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古《金門答蘇秀才》讀記 (小河西) 此詩作于天寶二年(743)春,時李白為翰林供奉(待詔)。金門:金馬門,漢宮門名,學士待詔之處。【《史記-滑稽列傳》:“金馬門者,宦(者)署門也,門傍有銅馬,故謂之曰'金馬門’。”《漢書-揚雄傳下》:“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畫一奇,出一策,上說人主,下談公卿。”應劭注:“金門,金馬門也。”】蘇秀才:名不詳。 金門答蘇秀才(李白) 君還石門日,朱火始改木。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折芳媿遙憶,永路當自勖。遠見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獻書入金闕,酌醴奉瓊筵。 屢忝白云唱,恭聞黃竹篇。恩光照拙薄,云漢希騰遷。 銘鼎倘云逐,扁舟方渺然。我留在金門,君去臥丹壑。 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玄珠寄罔象,赤水非寥廓。 愿狎東海鷗,共營西山藥。棲巖君寂滅,處世余龍蠖。 良辰不同賞,永日應閑居。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 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里。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 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 【注釋】朱火:夏天。《有鳥》(唐-元稹):“五月炎光朱火盛,陽焰燒陰幽響絕。”改木:古時鉆木取火,隨四季更迭而換不同之木,稱“改木”;喻時節遷移。《雜詩》(晉-張協):“離居幾何時,鉆燧忽改木。”李善注引《鄒子》:“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 折芳:采摘鮮花。《九歌其九山鬼》(屈原):“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折柳篇》(唐-許景先):“折芳遠寄相思曲,為惜容華難再持。”媿(kuì):謝。《自遣》(唐-陸龜蒙):“心搖只待東方曉,長媿寒雞第一聲。” 永路:長路。《詠懷》(魏-阮籍):“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勖(xù):勉力;勉勵。《說文》:“勖,勉也。” 麟閣:麒麟閣。【《三輔黃圖-閣》:“《漢宮殿疏》云:天祿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漢書-蘇武傳》:“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金闕:天帝所居;天子所居。《奉和簡文帝山齋》(陳-徐陵):“架嶺承金闕,飛橋對石梁。”《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酌醴:酌酒。《吉日》(詩經):“以御賓客,且以酌醴。”《雜詩》(魏-嵇康):“鸞觴酌醴,神鼎烹魚。”瓊筵:盛筵。《始出尚書省》(齊-謝朓):“既通金閨籍,復酌瓊筵醴。”張銑注:“瓊筵,天子宴群臣之席。言瓊者,珍美言之。醴,酒也。” 白云唱、黃竹篇:【《穆天子傳》卷3:“乙丑,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穆天子傳》卷5:“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黃竹……禮樂其民。’”】 恩光:恩澤。《獄中上建平王書》(梁-江淹):“大王惠以恩光,顧以顏色。”拙薄:笨拙淺薄。《臨行公車》(梁-何遜):“道勝多增榮,拙薄終難化。” 銘鼎:在鐘鼎上刻鑄文辭。《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唐-陳子昂):“銘鼎功未立,山林事亦微。”扁舟:言功成名遂身退如范蠡。《史記-貨殖列傳》:“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丹壑:《贈益府裴錄事》(唐-盧照鄰):“青山云路深,丹壑月華臨。”臥丹壑:云臥丹壑。《石門新營所住……》(南朝宋-謝靈運):“躋險筑幽居,披云臥石門。” 三山:三神山。《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一丘:《漢書-敘傳上》:“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 玄珠、罔象、赤水:《莊子-天地》:“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陸德明釋文:“玄珠,司馬云:道真也。”罔:同“忘”。象:指形跡。罔象:同“象罔”。喻沒有形跡,無心。《詠懷》(晉-支遁):“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述志賦》(東晉-李暠):“求欲專而失逾遠,寄玄珠于罔象。” 東海鷗:《列子集釋-黃帝篇》卷2:“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數)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西山:西山藥,即仙藥。《折楊柳行》(魏-曹丕):“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僮,不飲亦不食。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體生羽翼。”《宿東園》(梁-沈約):“若蒙西山藥,頹齡倘能度。” 寂滅:佛教語。涅槃。指超脫生死的理想境界。《無量壽經》卷上:“超出世間,深樂寂滅。” 龍蠖(huò):屈伸;指以屈求伸,走捷徑。《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富春渚》(南朝宋-謝靈運):“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蠖。” 綠筱:綠色小竹。《過始寧墅》(南朝宋-謝靈運):“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岫:山穴;峰巒。《說文》:“岫,山穴也。”《首陽山賦》(東漢-杜篤):“高岫帶乎巖側,洞房隱于云中。”紅蕖:紅荷花。《蒙華林園戒》(梁-蕭綱):“紅蕖間青瑣,紫露濕丹楹。” 采薇:《草蟲》(詩經):“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得心:遂心。《易林-隨之萃》(漢-焦贛):“得心懽(huān)忻,和悅相樂。” 頹靡:頹壞靡散。《修竹篇》(唐-陳子昂):“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 【詩意串述】此詩首八句寫秀才還山。蘇君回到石門之日,春季剛剛改為夏季。春草如果有情意,山中尚且含翠綠。感謝你“折芳遠寄相思曲”,征路漫長應自勵。相隔遙遠更見老友心意,平生俺以此最感滿足。接著八句寫己入翰林。像大海能容納百川,翰林院積聚眾多才賢。向皇上獻書步入宮殿,奉命飲酒在宮中華筵。幾次榮幸吟誦歌頌皇上的《白云歌》,恭敬聆聽皇上吟誦《黃竹篇》。皇上恩光照到笨拙淺薄的鄙人,多么希望能借此飛騰霄漢。“銘鼎”十二句雙方對舉。俺建功立業或許需要周旋追逐,君扁舟江湖仍然天長地遠。俺依然會留在朝中,君先去高臥美麗的山壑。俺攀登神山的期待尚未實現,欣賞您在遙遠的山中之樂。像尋找玄珠寄托于“罔象”,丟失玄珠的赤水也不會太過遼闊。愿與君一起玩弄東海之鷗,愿與君一起在西山煉制仙藥。君棲息山中終可涅槃,俺身處俗世以曲求伸像龍蠖。“良辰”八句想象蘇秀才山中感覺。良辰美景不能一起欣賞,長長的白天唯有閑居。鳥兒吟唱檐間樹上,花兒落到窗下書。沿著溪水細看翠竹,隔著山巒觀賞紅色芙蕖。采摘野菜邊走邊笑邊唱歌,對俺的思念何曾停止?末六句設想未來。月自石出,宛若明鏡;風吹松林,猶如琴鳴。遂心得意自覺虛無美妙,身外之物只剩衰頹萎靡。自身與外界似已兩忘,跟隨您老于煙霧迷茫的江湖。 |
|
來自: 小河西 > 《李白讀記(74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