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梁章鉅杯”全國微聯(lián)賽第四題【風(fēng)景】甲級擂臺:雁蕩山 ![]() 第二屆“梁章鉅杯”全國微聯(lián)賽于2025年6月15日拉開帷幕。 本屆賽事由福建省楹聯(lián)學(xué)會主辦,梁章鉅楹聯(lián)文化院 、安溪縣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聯(lián)都網(wǎng)站、安溪縣楹聯(lián)學(xué)會·海峽聯(lián)鴻聯(lián)合承辦。 賽事首次推出甲、乙、丙“三級擂臺”賽制,分別建立三級擂臺專用微信群。本賽季共10 期,每期一組3個不同聯(lián)題,使用微信小程序在相應(yīng)級賽事群發(fā)布不同賽題,賽事指定微信小程序作為參賽作品投稿唯一通道。甲、乙、丙三級擂臺分別建立積分排名榜,試行中期晉級制。 賽事評審邀請全國知名聯(lián)家擔(dān)綱三級擂臺評委,按梁院評審機制開展背靠背匿名評審。賽題為命題成聯(lián),由組委會商定每期三級擂臺3個聯(lián)題,題材包括題署、人物、詠物、風(fēng)景、事件等。 三級擂臺第四期風(fēng)景聯(lián)組聯(lián)主題:梁章鉅游跡名山。其中: 甲級擂臺選題:雁蕩山 乙級擂臺選題:皋蘭山 丙級擂臺選題:獨秀峰 至8.30日第四期評結(jié),現(xiàn)分輯發(fā)布。 甲級擂臺評委: 1.遼寧楊志峰(北緯42度) 資深聯(lián)家、聯(lián)都狀元、試部主持。 2.四川賈雪梅(輕雪) 資深聯(lián)家,中國當(dāng)代聯(lián)壇十秀。 3.安徽趙繼杰 資深聯(lián)家,首屆對聯(lián)電視大賽冠軍。 4.牛磊(牛牛) 資深聯(lián)家,聯(lián)都狀元、試部試官。 附:友情支持作品 1.陳坤玉 樂而清聽數(shù)琴吟壑,高且遠(yuǎn)看群笏凌霄,手掬靈湫,風(fēng)雨寧無龍幻出; 如是古今契闊我聞,遑論陸海浮沉誰主,目迷煙蕩,溪山早有雁飛來。 北緯評: 角度高拔,想象自然,素材與行文表達(dá)融會通貫,似不著力,但心思玲瓏可見。上聯(lián)以寫景起,有靜有動,文字譬喻靈動唯美,收于典型景致的豐富聯(lián)想;下聯(lián)境象擴大,拉入古今時空的思辨場域,而“迷”與“早有”的對照映襯,使主角“雁”似有了先知與哲人的角色光環(huán),頗能引發(fā)審美、理趣的聯(lián)想與共鳴。 2.陳金藏 休訝繁華生史筆,東西南北中,四時圖奪,雁蕩豐山川一卷; 由來勝概倚吟鞭,洞瀑柱峰壁,萬物詩含,龍湫澤疊嶂千尋。 3.蜀山劍客 億萬載靈峰竦峙,雁翮爭棲,契霞客吟髭、謝公屐齒; 七四翁藜杖登臨,龍湫坐望,豈藤花故館、竹箭新涼? ![]() ![]() 第二屆“梁章鉅杯”全國微聯(lián)賽 甲級第四題:雁蕩山 壹 1 十 佳 作 品 ![]() 第1名:重慶閆春梅(一曲紅綃舞) 作品編號:6 得分:355.00 謝公屐履,宜作清游,兩三峰級抱蒼幽,初上醉花光,再上驚雁影; 霞客奇談,原非玄想,八百里云流泱莽,凝而為劍氣,散而化仙舟。 評語: (1)牛磊評委: 以兩位代表性人物分列上下兩聯(lián),騰挪綰合而寫出此山的氣質(zhì),整體聯(lián)語非常不錯,只“級抱”雖可明意,到底還是生造了點。 (2)賈雪梅評委: 聯(lián)語從與雁蕩山淵源最深的兩位歷史人物切入,以其精神氣質(zhì)為引領(lǐng),構(gòu)建出“清幽”與“奇玄”兩種截然不同卻又渾然一體的山水境界。上聯(lián)以謝靈運的“清游”定調(diào),“峰抱蒼幽”、“醉花光”、“驚雁影”諸語,次第展開,真切而清麗。下聯(lián)從徐霞客的“奇談”生發(fā),將眼前云海形態(tài),通過“凝而為劍氣,散而化仙舟”的奇崛想象,極具浪漫色彩。此聯(lián)章法嚴(yán)整、筆致靈動,允稱佳作。 (3)趙繼杰評委: 句式散落,長而不滯。 (4)楊志峰評委: 整聯(lián)立意清健,表達(dá)通貫暢達(dá),有一氣呵成之感。在整聯(lián)的架勢上,作者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成一“文”一“武”的觀感聯(lián)想。上聯(lián)言“文”,以“游”為線,至后兩句,“花光、雁影”自然而然;下聯(lián)言抽象的“武”,以“玄想”鋪展,劍之縱橫、仙之瀟灑,也便與主題人物靈魂契合了。 