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蘇聯的國民經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全盤公有制,波蘭緊跟,一個擺攤的都不許存在,雖然當時窮得叮當響;蘇聯的經濟結構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波蘭緊跟,大建許多鋼鐵廠,雖然明知自己沒有鐵礦資源;蘇聯不允許宗教正常活動,波蘭緊跟,軟禁了天主教最高領袖紅衣大主教,雖然全國90%的人口都信仰天主教。結果,蘇聯很滿意,波蘭很受傷。 本文轉自《時拾史事》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美國、英國和蘇聯于在蘇聯克里木半島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按照雅爾塔協議,歐洲一分為二:東歐屬于蘇聯的勢力范圍,西歐則屬于美國的勢力范圍。 ![]() 雅爾塔會議 波蘭,作為東歐的一個國家,開始在蘇聯的指導下,建立起社會主義政權。在當時的冷戰環境下,波蘭人覺得美蘇各自劃分的勢力范圍沒什么不妥,畢竟,蘇聯的軍隊就駐扎在自己的國家里,即使有不滿,也只能暗地里發發牢騷。就這樣,波蘭平靜地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
1、一位波蘭教皇的到訪 1978年,羅馬的梵蒂岡教廷為羅馬天主教立了一位新教皇,取名約翰·保羅二世,這是幾百年來第一位不是意大利人的教皇,他,是波蘭人。 ![]() 教皇約翰·保羅二世 這事重要么?對于斯大林來說,一點都不重要,他曾笑問:“教皇有多少個師?”可惜,斯大林已經死了,他再也無法知道這問題的答案了。不過,波蘭人知道答案。 當這位教皇還沒有成為教皇的時候,就已經被波蘭政府視為“致命的反共分子”。 因為自1971年起,這位當時還是波蘭主教的教皇就一直被列為政府的監控目標,監控他如何在暗中損壞波蘭社會主義國家。政府還因此對他進行了三次逮捕,都是指控他發表煽動性叛國言論。奇怪的是,政府沒判他有罪,可能是覺得這家伙太厲害了,判他入獄恐怕會把監獄里的犯人都煽動起來,那可得不償失啊。 現在,波蘭主教當選教皇了,波蘭人民欣喜若狂,都涌上了街頭歡呼慶祝。波蘭政府則根本沒有想過這事出現的可能性,如今,面對群眾的歡慶,政府立場很尷尬。于是,波蘭政府只能向梵蒂岡發電報表示祝賀,電報里提到,政府對于“第一次由波蘭民族的兒子坐上這個羅馬教皇寶座”而感到高興。 既然你那么高興,那我就來了。教皇定下的第一年主要目標就是出國訪問,去波蘭訪問。當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聽說波蘭政府準備接受教皇來訪,懷疑那天是不是愚人節,看到克格勃官員那無奈的表情后,立即打電話給波蘭最高領導人蓋萊克:“小蓋,你們居然答應讓那神棍回國,你腦子進水了吧,是不是在發癲!”蓋萊克很委屈:“老大,您要知道,我國大多數人都是天主教徒,我怎能不接待一個波蘭教皇呢?我要是拒絕的話,人民還不把我給融了。”勃列日涅夫想了想,建議道:“我有個好主意,你聽著。告訴教皇自己弄個理由說不能來了,他是一個聰明人,一定知道我們不歡迎他的。您讓他對外宣告,他突然發燒了,來不了啦。”這樣的好主意,蓋萊克聽了簡直就想撞墻——你以為那教皇是我派去的臥底啊,表示無法接受這個古怪的建議。勃列日涅夫非常憤怒:“好吧,只要你和你的黨以后不對此感到懊悔,那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1979年,教皇來了,在訪問的9天里,至少有一千萬人前來覲見他和聽他講話;余下來的二千五百萬人民中的大多數人在電視中觀看了他在波蘭勝利巡行的盛況”,擁塞在大街小巷的男男女女情不自禁地痛哭流涕。 教皇對信眾們說:“不要害怕!”教皇要人們不要害怕什么呢? 2、一個新式工會的產生 當時的波蘭人民生活很艱難,怨氣很重。由于政府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民生經濟缺乏正常的資金與資源,日益蕭條。在1980年,人們的生活日用品匱乏,尤其是食品,奇缺。政府的對策是——上調物價,呃,讓我分析一下這是什么邏輯。人們想買東西,但產量有限,所以很多人買不到東西;政府發現這情況后,就把東西的價格提上去,認為這樣做讓人們就會知貴而退了。也就是說,政府認為那么多人想買東西不是因為東西太少,而是因為價格太低。人們有什么反應呢?
