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華為殺入白電領域,或將攪動空調行業格局。 8月27日,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和格力市場總監朱磊又在社交媒體上隔空開火,就在此時,華為悄悄入場了。 近日,華為鴻蒙智選首款智能空調MEIPONT風神之眼全球首發,融合AI科技與空調專業能力,以6.03超一級能效刷新行業紀錄,更支持鴻蒙全場景聯動與星閃連接,或將重塑空調產業格局。據了解鴻蒙智選首款智能空調風神之眼掛機,在京東等線上線下平臺全球首發上市,接受用戶預訂。華為智選京東旗艦店和自營旗艦店均顯示該空調在預售中。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這次,華為帶來的不是簡單的智能遙控功能,而是顛覆性的全屋智能溫控系統。整個空調行業都為之震動。因為該款空調是能自主學習用戶習慣的AI溫控系統。能根據用戶的作息時間、活動區域、甚至心情狀態自動調節溫度,通過華為的5G技術實現毫秒級響應,讓溫度調節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在傳統空調廠商還在比拼制冷速度和能效比的背景下,華為直接把戰場拉到了智能生態的高度。也引發了智能家居、家電等行業的高度關注和熱議。 畢竟當年華為進軍手機領域的時候,各大手機品牌不屑一顧到最后付出了沉重代價,這次華為空調的入局能給行業帶來怎樣的改變,是眾多網友熱議的話題。 華為空調攪動空調行業格局華為的科技實力不必多說,作為國內最舍得投入研發費用的企業,華為在美國嚴格“卡脖子”的情況下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即便華為此前從沒有做過空調,但華為進軍家電行業最大單一品類空調領域,也不會再有友商再像當年輕視華為手機一樣。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華為雖然此前沒有直接造空調,卻不是沒有相關技術的積累。第三方權威機構賽迪顧問(CCID)發布的《2023-2024中國機房空調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華為間接蒸發冷卻蟬聯中國間接蒸發冷卻市場份額第一。華為也在官網轉發了該報告,稱“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四年巔峰,一往無前。”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而間接蒸發冷卻技術常被用于空調系統,通過換熱器將室外空氣預冷后送入室內,降低空調的制冷負荷。例如數據中心等場景中,間接蒸發冷卻可與空調系統結合,通過等濕降溫過程減少機械制冷量,提升能效比,也可以是空調的核心技術之一。 由此看來,華為造空調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早有謀局。在硬件配置和性能方面,華為直接放了大招。鴻蒙智選空調采用純銅電機和無刷直流電機,搭配海立壓縮機,支持高溫60℃不停機、零下35℃制熱,適應極端環境,外機使用石墨烯材質和獨特設計的銅管,提升換熱效率,制冷制熱效果更優。此外,盾安四通閥和電子膨脹閥等核心組件進一步優化了能效表現。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華為鴻蒙智選空調使用的是鴻蒙智家系統,實現了智能控制和生態聯動,用戶可實現遠程手機控制、語音指令,調節溫度及場景面板操作,無需更換空調即可接入智能生態,這種無縫互聯體驗是鴻蒙生態的核心優勢之一。 節能與設計創新一直是空調領域比拼的焦點,華為鴻蒙智選空調APF值達6.03,超一級能效標準,內機搭載毫米波雷達技術,可能用于精準感知人體活動或環境狀態,外機風葉和散熱設計也經過優化,兼顧效率與靜音。同時華為針對機房空調提出專業解決方案,針對數據中心場景,華為FusionCol8000系列提供高達120KW制冷量和29000m/h風量,NetCol5000-C系列則采用行級冷凍水設計,整機功耗僅1.0kW,體現高能效與精準控溫能力。 作為華為“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的重要一環,鴻蒙智選和鴻蒙智行在華為擁有同等的戰略地位,鴻蒙智行關注汽車領域,鴻蒙智選關注的是家庭智慧生活,都是華為終端“1+8+N”戰略中“N”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華為鴻蒙智選空調的入局,就像一條攪動行業格局的大鯰魚,格力、小米或都會受影響。 董明珠慌不慌?8月27日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社交平臺上轉發了格力和小米空調排名爭議以及雙方產品比較的相關截圖,這本是正常的發文,不過王化所作的那首打油詩被格力視為“陰陽怪氣。”