第2名:浙江詹晨邨(草木深) 作品編號:33 得分:343.50 遇煙霞是故交,認(rèn)泉石原童仆,待藜杖重來,或值謝公深木屐; 妝鏡乃靈峰月,沐盤盛東海潮,恰龍湫飛卷,翻疑天女浣春云。 評語: (1)賈雪梅評委: 上聯(lián)直抒胸臆,視“煙霞”為故交、“泉石”作童仆,盡顯林泉高致。待藜杖重來,竟生“或值謝公深木屐”之奇想,堪稱風(fēng)人之語。下聯(lián)喻譬更顯宏麗,以“靈峰月”為妝鏡、“東海潮”作沐盤,將奇麗山川納入閨閣意象,想落天外。尾句“龍湫飛卷”恍如“天女浣春云”,以柔美筆觸寫造化奇觀,奇幻浪漫,極具創(chuàng)意。 (2)趙繼杰評委: 想象奇特,得見風(fēng)流。 第3名:廣東吳輝娥(紫月) 作品編號:25 得分:343.00 一億年地脈東傾,乍開成鯨浪霞標(biāo),削出嶙峋皆玉骨; 十八剎鐘聲西落,猶幻作龍湫月窟,收來蒼莽入清虛。 評語: 牛磊評委: 整聯(lián)氣度不凡,構(gòu)思精巧,用詞考究,三個分句生發(fā)、關(guān)聯(lián)、綰合自然得當(dāng)而句句穩(wěn)切雁蕩山;上聯(lián)寫山之始,“一億年”句,屬意料中句,而后兩句之“開成”,“削出”則是山之地貌;下起由鐘聲起寫人文景象,“幻作龍湫月窟”為山之景。“收來”句則既與上結(jié)相對又與下起相呼應(yīng)。是謂成功的聯(lián)作。 ![]() 第4名:福建謝志民(茂林閑客) 作品編號:36 得分:338.00 聳千仞屏衛(wèi)東南,莫言浴火前身,寄傲認(rèn)崚嶒,天半孤飛清雁影; 立永年目空今古,最是靈峰絕頂,聽禪生澹蕩,襟前不卷老松云。 評語: 牛磊評委: 上聯(lián)言山性,聯(lián)語結(jié)合山之的起始神貌騰挪轉(zhuǎn)折而能自圓其說;下聯(lián)言靈峰禪悟亦是如此。兩結(jié)清新可人。覺“目空”二字與下聯(lián)氛圍稍隔。 第5名:福建王祖惠(十爺) 作品編號:30 得分:336.00 鶴隱白云深,七二巖宴坐龍湫,星斗擎燈,亙古清談羊角月; 象屏蒼壑靜,幾多士偶留鴻爪,歌詩佐酒,一樽醉倒雁湖天。 評語: (1)牛磊評委: 整體聯(lián)語清雅,頗有詩意;上聯(lián)擬山于人,下聯(lián)人融于山。不經(jīng)意間讓人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靜好。 (2)賈雪梅評委: 上聯(lián)繪仙家靜境,想象卓絕:“宴坐龍湫”、“星斗擎燈”云云,賦群山飛瀑以靈性,于亙古清談中見永恒靜謐,畫面宏大清虛。下聯(lián)寫文人豪情,灑脫不羈。此聯(lián)意境超邁,情韻俱足,展現(xiàn)了人與山水精神往來的相融境界。其“羊角月”對“雁湖天”之工巧,猶在其次。 第6名:重慶楊蕊寒(醉花兮) 作品編號:71 得分:336.00 沐龍湫雨,平鯨海波,四十余洞壑探回,野徑猶期謝公屐; 待犀首望,容雁足歇,二百里巖崖點化,流云同聽貫休經(jīng)。 評語: 趙繼杰評委: 典雅清奇,善于經(jīng)營。 ![]() 第7名:湖南李深秋 作品編號:23 得分:335.50 東南絕勝,疊巘清嘉,引霞客登臨,無非石有靈、瀑有聲、煙云有態(tài); 花鳥逢迎,歸心戾止,除頭陀坐化,復(fù)次仙留杖、儒留步、鴻雁留痕。 評語: (1)牛磊評委: 上起自對圈定名山定位,后用一組排比補敘吸引徐霞客的原因,以言極自然之美;下聯(lián)寫環(huán)境與人文文化的層面。聯(lián)語輕盈,聯(lián)句可愛。稍覺“無非”用得有些勉強,不在整體語境之列。 (2)賈雪梅評委: '從“東南絕勝”的總體定位寫到“石、瀑、煙云”的自然風(fēng)光,再從“花鳥逢迎”的生機寫到“仙、儒、頭陀、鴻雁”的歷史人文積淀,此聯(lián)如一部《雁蕩山志》,全面宏富,底蘊深厚。微覺鴻雁與前事之并提,稍不類,或作者有以鴻雁點題并襯歸心之意,不掩其佳。 (3)楊志峰評委: 整聯(lián)喜其有“因”有“果”,淡定從容,不疾不徐,有散淡悠然之態(tài)。上聯(lián)內(nèi)容樸質(zhì),發(fā)語平和,“無非”一詞似無意,但后面的排比飽含褒意,并暗示出下聯(lián)內(nèi)容的“因”;下聯(lián)依然語態(tài)沉緩,并通過鋪墊、排比,道出“留”的“果”,如魚入水,自然順滑。 第8名:湖北拂曉 作品編號:48 得分:333.00 誰賜厥威,縮七二峰郁彼東南,巍巍乎巖拔青蒼,壑爭險峻; 云開至境,引三千客憑諸屐履,卓卓者夢溪地理,弘祖文章。 