所以能夠快速組織起來,是因為以前有黨的組織基礎。王志遠在回憶博野蠡縣黨組織的早期活動時寫了這樣一段話:博蠡地區的黨在河北省委、保屬特委的領導下。由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一年春。大體經過了準備,開辟和發展三個時期。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使被壓迫被剝削的農民從長期睡夢中覺醒過來。在縣委領導下,反抗了豪紳地主貪官污吏的壓迫剝削;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擴大了我黨的政治影響。并從斗爭中發展了黨的組織,壯大了革命的力量。為以后冀中抗戰,建黨打下了基礎。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蠡縣人,從小時候就經常聽大人提起過高蠡暴動,不過都是只言片語,了解的并不全面。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抗日戰爭時期曾任蠡縣縣委書記的王夫同志回憶整理的,王夫同志不僅參加領導了高蠡暴動,抗日戰爭時期,更是冀中地道戰真正的推廣者。我就不多啰嗦了,下面進入正文。魏江濤)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前言 這部分資料。凡涉及到的人員、事件、時間、地點基本上都是真實的。當然已時隔五十年的往事今提,個別地方有出入,也是難免的。希望知情者指正。 資料的來源: 1、我的回憶:除了我個人經歷過的事件外,還包括在起義事件過后不久和直接親自參加這次軍事行動的一些同志們交談過的情節,例如,馬永齡同志(馬當時是在保屬團特委工作)突圍出來的第二天到我家,在我母親上街給他買面、做飯,以及在吃著飯的過程中,他把起義整個事件從始至終的全部過程都詳細地向我做了介紹。 在日后工作中和這三個縣參加過起義行動的一些同志們,其中包括有已脫離生產和仍在農村的農民同志們,接觸中了解到的情況。同當時參加過起義行動的曹承宗同志交談的情況。(我在1943年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時,他早已在陜甘寧邊區政府當稅務局長,而他在起義時還是以偽政府財政局長職務為社會掩護的)把我到延安后一起交談的情況也包括在回憶中了。例如他親身經歷過和親眼見過、親耳聞過所有我方的活動和敵方對我方剿、捕等情況,都屬我的回憶范圍。 2、在近年來,經過信件的來往和寄送初稿,徵求補充意見等工作。有在安徽省工作的黎彥昌同志和在內蒙工作的王其正同志(他二人都是親臨起義事件者)寫出的部分回憶情況及在北京商業部工作的吳建華同志等都對初稿提出過很好的補充意見,這些也整理在內了。還有在上海工作的齊振聲同志,江蘇省工作的齊劍秋同志。 3、犧牲的烈士名錄,大都是在1956年我在省委組織部工作時,和省民政廳副廳長呂英(女)同志商定修建烈士塔后,為了把犧牲的同志們一個不漏地全記載下來,由博野、蠡縣、高陽三個縣委組織部指派的同志們,經過詳細、深入的調查考證后。定起來的。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在這里說明一點:高陽縣是指參加過這次起義的東南區(即原屬博、蠡中心縣委領導下的北辛莊周圍的一片支部、黨員、團員、群眾)所參加這次起義時犧牲的同志們,(包括突圍不久又被捕犧牲的),這部分村的黨組織是從蠡縣發展到高陽,原屬博中心縣委(當然上邊還有保屬特委、省委的領導)統一領導下參加這次起義犧牲的。而在其他情況下犧牲的同志們就不能列入了。(例如博野縣小莊頭村宋鶴梅同志是1930年博蠡起義后,因收地主的槍打死地主的兒子。當他被捕后,地主用錢收買了官府中的偽人員起作用而犧牲在北京的,所以就不應列入這部分名錄中。高陽縣北尖窩村翟樹功同志是由安新縣發展過去的黨員。在這次起義失敗后的十二天后。由高陽資本家向保定敵人告密被捕犧牲的,也不應列入這個烈士名錄中。 4、參考了湘農同志兩個材料。