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or no,正確還是錯誤,要還是不要,本來是個生產者的練習,讓你聽內在直覺的。我覺得它可以被擴大到每個人。 你的模式(或者說依戀模型)從很小就形成了。控制狂為什么要控制,因為感到不安全,不抓在手里就會死。逃跑狂為什么要逃跑,也是因為感到不安全,多半是和控制狂長大的,哪怕當下沒誰要控制自己。 我幾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歇斯底里的母親和冷漠疏離的父親。我說這是大多數家庭的模樣。是男的錯了?女的錯了?兩個活在創傷里的提線木偶而已。 如果人在小的時候就既不需要控制也不需要逃竄就可以很安全,那沒人要活在非我狀態里。非我是一個生存策略應對機制。習得性無助也是。你不無助了就長大了,就不需要父母了,就背叛父母了。你為了不背叛父母就要一直無助。 長期處于不安全模式中的人往往兼具無法拒絕和無法擁有。 無法對不想要的說不,害怕說了不就完蛋了乃至天都要塌了。別人對我翻白眼怎么辦?別人討厭我怎么辦?他人被我的拒絕傷到怎么辦?沒有人愛我怎么辦?我不為所有人負責,不把一切抓在手里,那我內心的空洞由什么來填補?我還是合格的父母合格的伴侶合格的子女合格的公民嗎?沒有身份的我是什么?我沒有這些老了怎么活,我只認識這一種不斷填補黑洞的熟悉模式。 無法對說要想要的說好,連憤怒這種自然反應都無法擁有。害怕有了這些的自己是自私,是任性,是我行我素,是不符合規訓,是別人會懲罰自己。我怎么可以休息呢,這不是懶惰嗎?我怎么可以憤怒呢,這不是對不起父母嗎?我怎么可以跟隨我的熱情呢,大人不都說它不靠譜嗎? 于是人就變成了這樣。抓不是自己的,丟掉是自己的。左右都是因為不安全。我從來不覺得人就是會想要自己沒有的,只是想要自己沒有的是比較帶來的匱乏。而豐盛會帶來刷刷做減法。 人如果延續童年時期的不安全依戀那永遠都無法真實。這個無法真實就是你和自己斷開了。你的空洞不是天然的,是很早被挖出去滿足了別人。覺得自己要負責所有人的一切就會導致讓別人來負責自己的一切,這個別人往往是孩子,有時候是伴侶。 代際遺傳就是父母把自己受過的傷換湯不換藥的安在孩子身上。自己被要求討好他人了,孩子就也需要這樣。自己小時候被人瞧不起,孩子就需要金山銀山,然后告訴你我都是為了你。人在別人身上轉移自己,無法進行自己和他人的分離,是因為人沒有和養育者進行分離。 當你把別人的期待投射要求評判之類的東西和自己分開時,你就把自己和別人分開了。隨他們去吧,給自己的就是隨自己去吧。隨所有人去吧,是一種非常爽的狀態。你要拿你的人生做什么是你的事,我要拿我的人生做什么是我的事,我不為你負責,你也不為我負責,我們各自負自己的責。這會帶來不安全嗎?這只會帶來自由。 要說人們需要什么練習,就是自由練習。每天覺察下自己說出的要與不要里有多少是出于不安全而違背了真實自己的。不是說人一點都不能違背,很多無傷大雅的事情我根本就不在乎,而是很多大事需要你的重視,會影響到自己身心健康的都是大事。 內在聲音往往干凈,清晰,干脆,經得起你反復驗證,沒有那么多為什么憑什么。讓你說的出原因的都已經是大腦層面的合理化了。它也不是一時沖動,不是你在情緒下突然決定要去一個地方,結果走了一半就不想去了。 人的真正想要也好不想要也好,被堵住都是會啃食自己的。人的抑郁哪里來,就是由太多被壓抑的憤怒轉化而成。人的光芒如何失去的,就是在不想要里勉強自己流失的。一次次的被侵犯界限沒有讓自己說不,一次次的想休息被擱置,一次次的心之所向就在眼前,卻強迫自己轉過了頭。 之前有個來咨詢的朋友跟我說自己寫東西都要規定時間。我告訴她我在實驗室工作的時候都是想坐下寫就寫,我連旁邊實驗要開鍋了都無法停止,也就是這種狀態持續很久后我發現,我擰不了自己。我留在不愛的它身邊就像和一個不愛的人結婚,我的方向里必須有我的全部熱情帶來的創造力。一句怨言都沒有,一點缺憾也沒有。 你明明愛一個人,但你要說反話。你明明想和一個人結合,但你要避開。會怎么樣哩?會堵住。堵住會怎么樣哩?會痛。不管是心痛還是肚子痛還是哪里痛,都會撕扯你。唯一不可替代。這就是你需要說要的時刻。當“要”獲得了你的專注,你就會形成一個保護你的能量場,擋掉所有對你沒營養的東西,你也自然不會被不安全控制,你會全然為了當下而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