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針(wet needling)其實就是一種針刺療法,與干針不同的是加用了藥水,濕針根據用針的部位也可以被分為淺針和深針兩種。根據注射用藥物或藥水的不同可分為注射和穿刺兩種。淺針的針只到皮膚內或皮下組織內,注射也只在皮膚內和皮下組織中。這里所介紹的濕針技術是反復穿刺的濕針。 濕針即:引出局部抽搐反應以及酸漲痛為目的的反復針刺觸發點的療法;因此,除了具有其它針法和注射療法所有中樞抑制和內源性類啡肽體內釋放這兩個鎮痛原理外,還有破壞或者是滅活觸發點的功效,從而放松攣縮的肌纖維。由此可見,其它不以針刺肌筋膜觸發點為靶點的技術和注射療法只能短時鎮痛,而不能有效的滅活肌筋膜觸發點和放松攣縮的觸發點肌纖維,以達到根本的目的治療;或不能根治肌筋膜觸發點的疼痛。 ![]() 所以,濕針技術不是簡單的注射技術,因為注射在濕針中并不重要,而僅只是為了減輕病人在針刺過程中疼痛和不適,只是濃度低的和無任何副作用的麻醉劑。所以這個藥水不是什么更高級和神秘的藥物,只是稀釋后的麻醉劑,上面已經談到過是為了避免針刺時候的疼痛。在用針刺時當有強烈酸漲痛時注入和滴入針刺部位。而且,濕針技術簡單、易操作、安全,非常適用于各類臨床醫師,特別是骨科、康復科、神經科、麻醉科、社區醫療、家庭診室等科室。 ![]() ![]() ![]() ![]() ![]() 濕針適用于各個部位的肌筋膜疼痛觸發點,可以對淺層肌和深層肌的觸發點進行針刺。因為是通過針直接對肌筋膜觸發點反復的穿刺,并盡可能引出局部肌肉顫搐,以滅活(破壞)疼痛觸發點的方式來到達治療目的。在針刺期間,患者如果酸漲痛難忍和不適,可以少量注入1%的利多卡因以減輕這種針刺不適感覺。濕針的準確性關鍵在于是否能準確的找到肌筋膜觸發點的位置,準確的找到肌筋膜觸發點或肌痛觸發點的位置和準確的穿刺肌筋膜觸發點,以及引出盡量多的肌肉顫搐或“跳動”,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在做針刺之前一定要做準確的診斷和找到準確的肌肉觸發點位置。 這種針刺技術可以根據肌筋膜觸發點的深淺程度,選用不同長度的注射針頭、針直徑在0.4-0.5mm的牙科注射器針。太長的針,易穿到深部的其它組織,使危險性增大;所以要小心。如果用針經驗不足,臨床實踐也證實,這個3-4mm長度在對各個部位肌的觸發點進行針刺已經足夠。這個直徑的針也剛好合適,太粗容易破壞骨骼肌組織太多;太細的針太軟,針刺時不易操作,而且不易引出肌肉顫搐或自主跳動。 ![]() ![]() ![]() 找到觸發點后,對觸發點進行固定,或指按壓肌筋膜觸發點,然后通過皮膚進針進行針刺。針刺時常需要快速動作,并在進針點位置向周圍輻射穿刺,以引出肌肉自主跳動或顫搐反應,以及酸漲痛為指標,直到這些指標消失。如果在某個方向可以引出多的肌肉自主跳動或顫搐以及酸漲痛,應停留在此方向和位置多刺。如果在這個方向上有強烈刺痛要避免在同一方向進行穿刺。一般來說,如果在肌筋膜觸發點的準確位置上,常需要快速針刺才容易引出肌肉顫搐。大多數情況下,顫搐時有局部的激烈酸痛。如果酸痛激烈,治療者可以向局部滴上2-3滴1%的利多卡因。滴液時最好將針向后撤少許,萬一針尖突進某些治療者未感覺的體內危險地點,這樣可以避免將麻醉藥滴進不該進入的地方,如硬脊膜內、血管內等。 濕針技術的并發癥和預防 1 局部疼痛 濕針治療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治療后的局部疼痛,特別是第一次治療時和后,針刺部位的疼痛和非常不適是大多數病人的治療時和后的反應,一般要持續幾個小時,持續時間因人而異;有時,有的個體常有一周內的局部疼痛;但是,慶幸的是患者會感到原有的疼痛消失,而只有局部疼痛。然后,會保持3-6天輕微的針眼的疼痛。以后的治療患者感到的疼痛會越來越輕。