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①他看到賈臣同志以這次起義為內容向省委的報告,及署名“樹人”在《紅旗》(地下黨報)上發表的標題是“高、蠡游擊戰爭的革命意義及其教訓”的文章后,向省委提出的“申明書”(1932年12月15日先提出9條后又提出5條)主要內容都是不同意賈臣和樹人的論點。 (賈振峰,曾化名賈臣、賈豐。1909年生于河北省深澤縣小賈莊村。1927年暑假考入保定直隸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2月,中共河北臨時省委撤銷保屬特委,成立保定、石家莊、博蠡、涿縣(今涿州市)4個中心縣委,賈振峰任保定中心縣委書記。1932年1月,撤銷保定中心縣委,恢復保屬特委,任中共保屬特委書記。5月,中共河北省委派李之道到保定改組保屬特委,李之道任書記,賈振峰仍留在保屬特委。8月,參加了華北著名的高蠡暴動,和省軍委書記湘農一起,到蠡縣宋莊村發起暴動,組建了河北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部第三大隊,任政治委員。暴動失敗后,給中共河北省委寫了關于這次暴動的全面總結報告,總結了經驗教訓。魏江濤) ②湘農在起義失敗后,向省委寫的報告(1932年12月22日寫、28日寫完)除了采用了部分材料外,在“評語”題中都是從這兩個材料中擇引出來而加以評論的。要“評語”這一部分的目的;主要是:起義雖已失敗、光榮地犧牲了大幾十個同志已成過去,但感到應把它的教訓作為代價,使后來年輕的讀者接受它。借以提高認識水平,得到些裨益。 5、主觀上的一點感覺:我從1930年入團轉黨后,在博、蠡中心縣委(劉憲曾同志任書記時)曾擔任過中心縣委秘書(縣委委員)和團縣委巡視員以及最后一學期的學校團支部書記,在通過向各個所屬組織分發文件和巡視工作中,對面上的工作情況是有些了解的(當然也是很粗的)。同時也在地下黨時期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進入和平建設時期我較長時間沒離開本縣,保定地區、冀中地區,河北省。而且幾十年間大部分時間又是做黨的組織工作,我想這些情況都是有助于我了解這部分黨的歷史情況的。 最后說明一點:寫回憶錄的目的、是為了搜集黨的歷史資料,這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必須拿出共產黨員的黨性來,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它。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知道多少寫多少,知道到什么程度、寫到什么程度,不能夸大,不能縮小,尤其不能把別人干的成績歸為己有,更不能利用“時過境遷”。好多同志已不在世,事實真假不易查對的情況下,把自己職務加以偽造、提高。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一、形勢 從國際上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奏。一九三一“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東北三省,一九三二年“一·二八”又發生了淞滬戰爭、不屬剿匪嫡系的十九路軍在上海自發地武裝抗日,東北及各地也在燃燒著抗日烈火,侵略與反侵略的抗日戰爭蘊釀著、爆發著。 當時以蔣匪介石為頭子的國民黨政府向日本帝國主義屈膝求饒,一直堅持著“先安內(剿共)后攘外(抗日)背叛民族。違反廣大人民意愿的反革命政策,全國工人、農民、學生及廣大知識分子和各界廣大群眾,都迫切要求抗日,要求推翻不抗日的國民黨政府。 “九·一八”事變后,蔣匪介石,把東北三省一槍未發地奉送給日本侵略者,原駐東北三省的張學良幾萬大軍在蔣介石的“不抵抗”的錯誤指令下,由東北地區退入關里的河北省境內,處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機形勢下,東北、華北及全國廣大軍民都要求抗日。同時在張學良軍隊退到河北省后,又給河北人民增加了負擔,群眾生活進一步惡化。 我黨領導的南方已建起工、農、兵政權(即蘇維埃政府)不斷擴大,紅軍正在迅速地發展。