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個人的愿景,前面已經聊過。 光有愿景還不夠。你看到了一幅圖畫,還要一步步走近它,直到走進它。 ![]()
這就需要戰略。 戰略是實現愿景的途徑。 戰略這個話題,有點意思。當你在辦公室里跟人聊公司的戰略時,不一定有人搭理。說不定還有人公開嘲笑:你算哪根蔥,也配聊戰略? ——這種嘲笑有道理嗎?有的。 公司的戰略,人人需要知道,但不是人人都能制定。頭腦制定戰略,然后帶領手腳來執行。如果你在公司里的角色,是手腳,或者再小一點,就是手腳上的一根毛,那么真的還是別聊戰略了。你的工作,就是去完成手腳,或是那根毛的任務,而不是指揮大腦定戰略。 但無論你在公司里職位高低,承擔什么樣的角色,關于自己的個人戰略,每個人都有資格來制定,也有責任去執行。 有了個人的愿景,就要大膽地制定進入愿景的戰略。 戰略不是戰術,也不是厚厚一本操作說明書,或是行動指南。 不可能事無巨細,制定自己每一步怎么走。未來意味著未知,變量之多,遠超過我們頭腦所能想象。更不要說,試圖控制那些變量。 制定戰略之前,先做盤點。包括自己的優劣勢,有什么沒有什么,環境條件如何。盡可能做到客觀,不要代入太多的情緒和偏向。很多特質和資源,就是現實的條件。不行就是不行。給自己猛灌十碗雞湯,也還是不行。 這中間,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親友的幫助。他們是最了解你的人,常常能看到我們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在盤點時,可以尋求他們的看法,作為評估的參考。但前提是,除了對你有一定程度的關注之外,他們還得愿意把看到的東西,誠實地說出來。想要別人講真話,我們自己先要做一個坦誠,敢聽真話的人。哪怕那些真話很難聽。 ——做得到嗎? 找到優勢的目的,是盡可能發揮出來;找到劣勢的目的,是畫好下限,不讓弱點拖后腿。時間有限,你不可能在每一處都做到滿分。與其強行突破弱點,不如抓住機會發揮長處。 換句話說,要確定在哪一個地方,集中大部分的資源,奮力一搏。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想要成為的人;確定專注的領域,人際關系的重點…… 個人的戰略,也需要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再長的時間,考慮到變量太多,就不太具有可操作性。 同時,也要找到自己的節奏。過程中有快有慢,不太可能勻速前進。慢的時候,難免會焦慮,就要給自己一點耐心。快的時候,要防止狂妄自大。后者往往會帶來更大的危害。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無所不能。芥菜樹下看,這種錯誤的自我認知,必然導致驕兵必敗。 相比之下,走得穩,要比走的快,更為有效。 問問自己:你的個人戰略是什么? 原創不易,一見你就happy。轉載需本人授權。不想錯過職場趣聊,關注:<芥菜樹下>,閑話職場,南北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