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人民政協報》2017-12-06 09:51:17 人民政協報 1949年,時任天津音樂工作團團長的父親參加了開國大典,在觀禮臺上很激動,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終于誕生了。當他看到游行隊伍喊著口號通過天安門廣場前時,不禁想到,如果大伙兒能唱著一首歌通過天安門廣場該有多好。于是他下定決心要創作這樣一首歌。 從那開始,他每隔兩三天就要寫一首,一共寫了100多首,其中正式發表的有6首,主要發表在《天津日報》的“天津歌聲”欄目上。可是發表以后沒人唱。他說,當年在晉察冀邊區那么艱苦,沒有報紙也沒有電臺,那時寫的歌群眾都能傳唱,現在這么好的條件不唱,那可能就是沒寫好。于是他繼續地努力寫。 一年過去了,他很苦惱沒有寫出滿意的歌來。正好天津音樂工作團需要購置樂器,他聽說北京西四牌樓附近有一家當鋪,里面有一些舊樂器,于是到了北京,把他能挑的樂器都挑了。挑完以后,他跟老板要了一根麻繩,把樂器一件一件拴起來,當時那種狼狽相可想而知:兩肩各背一支長號,兩手提著圓號,剩下的小號、長笛、黑管、雙簧管都拴在一起掛在脖子上。就這樣,他從西四牌樓往火車站走。 當天是9月14日,他忽然看到五星紅旗在秋風里飄揚,小朋友正在準備國慶唱歌,于是隨口哼出一句詞曲: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他覺得還不夠勁兒,又提高了一些聲調: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歌唱祖國》的頭幾句歌詞就這么創作出來了。因為趕火車,沒時間記下來,為了避免忘記,他就在路上不斷地重復,一遍一遍地唱。就在重復唱歌過程中,他發現被自己的歌感動哭了。他說當時他就感覺,民眾肯定會喜歡上這首歌。上了火車后,父親把前面幾句趕緊記錄下來,看著火車窗外的景物,他又不禁唱出“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這些歌詞未必能在辦公桌上寫出來。 回到家后,父親把歌譜完整地謄寫下來。第二天早晨興沖沖地送到了報社。他當時就想離國慶節還有15天,希望能夠傳唱。結果過了沒兩天就被退稿了,上面寫著國慶稿擁擠,暫不錄用。他找到一位老朋友問了具體情況,朋友說“你辛辛苦苦寫了一首外國歌”,因為當時的歌曲多是五聲音階的,忽然出來一個別的調兒,別人就感覺不像中國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