又接二連三取得反圍剿的勝利,這種形勢鼓舞著北方的地下黨、團員和廣大勞苦工農群眾,特別是博野、蠡縣、高陽這一帶正在遭受著水旱天災的侵襲,地主資本家的地租、高利貸剝削,貧苦農民連最低生活都難以維持,而當時的國民黨官僚政府的各種苛捐雜稅又不斷壓在勞動人民肩上,為地主資本家服務的縣衙差役、狗腿子們經常對農民敲詐勒索,壓在勞動人民頭上的蔣、宋、 孔、 陳四大家族官僚資產階級為中心的國民黨反動政府,正在用殘酷地政治壓迫和無情地經濟剝削,勞苦大眾都在盼著共產黨、紅軍早日過來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來,為了解除廣大勞苦人民的苦難,及促進抗日戰爭的到來,發起了這次起義。 二、路線 一九三二年春季,保屬特委書記李亞克同志在給河北省委的報告中提出:“博(野)、蠡(縣)中心縣委領導下的黨、團組織分為六個區(是按起義前的軍事需要。臨時劃的作戰區劃),有東北區(即南玉田、北玉田、荊邱、南齊村、北齊村、南介河、北介河、小百尺、大百尺一帶)、東南區(潴龍河東部高陽縣境內、南辛莊、北辛莊、西演、崔家莊、河西村、南歸還、北歸還及蠡縣所屬的辛橋、堡里、高佐、大團丁、東緒口一帶)、北區(即蠡縣的萬安、李家莊、南辛莊、北辛莊、大揚莊、井家營、大柳樹、榮家營、季家佐、尹家佐、祁家口一帶)、西北區(即宋家莊、楊馬莊、林堡、孫家莊、東車里營、西車里營、王家辛莊及博野縣屬的吳王莊、清苑縣屬的王盤、大柳樹村一帶)、南區(即潴瀧河南的藺崗、滑崗、鮑墟、屯里、鄭家莊、劉家噇、劉家佐、七器、五坊、洪善堡一帶)、西南區(即除了蠡縣宋家莊村附近屬博野縣已劃入西北區以外的整個博野縣境內的各村) (注:李亞克,即李之道原名李任予,又名黎亞克。1903年出生于廣東省新豐縣車田村。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廣東、江蘇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31年,被中央派到北方工作。1932年5月,任保屬特委書記,領導了二師學潮運動。1932年8月,組織領導了震驚華北的高蠡農民暴動。暴動失敗后,因叛徒告密,于9月30日在保定基督教青年會閱報室被捕。在敵人法庭上,堅貞不屈,大義凜然,雖受盡酷刑,但對黨的機密守口如瓶,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11月27日,被敵人殺害于保定小西門外。魏江濤)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在共產黨領導下,組織起來的黨員、團員共約三千五百多人以蠡縣的各區發展的最普遍,四個區(指舊縣的區劃)各村莊幾乎大都有黨、團組織了。在潴瀧河東高陽縣境內由博、蠡中心縣委領導下的黨、團組織發展起來的黨團員近千人。博野、蠡縣、高陽三縣在這次起義前只黨、團骨干就有三千五百多人,再加上部分赤色群眾,人數就更多了。 一九三一年一月,中共中央第六屆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王明借助共產國際的力量,以反立三路線為名,奪取了黨中央的領導權,以王明為首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開始在黨中央占據了領導地位。同年二、三月間,因為河北省委書記賀昌同志是立三路線的擁護者,將賀昌同志調到上海停職反省。同時另組織了河北省委。臨時河北省委,根據執行著王明路線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擴大會議上的決議,關于“要求在北方開展農民游擊戰爭,創造蘇區和創建紅軍”的指示,立即對保屬特委做了部置。 一九三二年三、四月間。保屬特委召開了黨、團擴大會議,有博、蠡中心縣委書記宋洛署列席。在這次會議上,決定在青紗帳期間,在博、蠡、高地區開展農民游擊戰爭。不久在黨中央聯絡員的領導下,召開北方局下屬的各省代表聯席會議,這次會上,河北省委接受了北方各省代表聯席會議決議。表明河北省委完全接受了以王明為首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因此,河北省委更加緊進行農民游擊戰爭的準備工作。于是河北省委就在北平(現北京)西河沿飯店召開會議。