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旦奭'不讀'dàn bǎi'!這兩個字又是什么意思?','content':'旦奭正確讀音是:dàn shì(音同:但是)。你是否曾在古籍中遇到過'旦奭'二字,卻不知道它的正確讀音和含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千年謎團,走進那段波瀾壯闊的周朝開國史。 讓我們先聚焦這個生僻字——'奭'。 ![]() 在甲骨文中,'奭'寫作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兩側各有一個裝飾符號,表示盛大的樣子。它的本義是盛大、旺盛。 《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奭,盛也。從大從百,百亦聲。'
'旦奭'其實不是一個詞,而是兩個人的合稱! '旦'指的是周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開國元勛。 '奭'指的是召公奭——與周公齊名的西周重臣,文王庶子,輔佐武王滅商。 將這兩位并稱'旦奭',是因為他們都是周朝開國時期最重要的輔政大臣,堪稱西周建立的'雙子星'。 周公旦:制禮作樂的圣人周公旦,這個名字你可能更熟悉一些。他就是那個'周公解夢'的周公! 但歷史上的周公,遠比傳說中的更加偉大。武王滅商后不久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毅然攝政。當時管叔、蔡叔勾結商紂之子武庚叛亂,周公親自東征,平定三監之亂。 他最大的貢獻是制禮作樂,建立了西周完整的禮樂制度和文化體系。孔子一生崇拜周公,曾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召公奭:分陜而治的賢臣召公奭的歷史地位同樣崇高。周成王時,周公和召公以陜邑(今河南陜縣)為界,'分陜而治'——周公負責東部,召公負責西部。 召公治理西方時,深得百姓愛戴。傳說他常在棠樹下審理案件,公正無私。他去世后,人們不忍砍伐棠樹,作《甘棠》詩懷念他。 旦奭并稱:周室江山的雙保險將周公和召公并稱'旦奭',體現了古人對這兩位賢臣的同等尊崇。在周朝初期,他們一個主內,制定國家制度;一個主外,安定四方諸侯。兩人同心協力,奠定了西周八百年的基業。 后世常用'旦奭'來比喻輔政的賢臣。如《晉書》中就有:'雖旦奭之扶翼成王,霍光之佐宣帝,何以加之?' '旦奭'這兩個字,背后是三千年前兩位偉人的故事。 當下次你再遇到'旦奭'二字時,不僅能夠正確讀出'dàn shì',更能想起那段風起云涌的歷史,想起周公和召公如何攜手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
|
來自: hocdc1gxau >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