評語: 趙繼杰評委: 氣健思雄,包攬萬千。 第9名:安徽李國平(五峰石) 作品編號:63 得分:332.50 百千重巖岫嵯峨,星斗杓旋時,看雁隱瑤池,登峰竟有結(jié)廬想; 億萬載水云契闊,滄桑湫老處,恍龍騰石壁,臨壑渾然遺世仙。 第10名:貴州羅小軍 作品編號:56 得分:332.00 疊嶂如鱗,流紋若櫛,問誰持月斧霜斤,綿之補黛痕,拔者補云缺; 柱峰以上,馭瀑而行,到此共霞蹤謝屐,雁至不思返,客來不念歸。 ![]() 祝賀甲級擂臺第四場十佳! ![]() 點擊圖片可下載或放大觀看(下同) 2 遺 珠 作 品 ![]() 第11名: 小田 作品編號:31 得分:331.00 飛泉瀉玉,危石凌云,召鴻雁聯(lián)翩棲集,何消冬越衡陽,春歸朔北; 屐著謝公,丈量霞客,緣龍湫恣逸淹留,許我先呼故友,再寄新題。 第12名: 一夢三十年 作品編號:73 得分:331.00 峰青接滄海云嵐,湖碧洗衡陽雁影,柱砥東南,別有幽奇爭五岳; 飛瀑疑高僧法雨,摩崖問雅士風(fēng)襟,山無唐宋,為誰丘壑住雙靈。 評語: 賈雪梅評委: 上聯(lián)從地理位置起興,以五岳作襯,意象宏大,出以幽奇二字,正見雁蕩山之絕勝。下聯(lián)將自然景觀直接與人文精神關(guān)聯(lián),以“法雨”喻飛瀑,比喻精妙;“風(fēng)襟”問摩崖,承接了文人雅士的胸襟氣度。收句之問,空靈超脫,余韻無窮。只“唐宋”略覺突兀,或可直用“今古”。雙靈故靈巖、靈峰之謂也。 第13名:馬嘯(寒雪冷香) 作品編號:74 得分:331.00 莽開云白,崇倚天青,諸奇不可窮,挾風(fēng)雷百丈龍湫,堪誰伯仲? 俯睨東甌,仰看南斗,一絕何須測,呼形勝幾聲雁宕,任爾躋攀。 評語: (1)賈雪梅評委: 此聯(lián)以極強的視覺張力和雄渾氣勢奪人眼目。上聯(lián)極寫山勢之“奇”與“威”,下聯(lián)極寫視角之“高”與“曠”,用詞精準(zhǔn),造語勁健。若“挾風(fēng)雷百丈龍湫”之威勢,“俯睨東甌,仰看南斗”之豪邁,極具感染力。至于局部對仗的工致,乃余事爾。 (2)楊志峰評委: 立意角度特立,行文精恰有力,整聯(lián)覺有奇氣。上聯(lián)寫主題之獨特,用字簡潔但氣韻生動,收于反問,但語義肯定;下聯(lián)代入“我”之角度,借觀之勝景,襯托主題之形勝之絕,言語鏗鏘,氣勢雄邁。 第14名: 李紅 作品編號:55 得分:329.50 傳云上是賓鴻居處,攜屐來尋,見崎壁猶溫,百劍峰巒如淬火; 聞海東有繡虎棲遲,掃苔認(rèn)篆,忽霜鐘振響,千垂花雨故談玄。 評語: 楊志峰評委: 立意匠心,角度高越,遣詞行文瀟灑有致,兼具想象、造境與意韻之美。上聯(lián)由主題之名引出,狀地理樣貌,言其淵源史實,亦摹其奇瑰壯美;下聯(lián)則由典型人物之典型典故,引出翰墨淵藪之譽,同時自然帶出禪林佛法之盛,二者天然融會,諧和無間,收至下結(jié),通感表意的同時,亦富飄逸唯美之感。 第15名: yangts 作品編號:24 得分:325.50 眾鳥飛時隱跡,群猿過或聞聲,漫尋遷客騷人,一任蒼苔埋徑遠(yuǎn); 螭頭起而柱呈,鰲背浮則山顯,為歷煙蒸雨潤,長留潭水蓄云深。 評語: 楊志峰評委: 立意飽滿整飭,架構(gòu)穩(wěn)當(dāng)均衡,同時又兼顧了意境和辭采的打造和醞釀。上聯(lián)近景,動靜之間,見隨和曠達(dá);下聯(lián)景別略呈廣角,觀感更遠(yuǎn),個人頗喜后兩句的遣詞造境,賦予人格,景物有情,更覺含蓄蘊藉,情深意切。 第16名:劉舟(愛到深秋) 作品編號:17 得分:325.00 絕巘浙南秀,斷云天下奇,疑溟翻鰲壑龍湫,海岳危凌資勝賞; 謝公屐齒窮,霞客杖筇遠(yuǎn),待徑訪臞仙鶴老,林泉清響答高吟。 第17名: 籍籍無名 作品編號:37 得分:325.00 誰曾言地陷東南,拔靈峰上接重霄,龍湫應(yīng)是銀河水; 吾亦欲夢之吳越,開云路遙通滄海,鶴轡來迎蓬島仙。 評語: 牛磊評委: 兩起應(yīng)對巧妙。兩結(jié)很有想象力。特喜歡下聯(lián),我夢之境卓爾不群。唯覺“拔”字用得不穩(wěn),或有更好的選項。 第18名: 扉頁 作品編號:64 得分:323.50 云瀑瀉龍湫,蓼英新雁蕩,出幽邃佛宮,鐘回峰壑石千笏; 來踵謝公屐,疑游米氏山,間紛繁珠履,人誤煙霞徑幾重。 評語: 趙繼杰評委: 文思渺渺,如遺世外。 第19名: 黃河 作品編號:10 得分:322.50 雁歸驚旅夢,放懷或詠或歌,想葦色篷聲,明月猶多青眼客; 嵐起滌塵勞,寄意在泉在石,問龍湫鳳嶂,春山尚有白云心。 