保屬特委書記李亞克同志參加,共同研究組織和推動博、蠡、高一帶農民游擊戰爭問題。 同年八月八日,李亞克同志親自去蠡縣巡視工作,認為農民游擊戰爭條件已經成熟。八月十八日李亞克同志回到保定第三天,以特委名義指示,要博、蠡、高一帶組織游擊戰爭。認為豪紳地主階級武裝力量缺少,敵人兵力不大,而且士兵有干革命的要求,估計博、蠡、高地區只黨、團員就有三千五百以上,還有不可估量的會緊跟共產黨走的廣大赤色群眾和貧苦農民。搜集了部分農民對不滿國民黨的極左司句做依據,向人們作了解釋,認為廣大群眾已經有了武裝起義,奪取權的決心。總之,對敵人力量估計不足,同時也夸大了我們的力量,對敵我完全做了左的估計和判斷,就提出了設想,認為很快就可以組織一個師、三個團的游擊隊伍。 河北省委接到保屬特委向省委的請示報告后,在王明(比立三路線更左)的思想路線支配下,并沒有做具體分析,就馬上派湘農到保屬特委,代表省委負責指導一切工作。(湘農同志當時是河北省委軍委書記,也是博、蠡、高起義隊伍的總負責人)根據河北省委給保定特委的兩次指示信看,河北省委對保屬特委的左傾情緒給了有力支持。 八月二十二日下午,湘農到達保定,二十三日保屬特委召開黨、團聯席會議,會議地址在保定偽地方法院近鄰一個律師的小院內,隔絕了內外來往,湘農同志就代表黨的省委、白堅同志代表團的省委(白堅當時是保屬團特委書記。后調省)參加,會議還有博、蠡中心縣委書記、定縣縣委書記、完縣縣委書記列席參加。會議就起義是否成熟的問題爭論了很久,最后還是決定立即發動游擊戰爭,由李亞克、白堅在保定坐鎮,大家各自回到本地區,由湘農先到蠡縣北部一帶(即宋家莊),賈臣同志(李亞克以前的特委書記)給湘農同志當助手。 在這次會上,對形勢估計發生了分歧,對李亞克同志這種左的估計,有個別的同志不同意,湘農同志剛到保定,不熟悉地方情況,曾對省委要組織起義的指示發生了動搖,說:博、蠡、高地區地主豪紳有三萬支槍,打折扣一萬五千,再打折扣七千五百,也可消滅我們有余,結果也是失敗的,結論是:“應加強準備工作,發動日常斗爭,在斗爭中組織群眾,等條件成熟再發動起義”。但會后,以李亞克同志為首的特委作出了計劃,又向河北省委請示,省委卻完全支持了起義計劃。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起義計劃主要內容: 1、保定地區成立“保屬革命委員會”作為總指揮機關,李亞克等七人為委員,并提出了政綱。 2、在博、蠡、高地區,組織游擊隊,定名為“河北省紅軍游擊隊”。番號為二十七軍第一師,采取“三三制”編制。(后有說明及附圖)就是二十七軍第一師(也叫第一支隊),下設三個大隊(團)。大隊下設三個中隊(連),中隊下設三個小隊(班),每小隊十個人,分別設政治委員、指導員、政工組和政治干事等。在蠡縣西北區、東北區和高陽東南區分別暫編為一、二、三大隊。 3、游擊地區仍以蠡縣西北區、東北區和高陽東南區為根據地,游擊區暫定為高陽、博野、蠡縣、肅寧、任邱、安平、饒陽、深澤七個縣,建立蘇維埃政府后,即建立赤衛隊、少先隊、童子團等,決定如敵人用大兵力圍剿時,即向鐵路西的完縣、唐縣、阜平等一帶靠山區打游擊。(完縣暴動過一次,有群眾基礎)最后拉到山西五臺山建立根據地。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三、準備 這是我個人的一段回憶,通過這個回憶,可以了解這個地區的整個準備工作是怎樣布置的。 保屬特委在一九三二年三、四月間召開了黨、團擴大會議。博、蠡中心縣委書記宋洛署同志列席,決定準備青紗帳季節,在博、蠡、高地區開展游擊戰爭。 一九三二年四、五月間,那時,我正在本村私塾教書,記得是剛開學不久,就接到上級黨組織的通知,我的上級聯系人就是蠡縣滑崗村小學教師李芳芬同志。他當時是博、蠡中心縣委會的委員之一,我到他的小學校時,正是中午,學生已放學回家,我和他是單線聯系,當時他把我領到教師備課的一個房間里,就我們兩個人,他向我傳達了上級黨委的指示,大意是說:“據保屬特委指示,縣委決定,根據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準備在今年青紗帳季節,舉行一次起義,現在就開始做起義前的準備工作,我們平時要注意擴大組織,發展黨、團員,領導各種小型的斗爭,目的就是為奪取政權創造條件。準備武裝起義。