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10歲小孩的時候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這也是我在周期很極端的位置時,敢全倉出手絞殺莊家的原因! 我爸爸90年代在深圳市郊種了五六年菜! 那個年代: 1:物流不發達。 2:保鮮技術不發達。 3:也沒有什么大棚蔬菜。 4:市民對新鮮蔬菜的剛需。 5:菜農盲目追漲殺跌。 導致在供求關系下:整體菜價波動非常大。不同種類的菜價差距也非常大。且價格維持時間非常短。 好的時候,有些蔬菜價格能達到5毛以上乃至1塊多一斤。而差的時候,有些蔬菜價格在1毛以下乃至3-5分一斤。好壞價格往往相差5-10倍! 所以:搞這行當,能不能賺到錢跟你有多努力關系不是太大,而在于:能不能賭中菜價 因為種菜比進工廠打螺絲要略辛苦: 一般菜農平均收入是進工廠打螺絲的1.5倍這樣。但是這僅是平均。那個年代菜農內部分化也非常大! 1:種的好的,能拿到打螺絲3倍的收入。 2:種的一般的,能拿到打螺絲的1.5倍收入。 3:種的差的,不如打螺絲甚至能虧本 我上小學2年級時已經發現這個規律: 那些種的好的,全都是逆周期出手!即什么菜價差時種什么,種出來就貴了! 而那些種的差的,全是跟風種貴的,什么菜貴的種什么,種出來就便宜了! 而種的一般的就是:我不管行情,什么季節我就種什么菜:這種人就有時撞中好行情有時撞中差行情!拿到個平均值。 爸爸很明顯就是追漲殺跌那類。前面幾年他自己種,幾乎都是看到什么菜貴就追種什么。種出來的總是幾分錢一斤的菜 很多年后,我問他:菜價貴賤波動這個這么明顯的規律你沒有發現嗎?為什么每次都追貴的種,總是種出來賣價連成本都不夠! 爸爸說:那時候經驗不足,且養一家人壓力很大,本能地看到什么貴就種什么! 我聽后沉默不語。 過一段時間,我又問:那你連續挨打十幾次,為什么還是沒有吸取教訓? 爸爸聽后沉默不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