第20名: 張雪(云曦) 作品編號:59 得分:320.00 翠峰過雁,霧澗騰龍,疊畫屏甲秀東南,牽霞客蹤,資夢溪筆; 水火淬成,霜雷琢就,似吾族默撐風(fēng)雨,來將苦厄,毓作心蓮。 評語: 楊志峰評委: 整聯(lián)立意簡凈深厚,行文表達(dá)情理兼?zhèn)洌瑒e有寄寓。上聯(lián)重景,摹景拉人,立住主題之個性和地位;下聯(lián)重在抒情說理,以自然之景喻民族性格,想象合理而能自洽,同時,“苦厄、心蓮”語在主體表意之外,又自然引出主題所含的禪佛之境的特點,騰挪綰合,頗用心思。 第21名: 盧旭逢 作品編號:54 得分:317.50 奇哉秀嶺靈峰,險哉石壁仙橋,更看巖上龍湫,珠瀉虹垂堪養(yǎng)志; 遠(yuǎn)則天風(fēng)海氣,近則鐘聲梵語,許作蕩中雁侶,水浮云卷不知年。 第22名: 蘭臺 作品編號:21 得分:315.00 五百里峰巒駘宕,尚留白石嵯峨,遙向重崖分海氣; 兩千秋屐履追隨,笑我青筇未老,閑看飛瀑卷流云。 第23名: 王細(xì)平 作品編號:43 得分:311.00 臺岳遜之奇,天姥輸乎渾,嗔李青蓮著墨無多,何礙三吳絕勝譽; 峰摧出方洞,巖盤生嶂谷,望白堊紀(jì)流紋紛疊,真猶一冊遠(yuǎn)來書。 第24名: 紅塵有夢 作品編號:26 得分:309.00 天辟甌江以勢,蕩棲蘆雁而名,億萬年冠海上寰中,于今獨勝; 流泉飛瀑鐘靈,幽洞奇峰毓秀,五百景邀謝公徐客,擬古同游。 注:雁蕩山共有500多個景點。 第25名:王甜元(田園居士) 作品編號:29 得分:308.00 奇峰真突兀,溯億斯年白堊紀(jì)遺蹤,巍起神驤,雄霸東南擎半壁; 古剎自莊嚴(yán),契千百仞大龍湫迴響,幽聞梵誦,長傳今古耀三乘。 第26名: 月光如水 作品編號:66 得分:308.00 襟海起危峰,地勢不平,當(dāng)壘怪石深潭,使知奇崛; 有懷期大造,煙霞可納,許見猿攀雁蕩,以薦崢嶸。 評語: 趙繼杰評委: 文奇意崛,風(fēng)神有味。 第27名: 硯冰寒 作品編號:60 得分:307.50 蕭維摩一顧峰巒,惹花鳥村山,微妙梵音,證來緣相寄幽人佛子; 徐霞客兩游雁宕,記東南水陸,清虛瑤界,于此境獨觀碧海晴云。 第28名: 十伊 作品編號:49 得分:306.50 靈峰列嶂,筠徑延溪,攜屐循霞客仙蹤,漫與山嵐盟契闊; 湫瀑殷雷,松濤抑耳,憑欄眺湖天雁影,長將身世寄蓬瀛。 第29名: 風(fēng)古 作品編號:47 得分:305.50 幽谷抱諸峰,毓秀藏巘碧千重,疑吹月者曾來,調(diào)笙欲訪棲禪鶴; 靈湫接匹練,有龍蓄云嵐曠劫,守煮石泉未去,幻影遙追擲杖仙。 第30名: 香影 作品編號:39 得分:305.00 第一瀑誰爭高下?懸漢銜湫,故招之小雁蕩來、大龍潛入; 百二峰形勝東南,壁絕巖靈,好屏以寰中風(fēng)肆、海上瀾狂。 ![]() 第31名:余輝:(頓悟空明) 作品編號:8 得分:303.00 雄峰自諾詎開山,倚杖叩龍湫,坐看煙霞十八寺; 禹甸憑此崖作障,振衣凌絕頂,盡收吳越幾重秋。 第32名: 劉芍禳 作品編號:76 得分:299.50 羊角云,雁湖月,天柱磬清,渾凝山水卷舒,風(fēng)致融于三折瀑; 謝公屐,郁子篇,季爰畫雋,不負(fù)古今契闊,雪泥刻入二靈峰。 注:郁子,郁達(dá)夫。張大千字季爰。 第33名:湖南盧珊(綠痕) 作品編號:44 得分:299.00 靈峰待振鐸而參,摩挲磊落,何須問雁蕩流云,龍湫瀑雪; 勝跡合憑欄共溯,俯仰霏微,長留得謝公屐響,霞客詩傳。 第34名:顏資芳 作品編號:53 得分:298.00 危峰疊翠,飛瀑垂虹,傳靈巖暮鼓晨鐘,壁立森羅齊合掌; 回雪分霞,排云結(jié)陣,看征雁銜煙掠水,秋來風(fēng)味最思鄉(xiāng)。 第35名: 冷雨 作品編號:27 得分:292.00 搜奇杖叩開甌越,七七峰話康樂屐痕,夢溪圭影; 考據(jù)刀實證巖流,萬萬字從龍湫狂草,雁渡長吟。 第36名:嚴(yán)泓(銅小豆) 作品編號:28 得分:289.00 懸河瀉玉,峭立如屏,問誰向山水扶藜,憑高何后謝公履; 雁影橫秋,云開見岳,指此藉時光落筆,有美在前梁圣詩。 第37名: 張潞(秋千) 作品編號:75 得分:288.00 勝境憑神仙隱,名區(qū)自帝子開,曾誰峙百崗尖,指三折瀑凌云下; 龍湫合汗漫游,羊角宜扶搖上,愧我遲千載后,攜半生塵吟浙來。 注:雁蕩山自昭明太子始開。主峰為百崗尖。 第38名: 梨落 作品編號:58 得分:285.00 四海名山奇雁蕩,立處石徑逢源,林泉引路,松溪十里清幽地; 三千靈瀑瀉龍湫,坐中行云漠漠,宴雨濛濛,花鳥一壺自在天。 