奪取政權,我們盼望已久的日子來了……。”又說:“我們共產黨人都應熱烈響應上級黨的召號,積極開展這項工作,我們要做的準備工作有以下幾項: 1、了解你領導的那些支部的黨、團員,誰能脫離家鄉,就可確定在舉行起義之后,參加紅軍,隨著紅軍長期到外邊打游擊,如果家中有老人、孩子,就他一個人能勞動,出去后家中確有困難,就不要去參加紅軍。在這次起義時,就不要暴露,還要繼續做隱蔽工作。我們黨的根子不能一下子都暴露,要留下一部分黨、團員,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繼續工作,如能在本地區建起蘇維埃政權,就在群眾中起模范帶頭作用,做支授紅軍的后勤工作。如紅軍拉遠了,留下的同志還要向本地區的階級敵人開展經濟的、政治的各種斗爭。 這是第一步工作,先確定誰參加起義隨紅軍走,誰留下堅持地方工作,當然,兩者都是革命的需要,要實事求是研究確定下來,說明一下,不能說誰參加了紅軍就是好樣的,誰留下就是膽小、右傾等,先把這個道理向同志們說清楚。 兩者經過論討確定后,緊接著就是調整組織,原來黨、團支部書記,支部委員和小組長等誰去誰留,把去、留人的職務經過選舉安排,把第二套組織可先安排好,在舉行起義以前照原來組織形式工作著。一旦起義開始,應走的同志走后,第二套組織就立即接茬進行工作,這樣隨時做著彼此交接工作的準備,免得突然這部分同志一走,一時無人負責,工作受到影響。 2、調查你本村的地主、富農誰家有槍、槍支種類,牌號數目等情況,以及誰經常使用,經常在什么地方存放,了解得越詳細越好。特別是把地主家的看家護院使用槍的人的工作做好,一旦發動起義,就把他們連人帶槍一齊拉過來,要從這方面多下功夫做工作。 3、也是一個紀律。起義要先從某村或某些村發動起來,然后由帶隊人按既定的路線行動,當起義的主力隊伍游擊到相距你村的三、五里路時,(中間不隔村)就把你本村的地主、富農中所有的槍支都弄到手,投奔起義隊伍的大隊中去。如你們手中沒有武器,或武器很少,就先派人到大隊聯系(到時有口令)大隊可派持槍的人同你們一起去收繳地主、富農的槍支,以防備本村黨、團員人少力弱,收不了人家的槍,反惹起亂子,暴露了秘密,影響了工作。甚至叫地主把我們當土匪捉起來,就更麻煩了,也要防止起義大隊還未到你村的附近時,一時興奮,動手早了,又沒有主力支援,同樣也會受到損失。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4、初步行動計劃。隊伍拉起來后,先圍繞高陽、博野、蠡縣、安平、饒陽、肅寧、安國、深澤等縣境內打擊,起義隊伍同滾雪球一樣,會越滾越大的。到各村開展分糧、吃大戶、焚燒地主、富農保存著的文書、借帳,向土豪惡霸等反動勢力做斗爭。對于不鎮壓不能平民憤的惡霸地主,就堅決地鎮壓,到力量發展到相當大時,可奪取較大村、鎮、縣和市政權,建立正式的市、鎮、縣蘇維埃政府。如在打游擊過程中,敵人派來大于我們幾倍的大型部隊,不易抵抗時,就拉向山里去,如到完縣、唐縣、阜平、最后拉到山西五臺山建立根據地長期打游擊去,那里也有我們黨的組織,尤其是完縣已舉行過武裝起義了,到那里還可能有兄弟地區也舉行起義來配合,如保定的學校鬧學潮,士兵搞兵變等都有可能的,要看革命形勢的發展了,這些上級會有安排的。 5、最后要求把幾項任務很快地完成,把走和留的人定下來,走后的黨、團支委會、小組等都安排好,把地主、富農的槍支、號碼調查清楚,逐級上報,以便供上級黨掌握敵我力量對比。只是沒有明確具體的起義時間,因這是最機密的事,當時未定,也不能早定早說。 我當時用暗語簡單記錄了上述指示精神,接受了上級的這個任務,回去就按指示去做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另外,在宋家莊一帶也作了臨近起義的準備工作,是各用一些紅布各做一面有鐮刀斧頭的大紅旗。南玉田村田順德同志,因沒錢買紅布就用兒子結婚時一個大紅被面做紅旗,每人做了一個紅布條,準備到時扎在脖子上,做為敢于犧牲的標志,叫做“犧牲帶”,各村還自造手榴彈,就是用玻璃瓶子裝上炸藥、裝石塊、鐵片等。在其他凡屬博、中心縣委領導下的各個地區也都和宋家莊、南玉田一樣做了這樣的準備。 ……未完,待續,下一篇內容,高蠡暴動的具體經過,敬請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