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故宮博物館館藏的眾多藏品中,有一冊《畫牡丹冊》,是清末宮廷畫家李培雨的代表作之一。 這套冊頁作品,絹本設色,裝裱成折裝方幅式的形式,既便于保存,又美觀大方。作品中,畫家用多變生動、色彩繽紛的筆墨語言和設色,展現了牡丹花的多種姿態和斑斕色彩。 李培雨(1835—1900),是清末一位才華橫溢的宮廷畫家。字伯霖(一說雪村),號夢梅館主,廣東番禺(今廣州市番禺區)人。辛亥革命后,定居天津,以賣畫為生。擅花鳥畫,被譽為“近代花翎侍畫第一人”。 史料中,關于李培雨的詳細記載不多,其傳世作品也很稀少,所以,此牡丹冊頁尤顯珍貴。 李培雨的《畫牡丹冊》,共十二開,主要采用沒骨和寫意相結合的繪畫手法,筆墨秀潤華恣,設色婉麗雅致,造型生動傳神。既有寫意的灑脫率性,又有沒骨的細膩含蓄;既有宮廷畫的精致嚴謹,又有文人畫的筆情意趣。 冊頁中的每幅作品都以牡丹為主題,構圖簡潔精妙,多從一角或一側出枝;牡丹或含苞待放,或燦然盛開,枝繁葉茂,層次豐富多彩。 作品看不到明顯的線條刻畫,而是將其隱于畫面,作者用嫻熟精湛的筆法,展現出了牡丹的不同姿態和國色天香的神韻。 整套冊頁沒有過多的題識,只是最后一幅題有“臣 李培雨恭畫”字樣,道出了畫家的身份。 在這套冊頁中,李培雨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藝術才華,縱情筆墨,盡情釋放自己的感悟,將牡丹雍容華貴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冊《牡丹冊》充分展現了畫家對牡丹這一傳統題材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詮釋,更反映了那個時代文人墨客對自然界美的追求和。 下面就請朋友們一起欣賞李培雨的《畫牡丹冊》,共同感受那個時代濃厚的藝術氣息。 李培雨《畫牡丹冊》欣賞 #圖文打卡賀新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