打油詩的全文是:三年新物當舊骸,數據羅盤任調改。刻舟求劍十五載,自家產品認不來。不爭朝夕爭口水,故步自封倒頭栽。莫問前程有何路,快步《走進新時代》!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對此格力市場總監朱磊幾乎是“秒回”,朱磊在文中稱“技術比較沒有問題,但要擺到明面上來,不要陰陽怪氣,不要轉發帶節奏。”強調小米用新品去對比格力已經淘汰的老架構是不合理的。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小米和格力的口水戰已經持續兩周,兩家都宣稱線上銷量超越對方。尤其“小米空調線上銷量超越格力”還在8月15日登上熱搜,小米總裁盧偉冰和公關經理王化先后轉發。8月18日格力才開始反擊,稱小米公布的數據和截圖并不一樣,7月份格力在線上市場仍然領先。而據澎湃新聞報道,7月份的線上空調市場份額前三名是美的、格力和小米,美的市場份額為19.98%,格力為16.41%,小米為13.50%,格力依然領先小米近3個百分點。 格力和小米似乎都不愿接受自己行業第三的排名,雙方大打口水戰,卻把奧維云網架在了火架上烤,因為雙方提供的數據和截圖都是來自奧維云網,卻出現不一樣的排名。 和小米空調只是小米的“副業”不同,空調業務是格力的主業,營收占比一直在八成左右,小米除了空調還有手機業務和汽車業務等,而格力除了空調業務幾乎就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業務,這或是董明珠頭疼的事。 隨著華為鴻蒙智選空調的推出,董明珠的麻煩事將更多,此前可以攻擊別家空調“沒技術”,但她卻很難用“沒技術”來攻擊華為,畢竟鴻蒙智選空調的APF值達6.03,而格力目前APF值最高才5.4。鴻蒙智選空調具備毫米波雷達AI人感技術、星閃連接等差異化功能。這種技術溢價直接沖擊格力賴以生存的“舒適區”市場。 華為鴻蒙空調支持與智能門鎖、智慧屏等設備聯動,構建全屋智能場景,相比之下,格力在智能家居協議互通上存在感較弱,其HiLink生態合作更多停留在2019年的基礎互聯層面。 在低端機型有小米沖擊,中高端機型有華為虎視眈眈,格力這7年業績不進反退,營收由2018年的2000億元,跌至2024年的1900億元,一直以爭議言論備受質疑的董明珠或更感壓力。 尚未和雷軍正面較量一向愛在社交平臺發文的雷軍在8月22日發了9篇,但沒有一篇是關于華為鴻蒙智選空調發布會的,所發內容除一篇是自己年度82次健身之外都和小米產品有關,雷軍沒有發布華為鴻蒙智選首推空調的推文,不代表不關注該事件。畢竟空調業務也是小米營收增長的一大抓手。 8月27日盧偉冰最新發文披露小米第二季度科技家電收入增速66.2%,其中空調增速60%。上半年空調出貨量540萬臺。小米不久前發布的中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營收2272億元,同比增長38.23%,凈利潤228.3億元,同比增長146%,空調業務的營收沒有披露,但參考2024年全年銷量超680萬臺,小米空調在2025年1000萬臺的銷量目標有望實現。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華為鴻蒙智選空調的入局對整個行業都形成了多維度的競爭壓力。 華為鴻蒙空調APF值達6.03,超過行業空調的5.2-5.4水平,且支持星閃連接、毫米波雷達等黑科技。眾所周知,一些空調品牌的優勢在于價格親民,但華為通過鴻蒙生態的跨設備協同能力,如與智能門鎖、座艙聯動形成了差異化競爭。 其次是技術標準的重新定義,華為將空調能效標準從“新一級”提升至APF 6.03,實驗室數據顯示年省電520度,這促使其他空調企業加速技術迭代。華為的星閃連接技術,覆蓋范圍是藍牙2倍,AI人感技術正在重塑行業標準。 同時華為具備生態流量的虹吸效應,華為擁有超10億手機用戶基礎,通過鴻蒙系統可快速轉化智能家居用戶。數據顯示,華為智能家居設備聯動率比小米高37%。 目前看來,華為鴻蒙空調以2999元定價切入中端市場,既避免了與低端空調品牌價格戰(1000-2000元檔),又通過技術溢價保護利潤空間。但這種策略可能促使整個行業在維持性價比優勢的同時,被迫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力。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線下體驗店超過1萬家。 華為入局后,中高端市場(3000-5000元)的競爭格局或將重塑,影響首當其沖的是格力,華為入局,也被諸多業內人士視為空調行業重新洗牌的契機。下面就看董明珠如何應對了。 作 者 | 夢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