第39名:劉紅艷 作品編號:52 得分:283.00 云嶂千尋,龍湫倒瀉懸銀漢,看月幻靈峰,星斗垂檐疑欲墜; 煙霞萬古,雁蕩初開隱玉宮,聽風(fēng)生絕谷,晨鐘掛壁恍如聞。 第40名: 趙玉軍 作品編號:51 得分:282.50 蘆雁鳴皋山問海; 龍湫映斗客知魚。 第41名: 福至銘歸 作品編號:12 得分:282.00 龍湫分大小,石巘見方圓,飛泉鳴壑,幽洞浮煙,形勝東南開畫境。 古剎隱峰崖,山容區(qū)日夜,遺韻清心,靈香聽梵,聲名海岳掩仙蹤。 第42名:葛淼新(東方聞鶯) 作品編號:5 得分:281.50 領(lǐng)名山獨峙東南,遄逸興峰靈曉日,瀑漱龍湫,洞壑長涵云海氣; 觀蜃境如臨夢幻,堪騁懷霞客尋幽,謝公題壁,詩文難載古今愁。 第43名: 胭脂 作品編號:65 得分:281.50 歸心未已,蘆蕩飄然,二千年襟抱無違,寄與龍湫來瀉玉; 起自芙蓉,緣于劫火,四百里靈巖不息,偏宜霞客漫尋仙。 第44名: 陽光 作品編號:18 得分:278.50 絕勝俏東南吳越,且看峰險洞幽,谷狹云奇,時有碧潭搖月影; 騷人多描繪詠吟,能教雀屏配畫,龍湫步韻,總勾青嶂動詩心。 第45名: 木落 作品編號:45 得分:278.00 諸山宴坐,遣龍湫飛瀑流霞,漫開圖畫; 有雁曾來,攜海霧靈巖蜃景,便示禪機。 第46名: 半秒魚記 作品編號:15 得分:276.00 摩天山有靈,故紛起禪林,渡得石峰知合掌; 入海龍無意,愿長蟠云窟,偶呼霈雨壯垂虹。 第47名:張紅祥(林泉逸客) 作品編號:19 得分:274.50 譽名山臨海上,稱絕勝在寰中,千秋留雁棲,東西南北各為態(tài); 鳴鐘磬高僧駐,競風(fēng)流文士來,一路遍碑刻,唐宋明清人忘情。 第48名: 江上漁樵 作品編號:35 得分:273.00 數(shù)峰占斷東南秀色,近青遠(yuǎn)黛欲流,雁跡蒼茫,仙蹤縹緲; 萬壑吹來浩蕩清風(fēng),海氣潮音直上,煙霞入抱,泉瀑息心。 第49名: 大音希聲 作品編號:62 得分:270.00 奇秀甲東南,飛云到處,常聽鴻雁秋鳴,慈佛梵唱; 衣冠誰過往,今我來時,愿作山中隱士,海上神仙。 第50名:遼寧小徑 作品編號:50 得分:268.50 諸峰拔地,萬壑鳴泉,列三山自攜傲骨仙風(fēng),冠其絕勝。 霞客覓幽,季爰遺韻,探千險更引騷人雅士,續(xù)我傳奇。 ![]() 遺珠聯(lián)友加油! ![]() 3 入 圍 作 品 ![]() 第51名: 黃國輝 作品編號:11 得分:266.50 天工造物奇,賞云回雁蕩,虹飲龍湫,形勝東南稱第一; 地質(zhì)聲名美,招靈運賦詩,大千作畫,文章今古不尋常。 第52名: 秋實 作品編號:16 得分:264.00 隆起東南而屏禹甸,海上名山,寰中絕勝,歸雁棲湖沉日月; 賒來秀色以映碧霄,伽藍(lán)古剎,騷客題吟,破云鐘鼓蕩清音。 第53名: 何君 作品編號:3 得分:261.50 龍湫瀉月,忽驚玉女?dāng)S梭,看崖懸劍鍔云屏展; 雁字橫秋,疑有鮫人張練,聽瀑裂冰綃天鼓鳴。 第54名:吳延偉(北中老吳) 作品編號:46 得分:258.00 謝公義木屐巧,徐宏祖步履長,憑湫瀑無雙,東海古今游客傲; 張大千畫雄渾,黃賓虹筆厚重,然丹青難寫,甌江南北雁山靈。 第55名:歐曉華(石上泉) 作品編號:70 得分:255.50 群巒疊翠開仙境,有龍湫卷霧,雁陣拖云,秀色娟娟留過客; 幽壑含煙隔世塵,遺游圣杖頭,謝公屐齒,泉聲瀝瀝契澄懷。 第56名: 雪原 作品編號:9 得分:254.00 東南形勝,問界海天,拔峻偉蘊千姿,雁自回鳴堪作絕; 山水奇觀,劃屏風(fēng)月,納雄渾興萬仞,詩能入夢即為靈。 第57名:白朝勇(cbai99) 作品編號:72 得分:252.00 集八方勝概,西峽東屏,南瀑北湖,得勢皆因占地利; 蘊一派生機,雁棲鷹翥,龍吟象峙,無虞自可樂天真。 第58名: 李穎 作品編號:68 得分:248.00 龍湫漱玉,鴻影摩霄,誰擲飛梁懸斗柄; 紫府流霞,白虹浴月,天遺禹篆鎮(zhèn)甌疆。 第59名:吳海容(阿斗) 作品編號:40 得分:245.50 歸雁久留連,喜迎客金龜,奇峰合掌煙霞里; 蒼山無掛礙,聽唱禪羅漢,飛瀑洗心鐘磬間。 第60名:李利坤 作品編號:1 得分:240.00 山水何奇?看云煙繚繞中峰,千古人文皆在望; 天堂甚妙,喜星月清泠半峽,一方勝景盡堪游。 第61名:劉養(yǎng)啟(煙花易冷) 作品編號:2 得分:240.00 蘆蕩摩云,形勝東南,一軸山水襄龍夢; 雁行映日,譽揚今古,千載人文壯鹿城。 