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娃兒到校報名,一回到家就告訴我:“老爸,老爸,我們老師說了這學期沒有練習冊,需要我們自己購買。” 作為教師的我,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覺得這個問題很熟悉。一分鐘后,突然想起這不是前兩天開會時校領導強調的問題之一嗎?評議教材不足,教育主管部門和新華文軒都不能隨便采購,作為一個學校、一個教師,當然也不能違規操作。這是紅線和底線,必須遵守。 ![]() 有家長可能要問了:“之前的練習冊不是用得很好嗎?怎么突然就沒了?還有,這個'評議教材'是什么鬼?” 關于評議教材 ![]()
(一)為什么要評議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學的 “核心載體”,直接影響知識傳遞的準確性、價值觀的引導方向以及教學實施的有效性。評議教材本質上是一套質量把關機制,主要解決三個關鍵問題:
![]() (二)誰來評、評什么、怎么評?1. 評議主體:多元參與的專業團隊評議并非單一群體的 “主觀判斷”,而是由多領域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確保客觀性和全面性,常見主體包括:
2. 評議核心維度:從 “內容” 到 “應用” 的全方面審查不同學段、學科的教材,評議重點會有差異,但核心維度基本一致,可概括為以下 5 類:
3. 評議流程:從 “初評” 到 “反饋” 的閉環評議教材通常遵循嚴格的流程,確保結果公正、可追溯,典型流程如下:
(三)評議教材的意義:保障教育質量的 “底線”
![]() 評議教材不足,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 練習冊的缺失確實給教學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是一次機遇,促使教師從“題海戰術”轉向更注重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的應對策略可以從“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和“創新練習與反饋方式”兩個核心維度展開。 (一)精耕細作,最大化課堂40分鐘的效率 沒有大量的課后練習,就意味著知識的消化、吸收和鞏固必須更多地發生在課堂上。 1. 精準備課,目標明確 · 聚焦重難點:每一節課的設計都必須非常清晰:核心知識點是什么?學生最難理解的地方在哪里?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這些重難點展開,避免漫無目的。 · 設計“學習任務單”:可以自己設計一張A4紙大小的“學習任務單”,替代練習冊的功能。上面包含: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關鍵概念填空、1-2道引導思考的例題、以及當堂練習的區域。這能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清晰。 2. 優化教學結構:“講、學、練”高度融合,采用“10+25+5”或類似模式。 精講(10-15分鐘):教師只講解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語言精煉,配合直觀的板書或多媒體演示。 互動探究與練習(20-25分鐘):這是課堂的核心。將新知練習直接嵌入到教學環節中。 例題模仿練:講完一個知識點,立刻出示一道類似例題,請學生模仿嘗試。 小組討論練:出示稍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小組討論,互相講解,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共性問題。 游戲競賽練:利用“開火車”、“搶答”、“知識擂臺”等游戲形式進行口算、概念辨析等練習,增加趣味性。 反饋與總結(5分鐘):留出時間當堂批改部分練習(可以是教師抽改,也可以是學生互改),立即針對錯誤進行講解和總結,強化正確概念。 3. 高效利用板書與可視化工具 板書結構化:將板書設計成思維導圖或知識樹的形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而不是零散地記筆記。 善用實物投影:準備一些活頁練習紙。課上讓學生練習,完成后立即選取有代表性的(包括正確和錯誤的)通過實物投影展示,進行現場批改和點評。這比單純口頭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創新練習與反饋形式,彌補練習量的不足練習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沒有練習冊,正好可以擺脫枯燥的書面作業,設計更豐富的練習形式。 1. 設計“分層任務卡”: · 準備不同難度等級(如基礎卡、進階卡、挑戰卡)的練習題卡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這實現了差異化教學,讓“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都得到解決。 2. 強化口頭表達與思維訓練 “小老師”制度:鼓勵學生上臺講解解題思路。“教”是最好的“學”,這能極大地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說題訓練:不僅要求答案正確,還要求學生用語言把思考過程說出來。“這道題我第一步先看...,因為...,第二步再...”。這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 3. 利用免費數字資源(如果條件允許) 可以探索使用一些免費的在線學習平臺或APP(如希沃白板5、班級優化大師等),里面有很多課堂互動游戲和練習模板,可以即時生成題目、進行搶答和統計,能高效地完成課堂練習和反饋。 4. 實踐性與項目式學習(PBL) 將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比如,學完圖形可以讓學生設計一個校園一角;學完元角分可以開展“模擬超市”活動;學完測量可以回家測量家具尺寸。這種練習比做書本習題更有趣、更深刻。 三、 改變評價方式,關注過程而非結果減少了對練習冊的依賴,評價方式也應更加多元 1. 加強課堂即時評價:教師通過巡視、提問、觀察小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即時肯定和指導。 2. 注重作品評價:對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單”、項目成果、實踐報告等進行評價。 3. 鼓勵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引導學生反思“我今天學會了什么?”“我還有哪里不明白?”,培養他們的元認知能力。 總結給教師的建議:心態轉變是第一步:將這次挑戰視為推動自己教學改革的一次機會。您的角色從一個“作業布置者和批改者”更多地轉向一個“課堂設計師和學習引導者”。 核心行動綱領: 精講:教師講課時間做“減法”。 多練:課堂互動與練習時間做“加法”。 即時反饋:反饋評價速度做“乘法”,錯誤概念不留到課后。 形式創新:練習形式做“除法”,除掉枯燥單一,換上豐富多樣。 雖然沒有練習冊增加了工作量,但通過提升課堂效率、創新教學方法,您完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甚至培養出比單純刷題更可貴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學習興趣。這其實是一次教育的“升級”。 ![]() 家長如何為孩子購買教輔? ![]() (一)教材為本,教輔為輔 家長要清楚一件事情:教輔是輔助,扎實掌握教材內容才是根本。 先確保孩子課堂認真聽講,跟緊老師教學節奏。課堂才是關鍵,課堂內都解決了所有問題,其余的都是小問題。 (二)宜精不宜多 每個科目優選1~2本質量高、針對性強的即可,避免貪多嚼不爛。 過量的教輔,僅僅是增加孩子的負擔,一不小心,可能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三)診斷學習需求,匹配難度水平 在購買教輔之前,還應該多和孩子溝通,最好和科任教師多溝通,通過作業、試卷分析,了解孩子真實的學習情況。基礎弱就先鞏固知識點,學有余力再行拓展。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現階段的教輔。 無論雙減也好,如今的評議教材不足也罷,都是向課堂要質量。真心希望上面不要一個腦熱又搞出新的東西出來。 一線教師已經很努力了,對教學的考核機制是不是也更新一下?尤其是工資水平,明顯跟不上孩子的用度,還有老人的贍養,都很難搞...... ![]() END ![]() 關注我,交一個有溫度的教師朋友! |
|
來自: 昵稱7082743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