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了一場不同尋常的發布會。在這場名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的新聞發布會上,兩個直播電商界曾經的頂流名字被當著全國媒體的面點了名——“東北雨姐”和“三只羊”。 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如此直接地對個體網紅做出公開批評。更讓人震驚的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隨即宣布對這些劣跡主播實施“黑名單管理”,即使賬號解封,也將被重點監管,任何帶貨行為都可能被重罰。 這場針對直播亂象的整頓立場堅定,雷霆出擊,幾乎宣告了這些曾經“日進斗金”的網紅徹底告別直播帶貨的舞臺。一個問題隨之而來:這幾個曾經紅極一時的網紅,到底做錯了什么?他們又是如何一步步從“寵粉達人”變成“全民公敵”的? 東北雨姐曾是短視頻平臺上最受歡迎的“農村大姐”。她的視頻總是充滿煙火氣,一個月租金2萬元的小院被她打造成“自家農院”,憨厚的丈夫其實是掌控近三十家公司的老板。 通過這種“農村人設”,她迅速圈粉2400多萬,直播間觀看人數常年破百萬。在鏡頭前,她扛著半只豬、冬天跳進冰水撈咸菜、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營造出一個接地氣又能干的東北家庭婦女形象。 粉絲們感動于她的勤勞和真誠,紛紛支持她的直播帶貨。可這份信任很快被她親手摧毀。她主打的產品之一“紅薯粉條”,經打假博主反復送檢后,被確認全由廉價木薯粉制成,沒有一絲紅薯成分。 她的團隊卻在標簽上明確標注“紅薯粉條”,配料表里對木薯只字未提。打假博主上門溝通時,她的團隊不僅不解釋,還動手打人,現場視頻傳出后引發海量關注。 面對輿論質疑,她反而在視頻中裝可憐,堅稱打假人是想訛錢,不正面回應造假問題。2024年10月,遼寧朝陽縣市場監管局公布調查結果,確認粉條產品存在虛假宣傳行為。生產廠家被罰671.76萬元并責令停業整頓,而東北雨姐個人也被罰165萬元,抖音賬號永久封禁。 賬號被封后,她并未就此沉寂。今年6月高考季,她團隊在考點設立“愛心供給站”,自稱免費發水,實際上水是商家提供的,不花一分錢。7月,她試圖通過社交平臺轉發寵物視頻“試水”復出,評論區卻全是罵聲,最終刪除內容。 與此同時,她的徒弟們把賬號統一改名為“雨家軍”,試圖借師傅的名氣繼續帶貨,刷存在感。這些舉動被網友一眼識破,紛紛留言“別蹭了”“恩師是坑人的吧”。 東北雨姐的塌房速度雖然快,但“小楊哥”的“三只羊公司”出事的方式卻更復雜。他原本靠搞笑直播走紅,成立“三只羊”MCN公司后,簽明星、買大樓、組團隊,快速擴張成行業巨頭。可在流量和金錢面前,該公司逐漸失控。 2023年10月,消費者在直播間購買標價999元的“和田玉項鏈”,收到后發現鑒定證書多處數據雷同,涉嫌造假。兩個月后,公司又推廣“澳洲原切谷飼肥牛卷”,經檢測卻是碎肉壓制成的合成肉。 2024年315晚會,央視曝光“三只羊”曾銷售的預制菜梅菜扣肉含有被禁止食用的淋巴和甲狀腺組織。而在中秋節前夕,該公司主推的“香港美誠月餅”再次翻車。 他們在直播中稱這款月餅為“正宗香港高端品牌”,甚至請來了香港明星曾志偉代言。可消費者收到貨后,發現生產地址竟是廣東佛山,品牌在香港連實體店都沒有,包裝上的黑松露流心醬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更夸張的是,這款月餅在其他電商平臺售價59元3盒,到了三只羊直播間,一盒標價高達238元,還聲稱“全國最低價”。 隨著質疑聲不斷涌現,2024年9月,合肥聯合調查組發布通報,認定三只羊公司違法行為成立,罰款金額高達6894.91萬元,責令暫停經營整改。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公司,徹底陷入低谷。 與東北雨姐一樣,小楊哥也在背后悄悄試圖復出。公司嘗試悄悄恢復直播,一次直播不到半小時就草草收場,評論區全是質疑聲音,沒有一個人再相信他們。 比起他們的直接翻車,辛巴的“隱身”策略顯得更老道,也更危險。他曾因“糖水燕窩”事件被罰、封號,后來又卷入“蟹太太”大閘蟹價格爭議,每次出事就“退網”,風頭一過再復出,成了慣用伎倆。 2024年,他自創的衛生巾品牌“棉密碼”被曝檢出致癌物“硫脲”,消費者使用后出現婦科炎癥、胎停等癥狀。14批次產品中,僅1批未檢出致癌物。 辛巴沒有回應,直接宣布自己身體不適,需要休息,再次“退網”。這是他第五次以退網方式躲避輿論,網友早已不再買賬。今年6月,國務院發布會點名直播亂象,辛巴雖未被明確提名,但網友普遍認為他已是“候補名單”中的常客。 國家層面的整頓行動并未止步于表面。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目前已刪除違法商品信息454.1萬條,關閉網店5.8萬個,查處案件10.5萬起。副局長鄧志勇公開表示,將重點整治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亂象,清理“僅退款”和“強制運費險”這些霸王條款。 監管部門正通過“三位一體”模式,既定規矩,又打擊亂象,還推動服務優化,力求從根本上改變行業生態。曾經,直播帶貨是許多人眼中的“風口”,靠幾句“家人們”就能賣出千萬訂單。可如今,人設不再是通行證,產品質量才是生存之道。 直播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與“洗牌”,主播們在選品、宣傳上越發謹慎,連辛巴這樣的頂流也不敢輕易露面。供應鏈也開始要求主播簽署連帶責任協議,避免被主播帶“坑”。 ![]() 這場整頓也在改變觀眾的消費習慣。消費者不再只看主播“有趣”“親切”,而是更關注產品成分、檢測報告、售后保障。直播間再熱鬧,若產品質量不過關,終究難逃市場和監管的雙重審判。 曾經的“寵粉達人”,如今成為全民警醒的反面教材。通過這場監管風暴,直播電商行業終于走向規范。只有那些真正尊重法律、尊重消費者的主播,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 中國的電商行業不會因為個別網紅的塌房而倒下,反而會因為嚴格的監管和清晰的規則,走得更扎實,走得更長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