如果,患者是較為敏感的體質,第一次治療時,臨床醫師可以考慮在治療的當天給予口服每天一次的長效止痛劑,針刺后再連服2天。盡管針刺治療一般不主張服用止痛劑;但對一些患者最好用一點來減輕他們針刺時和后的反應。 2 淤血 濕針治療次常見的并發癥是治療后的局部淤血,局部皮下可見青紫和黃斑,甚至小血腫。由于針刺中出血現象,病人的針刺部位的出血會延長局部的疼痛。如果能在針刺期間盡量的避免出血,患者針刺術后的疼痛會少的很多,甚至無痛。所以,針刺后對局部有2-3分鐘或更長一點的壓迫,??梢詼p輕這種現象和并發癥。盡管治療中已避免刺到血管,一些病例仍無法避免出現這個并發癥。如果出現小局部或皮下淤血,可以不以處理,一周到二周后可以消失。如局部淤血范圍較大或有深部小血腫,局部常有酸痛感覺,可以通過局部熱敷和理療的方法給予處理。一般來說,在臨床觀察中發現局部淤血并不影響療效,但會延長局部的疼痛時間。 3 腫脹 常常由于局部針刺創傷和局部淤血造成的。同樣,盡管不能避免小的出血和創傷,如果針刺后對針刺局部有2-3分鐘或更長一點的壓迫,可以減少過大腫脹的發生。 4 其它 文獻中可以看到一些相當少見的并發癥,如局部感染和氣胸。前者需要臨床醫師執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如果針刺部位有感染最好先治療局部感染,以后再做針刺。如果患者正在感冒其他炎癥期間,最好先治療感冒和炎癥,然后在來治療觸發點疼痛。為了避免后者,需要臨床醫師有較強的局部解剖知識。總之,臨床醫師的解剖知識對于針刺技術的應用非常重要,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針刺失誤的關鍵因素。 ![]() ![]() ![]() ![]() ![]() ![]() ![]() ![]() ![]() 5 禁忌癥 針刺療法時的禁忌癥:特別禁忌凝血功能較差和正在服用抗凝劑的患者,特別是華法林,需要用維生素K對抗,但是由于很多患者用它的目的使醫師不能用Vk對抗,所以最好不要這種患者用針刺和沖擊波治療;不得不針刺時,要停藥3天或出凝血時間和凝血酶正常才能用。服用其他抗凝劑,需要停藥1-2天才能治療。孕婦的腹部不能針刺。糖尿病患者的肢體末端最好不要針刺。 準確診斷觸發點位置,特別對關鍵觸發點或原始觸發點位置的認證非常重要。有時由于長期疼痛還需要找到關聯觸發點,一并給予治療。觸發點針刺治療后,還必需對受累肌進行牽張鍛煉,使肌肉的痙攣肌束得以松弛,這樣可以鞏固鎮痛療效。同時,教患者練習深部肌收縮的技巧,以達到使失活動和運動神經失控制的深部骨骼肌運動再學習的作用,可以使增強針刺的鎮痛效果。給予某些營養性藥物,如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B1、B6、B12、葉酸、C、鐵劑、鈣、鎂、等。如果體內缺乏它們的任何一種,都可以引起疼痛復發或久治不愈。 【相關鏈接】 【文獻速遞】濕針療法聯合家庭腹壁拉伸運動治療 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研究 【國外報道】肌筋膜觸發點濕針治療無手術指征的腰椎間盤突出癥(LDH) 【前沿進展】利多卡因注射肌筋膜觸發點對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減壓術后殘余慢性疼痛的療效 【前沿動態】肌筋膜觸發點注射對非心源性胸痛療效的隨機對照實驗 【前沿動態】肌筋膜觸發點注射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征患者的腹股溝疼痛的有效性:一項初步研究 觸發點麻醉注射對揮鞭樣損傷患者中樞致敏的改善(雙盲、安慰劑對照以及交叉實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