![]() 波蘭團結工會 在瓦文薩為首的罷工代表要求下,政府同意罷工是工人合法的權利,工人有自由組織工會的權利,提高工人工資和福利待遇;罷工代表則承認波蘭統一工人黨的領導地位,不組建新政黨。什么叫“不建政黨”呢?就是工人代表承諾不參與政治,只管工資夠不夠用;不跟統一工人黨爭,只跟官方工會爭。 雙方簽訂格但斯克協議后,9月,“獨立自治團結工會”正式成立,并成為工人合法組織。瓦文薩被選為工會主席。11月,團結工會正式獲得注冊,成為合法的獨立工會。到1980年底,團結工會的會員已達到1000萬人,團結工會會員占波蘭總人口的1/4多,占波蘭勞動力的約80%,官方通訊社波通社承認“團結工會是一直非常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在職工中深得人心”,至于官方的工會,則基本沒人理會。在如此迅速壯大的情況下,團結工會開始了乘勝追擊,一系列的罷工在團結工會的領導下不斷冒出,波蘭領導人蓋萊克被迫下臺。1981年9月,團結工會召開了第一屆代表大會,提出了自由選舉、實行議會制和多黨制、言論和出版自由等政治要求。 3、一場軍事管制的到來 團結工會的“囂張氣焰”讓蘇聯及其他東歐國家非常憤怒,紛紛批評波蘭政府的軟弱妥協行徑。在蘇聯的指引下,波蘭再次更換領導人,1981年10月,大軍雅魯澤爾斯基成為波蘭大船的新舵手。雅魯澤爾斯基是在1943年,年僅20歲就參加了蘇聯組建的波蘭軍隊,為波蘭解放做出不小的貢獻,他還參加了進攻柏林的戰斗。1968年被任命為國防部長,同年10月,被提升為上將,1973年又晉升為大將。由這位根正苗紅的大將來處理波蘭亂局,蘇聯人認為實在是太適合不過了。 1981年12月,一身軍裝的雅魯澤爾斯基在電視上宣布波蘭進入“戰時狀態”,成立由他任主席的“救國軍事委員會”,全副武裝的士兵出現在各大城市,坦克和裝甲車開始在街上巡邏。在戰時狀態時,國家實行軍事管制,限制一切憲法允許的言論、結社、出版、集會和示威游行等公民的自由權利。團結工會和其他一些反對派組織被取締,瓦文薩等反對派領導人遭到逮捕。 約5000名團結工會的支持者也遭到逮捕。12月16日,波蘭軍隊在武耶煤礦向示威礦工開火,打死9人,打傷22人。但是,軍管并沒有使團結工會消失,團結工會進入了地下活動。地下團結工會領導人布雅克在團結工會電臺向雅魯澤爾斯基宣告:“將軍,你并沒有贏,你們只有坦克、槍支和棍棒,而團結工會比任何專政都強大”。 雖然軍事管制表面上恢復了社會秩序,但卻導致西方國家一致譴責波蘭政府對“波蘭人民爭取自由的斗爭”的鎮壓行為;并以此為名,對波蘭實行了經濟制裁,這讓國家財政負債嚴重的波蘭政府壓力重重。1982年11月,政府釋放了瓦文薩;1983年7月,軍事管制停止,國家漸漸恢復常態,依舊不合法的團結工會開始公開活動了,但西方制裁則仍在繼續。
4、一次“圓桌會議”的召開 不斷洶涌而來的罷工大潮中,波蘭政府沒敢再嘗試采取軍管的老做法,而是希望用全民公決來贏得政府的公信力。可惜,全民公決的結果是人民不信任政府的改革措施。10月,團結工會領導人瓦文薩與官方工會領導人舉行電視辯論,瓦文薩在辯論中完全占據上風,波蘭大地上卷起了瓦文薩旋風。 1988年12月、1989年1月,波蘭執政黨——統一工人黨十屆十中全會分兩階段召開,雅魯澤爾斯基在會上談到,統一工人黨的任務是“非斯大林化”并實現全國政治力量的和解,所以,他認為必須采取對話的措施來解決目前的危機。雅魯澤爾斯基的講話在會上引起激烈的爭辯,黨內保守派極力反對和談。雅魯澤爾斯基宣布如果不通過自己的主張,就將率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集體辭職。大會代表被雅魯澤爾斯基的這股狠勁給嚇蒙了,終于通過了對雅魯澤爾斯基的信任表決,同意實現三權分立,統一工人黨主動放棄取代國家政權機構的做法;有條件地承認團結工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