第62名:楊柳岸 作品編號:4 得分:240.00 秋時聚鳥,峰頂成湖,景優(yōu)獲贊東南第一; 唐代引僧,宋期增寺,客眾遺留詩賦五千。 第63名: 心劍 作品編號:7 得分:240.00 名山曕大海,嘆巖洞千機,東南第一; 宿雁問春風(fēng),欣花鳥悟佛,翰墨飄香。 第64名:賈鵬飛(飛鳥) 作品編號:13 得分:240.00 屏起東南御海風(fēng),養(yǎng)青蘢四翠抱幽境; 雁回灣港攜巢信,旋浩蕩九天鳴徹聲。 第65名:朱偉德 作品編號:14 得分:240.00 奇峰拔地,龍湫瀉瀑,方洞棲霞,靈巖疊翠,天然開畫境; 古剎凌霄,佛閣鳴鐘,梵音繞岫,寶塔含煙,靜里悟禪機。 第66名:楊朝華 作品編號:20 得分:240.00 石壁湫名,彰茝林勤道德明,觀雁蕩蓬臺涌瑞; 潭煙瀑布,映吳越舞戈文賦,閱神州圣境生奇。 注:茝林,清梁章鉅的名字。 第67名: 張建軍 作品編號:22 得分:240.00 四望峰巒浴火別開海市,嗟屐痕、松月、云衢,一屏雁字招商遠(yuǎn); 千重?zé)熕汲敝毕聹驿椋ㄓ辍㈤燥L(fēng)、詩路,萬壑龍章掛帥頻。 第68名: 李戊甲 作品編號:32 得分:240.00 雁棲湖蕩得稱,呈五百景觀,疊峰飛瀑,海上名山南北踞; 僧慕花村弘佛,有千年史事,留墨存詩,寰中絕勝古今歌。 第69名: 東時 作品編號:34 得分:240.00 雁蕩搖金,看第一山氣象,歲分五岳風(fēng)光外; 龍湫漱玉,懷八千里東南,坐忘二靈天地中。 第70名:四季春風(fēng)(渠林軍) 作品編號:41 得分:240.00 東南第一山,海岳屬頭境,集泰雄廬秀黃奇,不愧嘉名傳宇內(nèi); 風(fēng)月本無主,溪湖似有緣,值身健心怡神曠,愿將綺景擁懷中。 第71名:書韻茶香(胡炳才) 作品編號:42 得分:240.00 雁宿之以得名,山繚霧而絕勝,龍湫落生煙,天開圖畫如仙境; 高僧仰巖弘教,太子建寺造亭,鼻洞幽迷客,崖刻詩聯(lián)話古人。 第72名:張秀娟(綠蘿婉兮) 作品編號:57 得分:240.00 引詩家贊,畫者摹,多少名儒慕此,你來我往,欲寫蓬壺難下筆; 看煙水清,靈峰秀,萬年造化稱奇,雁落龍棲,暢游斯地好舒懷。 第73名: 何文(健將) 作品編號:61 得分:240.00 鴻濛開邃古,見峰危雁蕩,天泄龍湫,海上寰中神仰慕; 造化續(xù)千秋,感筆影繞云,詩聲穿石,撫今追昔我興懷。 第74名: 李小杰 作品編號:67 得分:240.00 萬仞插天穹,看龍湫飛瀑,煙霞浮畫本; 千峰盤疊嶂,望雁蕩懸崖,夢筆盡詩心。 第75名: 子陵灘 作品編號:69 得分:240.00 人力豈能為?是陵谷變遷,鐘造化方成佳境; 云山尤可賞,看瀑泉流瀉,開襟懷恰作勝游。 ![]() 感謝參與,梁杯有您更精彩! ![]() ![]() 第二屆“梁章鉅杯”全國微聯(lián)賽 甲級第四題:雁蕩山 貳 1 評 分 總 表 ![]() ![]() ![]() 2 積 分 榜 ![]() ![]() 2 雁蕩山簡介 ![]() ●雁蕩山 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 ,主體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臺州市溫嶺南境。雁蕩山形成于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huán)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白堊紀(jì)流紋質(zhì)破火地。 《載敬堂集》載:'雁蕩山以甌江自然斷裂,分北雁蕩山和南雁蕩山。以景觀區(qū)位分有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東雁蕩山、中雁蕩山之稱。'其開山鑿勝始于南北朝,興于唐,盛于宋。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謝靈運、沈括、徐霞客、張大千、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詩篇和墨跡。 ●歷史沿革 雁蕩山,又名雁巖、雁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jié)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蕩。 