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為什么要構建 “莊家出擊” 交易系統?在 A 股市場,“莊家資金” 是影響股價中短期趨勢的核心力量 —— 無論是游資的快進快出、機構的拉抬控盤,還是長線莊家的底倉運作,其成本變化都直接決定股價的壓力與支撐。普通投資者若無法識別莊家資金的 “進場 - 拉抬 - 出貨” 軌跡,極易陷入 “追漲套牢”“割肉在地板” 的困境。 本交易系統以《莊家出擊(進場出貨壓力支撐)》PPT 核心理論為基礎,融合 “多周期成本識別 - 資金性質分類 - 壓力支撐量化 - 風險收益平衡” 四大模塊,通過 P1-P5 多周期 CM 函數參數定義不同資金類型,精準追蹤游資、拉抬資金、莊家底倉的成本方向,最終形成覆蓋短線(1-5 日)、中線(2-4 周)、長線(1-3 月)的完整操作框架,實現 “跟莊不站崗、逃頂不踏空” 的實戰目標。 系統核心優勢在于:
第一部分 系統基礎:核心參數與資金性質解析第一章 解密 CM 函數與 P1-P5 多周期參數要理解 “莊家出擊” 系統,首先需掌握 CM 函數的核心邏輯與 P1-P5 參數的市場含義 —— 這是識別不同資金類型的 “基礎密碼”。 1.1 CM 函數:莊家資金的 “體溫計”CM 函數全稱為 “籌碼分布統計函數”,其核心作用是在特定周期內統計籌碼的成本分布,公式通用格式為: CM(統計周期,權重系數,數據類型,平滑度,時間偏移,統計精度,價格上限,價格下限) 在本系統中,核心參數固定為CM(0,1,2,0,時間偏移,1),各參數含義如下:
1.2 P1-P5 參數:不同資金類型的 “身份證”PPT 中給出的 P1-P5 參數,通過 “時間偏移” 差異,精準對應 A 股市場中四類核心資金類型(游資、拉抬資金、莊家底倉、主流資金),其參數定義與市場含義如下表所示:
關鍵解析:
1.3 COST (-1) 函數:資金成本的 “精準錨點”COST 函數是籌碼分布的核心函數,格式為COST(分位數,參數),其中 “-1” 表示 “99% 分位成本”—— 即該參數對應的周期內,99% 的籌碼成本低于該價格,是資金的 “核心持倉成本”(莊家不會允許 99% 的籌碼虧損,否則會引發系統性拋壓)。 以 “短線莊家” 計算為例: 短線莊家:1.01*COST(-1,P1) 含義是 “回溯 7 個交易日的 99% 分位籌碼成本,乘以 1.01 修正后,得到游資的核心持倉成本”—— 若股價在該成本上方,游資整體盈利;若在下方,游資面臨虧損拋壓,這是短線支撐與壓力的核心依據。 第二章 四類資金的運作特征與成本邏輯不同資金類型的 “進場 - 拉抬 - 出貨” 邏輯截然不同,只有精準識別其特征,才能針對性制定策略。 2.1 游資(短線莊家:P1 參數):快進快出的 “閃電部隊”
2.2 拉抬資金(中線莊家:P2 參數):波段控盤的 “攻堅部隊”
2.3 莊家底倉(長線莊家:P3 參數):深度控盤的 “戰略部隊”
2.4 市場主流成本(P5 參數):多空平衡的 “定海神針”
第二部分 系統核心:成本方向與壓力支撐量化第三章 四類資金的成本方向判斷“成本方向” 是 “莊家出擊” 系統的核心 —— 通過判斷游資、拉抬資金、莊家底倉的成本是 “上行”“橫盤” 還是 “下行”,可提前識別資金的 “進場意愿” 與 “出貨風險”。 3.1 成本方向的量化指標:成本斜率定義 “成本斜率” 為 “某周期內成本的變化幅度 / 時間”,公式如下: // 短線莊家成本斜率(7日變化)短線成本斜率:(1.01*COST(-1,P1)-REF(1.01*COST(-1,P1),7))/7;// 中線莊家成本斜率(34日變化)中線成本斜率:(1.01*COST(-1,P2)-REF(1.01*COST(-1,P2),34))/34;// 長線莊家成本斜率(73日變化)長線成本斜率:(1.01*COST(-1,P3)-REF(1.01*COST(-1,P3),73))/73; 成本斜率的市場含義:
案例:2024 年 5 月 “某某新能源股(60XXXX)”
3.2 成本偏離度:判斷股價與資金成本的 “距離”“成本偏離度” 是 “股價與某類資金成本的差值 / 成本”,反映股價是否 “高估” 或 “低估”,公式如下: // 短線成本偏離度短線偏離度:(CLOSE-1.01*COST(-1,P1))/1.01*COST(-1,P1)*100;// 中線成本偏離度中線偏離度:(CLOSE-1.01*COST(-1,P2))/1.01*COST(-1,P2)*100;// 長線成本偏離度長線偏離度:(CLOSE-1.01*COST(-1,P3))/1.01*COST(-1,P3)*100; 偏離度的實戰閾值:
案例:2024 年 6 月 “某某醫藥股(00XXXX)”
第四章 壓力與支撐的精準量化PPT 核心觀點:“莊家成本橫盤的區域,是股價的關鍵壓力與支撐”—— 本系統通過 “多周期成本疊加” 與 “量能驗證”,將壓力與支撐從 “定性判斷” 升級為 “定量操作”。 4.1 支撐位的量化:三類核心支撐支撐位是 “莊家資金的成本區”,股價跌至此處時,莊家會主動護盤(避免自身虧損),分為三級支撐:
支撐位的驗證條件: 支撐位的驗證條件:從量能、形態到資金行為的三維確認支撐位的核心邏輯是 “莊家資金的成本安全區”,但股價觸及成本區未必一定形成有效支撐(可能因莊家棄莊、基本面惡化導致支撐失效)。因此,必須通過量能驗證、形態驗證、資金行為驗證三維條件,確認支撐的有效性,避免 “假支撐” 陷阱。以下是完整驗證體系: 一、量能驗證:支撐位的 “資金活躍度” 信號量能是支撐位最核心的驗證指標 —— 有效支撐必然伴隨 “拋壓減少、買盤進場”,無效支撐則多為 “無量橫盤、放量破位”。具體驗證條件如下: 1. 核心量能指標:攻擊盤均量與量能系數首先定義 “攻擊盤均量”(對應資金類型的活躍成交量),再通過 “量能系數” 判斷資金介入強度: // 1. 短線攻擊盤均量(對應P1游資,7日均量) 短線攻擊均量:=MA(VOL,7); // 2. 中線攻擊盤均量(對應P2拉抬資金,34日均量) 中線攻擊均量:=MA(VOL,34); // 3. 長線攻擊盤均量(對應P3莊家底倉,73日均量) 長線攻擊均量:=MA(VOL,73); // 量能系數:當前成交量/攻擊盤均量,反映資金活躍度 短線量能系數:=VOL/短線攻擊均量; 中線量能系數:=VOL/中線攻擊均量; 長線量能系數:=VOL/長線攻擊均量; 2. 不同支撐級別的量能驗證標準
3. 無效支撐的量能信號(需規避)
案例:2024 年 3 月 “某科技股(30XXXX)”
二、形態驗證:支撐位的 “K 線語言” 信號K 線形態是莊家資金在支撐位的 “行為痕跡”—— 有效支撐必然伴隨 “止跌信號”,無效支撐則多為 “破位形態”。具體驗證條件如下: 1. 有效支撐的 K 線形態(需滿足任一)
2. 無效支撐的 K 線形態(需規避)
案例:2024 年 5 月 “某消費股(60XXXX)”
三、資金行為驗證:支撐位的 “成本與趨勢” 聯動信號資金行為驗證是支撐位的 “終極確認”—— 通過判斷莊家成本方向、趨勢強度是否與支撐位匹配,排除 “成本下行、趨勢破位” 的假支撐。具體驗證條件如下: 1. 成本方向驗證:支撐位與成本斜率的匹配性需滿足 “支撐位對應的資金成本斜率>0”(成本上行,莊家仍在進場),具體標準: // 成本斜率驗證條件(對應支撐級別) 一級支撐成本驗證:=長線成本斜率>0; // 長線莊家成本上行 二級支撐成本驗證:=中線成本斜率>0; // 拉抬資金成本上行 三級支撐成本驗證:=短線成本斜率>-0.2%; // 游資成本允許小幅下行(≤0.2%/日)
2. 趨勢強度驗證:支撐位與趨勢指標的聯動性需滿足 “趨勢指標與支撐位同向”(如均線向上、MACD 紅柱),具體標準: // 1. 均線趨勢驗證(對應支撐級別) 一級支撐均線驗證:=MA(CLOSE,73)>REF(MA(CLOSE,73),1); // 73日均線向上 二級支撐均線驗證:=MA(CLOSE,34)>REF(MA(CLOSE,34),1); // 34日均線向上 三級支撐均線驗證:=MA(CLOSE,7)>REF(MA(CLOSE,7),1); // 7日均線向上 // 2. MACD趨勢驗證(輔助) 支撐MACD驗證:=MACD.MACD>REF(MACD.MACD,1) AND MACD.MACD>0; // MACD紅柱放大
四、支撐位驗證的 “優先級” 與實戰流程1. 驗證優先級:量能>形態>資金行為
2. 實戰驗證流程(以二級支撐為例)以 “某醫藥股(00XXXX)” 二級支撐(P2 成本 28.58 元)為例,完整驗證步驟:
3. 驗證不通過的應對策略
五、特殊場景的支撐位驗證(容錯機制)1. 極端行情(如跌停、停牌復牌)
2. 基本面變化(如業績預告、政策調整)
總結:支撐位驗證的核心原則
通過以上三維驗證體系,可將支撐位的有效性判斷準確率提升至 70% 以上,大幅降低 “抄底在半山腰” 的風險,為后續進場、止損提供精準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