南朝時期,梁國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為雁蕩山開山之始。唐代時期,西域高僧諾詎那因仰慕雁蕩山'花村鳥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來雁蕩山弘揚佛教。其人被奉為雁蕩山開山鼻祖。 宋代時期,雁蕩山開發(fā)規(guī)模逐漸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為雁蕩山發(fā)展鼎盛時期。 公元2004年,雁蕩山獲準(zhǔn)授牌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主要包括靈峰、三折瀑、靈巖、大龍湫、雁湖西石梁洞、顯勝門、仙橋-龍湖、羊角洞、方山、長嶼硐天等景區(qū),2005年又被評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 ●地質(zhì)地貌 雁蕩山是亞洲大陸邊緣巨型火山帶中白堊紀(jì)火山的典型代表,也是流紋巖漿噴發(fā)的大型破火山。 雁蕩山古火山來源于板塊運動:在中生代時期,太平洋板塊(稱古太平洋)向亞洲大陸板塊俯沖過程中,擠壓摩擦產(chǎn)生熱能,使上地殼和下地殼部分熔融形成巖漿。當(dāng)有斷裂通往地表時,巖漿就沿著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噴發(fā)了。在經(jīng)歷火山爆發(fā)、塌陷、復(fù)活、隆起的過程后,巖漿覆蓋在原始地貌上,巖漿中的流紋巖成為了雁蕩山的主要地質(zhì)。 雁蕩山屬于浙東南中低山、丘陵區(qū),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低山丘陵,東部與樂清灣相接,為海積平原。山脈多呈北東一南西向展布,海拔一般500到600米,最高峰百崗尖海拔1056.5米。 ![]() ![]() ![]() ![]() ●主要山脈 雁蕩山除雁蕩山主體山脈外還包括蒼山支脈,整體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 東雁蕩山 東雁蕩山面積0.95平方公里,東部沿岸斷崖峭壁,猶如刀削斧劈,山成半片,直立千仞。連綿數(shù)千米的絕壁依次展開惟妙惟肖的迎風(fēng)屏、赤象屏、孔雀屏、鼓浪屏等巨幅巖雕畫屏,是中國最長最大的海上天然巖雕,被譽為'神州海上第一屏'、'海上天然巖雕長廊'。 西雁蕩山 西雁蕩山位于溫州市甌海區(qū)澤雅境內(nèi),相距市區(qū)35公里,總面積128.6平方公里。其內(nèi)景觀以群瀑、碧潭、幽峽、奇巖為特色,融樸野的山村風(fēng)情為一體,有金坑峽、七瀑澗、高山角、珠巖、西山、龍溪、崎云、五鳳八大景區(qū),230多處名勝景點。 西雁蕩山境內(nèi)山清水秀,峰險洞幽,素有'浙南大峽谷'的美譽,設(shè)有金坑峽景區(qū)。 南雁蕩山 南雁蕩山,簡稱南雁,位于平陽縣西部,距溫州市區(qū)87公里。主峰明王峰,海拔1.08千米,山頂有泥塘沼澤,秋科時節(jié)有大雁在此棲息,且與北雁蕩山遙望相對,故名南雁蕩。南雁蕩山總面積97.68平方公里,群巒疊翠,飛瀑溪潭,共有67峰、28巖、24洞、13潭、8潭、9石。南雁蕩的開發(fā)較早于北雁蕩,五代時高僧愿齊就率門徒三百在此開發(fā)。 北雁蕩山 北雁蕩山位于樂清市境內(nèi)東北部,萬山重疊,群峰爭雄,懸嶂蔽日,飛瀑凌空,古木參天,自古就有'寰中絕勝'之譽,是全國十大名山之一。北雁蕩山有102峰、64巖、26石、46洞、14嶂、18瀑、28潭、13坑、13嶺、10泉、2水、8門、4闕、7溪1澗、8橋2湖、5尖2峽等,由此將其分為靈峰、靈巖、大龍湫、顯圣門、雁湖5個景區(qū)。 中雁蕩山 中雁蕩山原名白石山,位于樂清市西南10公里,距溫州市區(qū)20公里。總面積93.44平方公里,境內(nèi)以峰雄嶂險、洞幽寺古、潭碧林翠著稱,設(shè)有玉甑、西漈、三湖、東漈、鳳凰山、楊八洞、劉公谷等七大景區(qū),共計景點300余處。歷代文人雅士慕名而來, 留下大量珍貴的墨跡。南朝謝靈運詩云:'千傾帶遠(yuǎn)堤,萬里瀉長汀';宋朝王十朋也寫道:'十里湖山翠黛橫 兩溪寒玉斗琮琤'。 ![]() ![]() ![]() ![]() ●梁章鉅: 七旬游雁蕩留《詩話》 一約四十年,雁蕩終成行 清代嘉慶年間,梁章鉅進(jìn)士及第后,到閩西拜訪他的老師祖之望(嘉慶十七年刑部尚書),閑聊中祖老師說起自己夜宿天游觀,曾夢見自天游峰飛游雁蕩,“夢境甚奇”。祖老師問梁:“子能為我紀(jì)之乎?”意思是說自己未曾去過雁蕩,希望自己的學(xué)生能把雁蕩的實景描述下來,印證自己的夢境。其時梁章鉅也不曾游過雁蕩,但他答應(yīng)一定去一游。恰好祖老師桌上有兩本《雁蕩山志》,他就借回去讀,一讀竟欣然神往。 彼時的梁章鉅不過30歲出頭,等他真的踐行雁蕩之約時,已皤然一叟,退休有年。 1841年,梁章鉅由廣西巡撫調(diào)任江蘇巡撫,年底舊疾發(fā)作,奏請回福州老家調(diào)養(yǎng),1842年正月獲準(zhǔn),因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東南沿海戰(zhàn)事未平,他望鄉(xiāng)嗟嘆未能返回故里,此后近5年浪跡于杭州、蘇州、揚州一帶。1847年十月,他在溫州任知府的三子梁恭辰將他迎養(yǎng)到溫州,梁章鉅在溫州閑居期間寫了許多著作,其中《浪跡叢談》中有許多關(guān)于溫州的記載。 1848年的三月,春天,梁章鉅在他兩個兒子的陪伴下,由樂清縣令蔡琪作東兼導(dǎo)游,一行沿甌江順流而下至樂清,過瑤岙住芙蓉,登丹芳嶺翻馬鞍嶺,作歷時7天的雁蕩之游。此行把“二靈一龍”差不多都游了個遍,并且奮力登上了朝陽嶂。梁老有詩曰:“三十二歲登武夷,七十四歲陟雁蕩。平生浪游老不衰,俯仰名山且自壯……山中七日即游仙,草草出山神已暢。”對于74歲的老人來說,不免令人驚嘆。 窮一生心血,留千古佳“話” 梁章鉅一生為官,卻苦讀不懈,筆耕不輟,著作達(dá)70多種、800余卷,以其出色的成就,在多個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有所創(chuàng)新和建樹。摯友林則徐在為梁章鉅撰寫的墓志銘中評價他是“自弱冠至今手不釋卷”“仕宦中著撰之豐,無出其右”。74歲的梁老翁游雁蕩,最大的收獲是寫了最后一部詩話《雁蕩詩話》。 詩話作為文學(xué)體裁,是獨特的文學(xué)批評形式,中國最早的詩話為北宋歐陽修所著的《六一詩話》。梁章鉅傾一生心血,“詩話”是他全部著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32歲開始編撰第一部詩話《長樂詩話》至最后一部詩話《雁蕩詩話》,前后經(jīng)歷了42年。這些詩話卷帙繁富,蘊含深厚的詩學(xué)思想,堪稱清代詩話的代表。 《雁蕩詩話》能成書,主要與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魏源有關(guān),1848年,55歲的魏源在完成了巨著《海國圖志》之后,于這年的秋天來到雁蕩山游覽。在溫州,他與梁章鉅相遇,并“留在署中三日”,兩人促膝長談。魏源拜讀了梁章鉅游雁蕩所作的游記和長詩,便建議何不就此作一部《雁蕩詩話》?在魏源的鼓勵下,本想頤養(yǎng)天年的梁章鉅,遂不顧年邁多病揮筆成書,“搜沉掇淪,參以旁書,緯以己意,費月余日之力,次成若干條,終成此書。”魏源此后為梁章鉅的《雁蕩詩話》作序,他在序言中寫道:“奇山秀水需有人靈相參,方能使山水有靈淑之氣”,如果“無人領(lǐng)其勝,則萬古寂寞,而天地為虛器……慨雁蕩僻處天末,既詠之,又輯詩話表彰之,于是峰壁洞壑泉石,無不云滃瀑飛于墨素間,真可臥游而群山皆響”。此后他還創(chuàng)作了一首著名的長詩《雁蕩吟》。 當(dāng)然,《雁蕩詩話》更得力于梁章鉅不同尋常的眼光,他認(rèn)為雁蕩名山成名晚,雖有方志記載,但終究缺乏鮮活的靈性,梁章鉅始終主張自然勝景也需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一處勝景,必當(dāng)有自然勝景、名人詩作、人文地理諸美并匯,才有真正可觀之處”,這些觀點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梁章鉅74游雁蕩有詩曰:“三十二歲登武夷,七十四歲陟雁蕩。平生浪游老不衰,俯仰名山且自壯……山中七日即游仙,草草出山神已暢。” ![]() ![]() ![]() ![]() ![]() 梁章鉅楹聯(lián)文化院 |
|
來自: 昵稱776769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