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疇昔篇 唐 駱賓王 ![]()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遨游灞水曲,風月洛城端。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金丸玉饌盛繁華,自言輕侮季倫家。五霸爭馳千里馬,三條競騖七香車。掩映飛軒乘落照,參差步障引朝霞。池中舊水如懸鏡,屋里新妝不讓花。意氣風云倏如昨,歲月春秋屢回薄。上苑頻經柳絮飛,中園幾見梅花落。 當時門客今何在,疇昔交朋已疏索。莫教憔悴損容儀,會得高秋云霧廓。淹留坐帝鄉,無事積炎涼。一朝披短褐,六載奉長廊。賦文慚昔馬,執戟嘆前揚。揮戈出武帳,荷筆入文昌。文昌隱隱皇城里,由來奕奕多才子。潘陸詞鋒駱驛飛,張曹翰苑縱橫起。卿相未曾識,王侯寧見擬。垂釣甘成白首翁,負薪何處逢知己。 ![]() 判將運命賦窮通,從來奇舛任西東。不應永棄同芻狗,且復飄飖類轉蓬。容鬢年年異,春華歲歲同。榮親未盡禮,徇主欲申功。脂車秣馬辭鄉國,縈轡西南使邛僰。玉壘銅梁不易攀,地角天涯眇難測。鶯囀蟬吟有悲望,鴻來雁度無音息。陽關積霧萬里昏,劍閣連山千種色。蜀路何悠悠,岷峰阻且修。回腸隨九折,迸淚連雙流。寒光千里暮,露氣二江秋。 長途看束馬,平水且沉牛。華陽舊地標神制,石鏡蛾眉真秀麗。諸葛才雄已號龍,公孫躍馬輕稱帝。五丁卓犖多奇力,四士英靈富文藝。云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川平煙霧開,游戲錦城隈。墉高龜望出,水凈雁文回。尋姝入酒肆,訪客上琴臺。不識金貂重,偏惜玉山頹。他鄉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闕。不見猿聲助客啼,唯聞旅思將花發。 ![]() 我家迢遞關山里,關山迢遞不可越。故園梅柳尚馀春,來時勿使芳菲歇。解鞅欲言歸,執袂愴多違。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別情傷去蓋,離念惜徂輝。知音何所托,木落雁南飛。回來望平陸,春來酒應熟。相將菌閣臥青溪,且用藤杯泛黃菊。十年不調為貧賤,百日屢遷隨倚伏。只為須求負郭田,使我再干州縣祿。百年郁郁少騰遷,萬里遙遙入鏡川。涘江拂潮沖白日,淮海長波接遠天。 叢竹凝朝露,孤山起暝煙。賴有邊城月,常伴客旌懸。東南美箭稱吳會,名都隱軫三江外。涂山執玉應昌期,曲水開襟重文會。仙鏑流音鳴鶴嶺,寶劍分輝落蛟瀨。未看白馬對蘆芻,且覺浮云似車蓋。江南節序多,文酒屢經過。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舟移疑入鏡,棹舉若乘波。風光無限極,歸楫礙池荷。眺聽煙霞正流眄,即從王事歸艫轉。芝田花月屢裴回,金谷佳期重游衍。登高北望嗤梁叟,憑軾西征想潘掾。峰開華岳聳疑蓮,水激龍門急如箭。 ![]() 人事謝光陰,俄遭霜露侵。偷存七尺影,分沒九泉深。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茹荼空有嘆,懷橘獨傷心。年來歲去成銷鑠,懷抱心期漸寥落。掛冠裂冕已辭榮,南畝東皋事耕鑿。賓階客院常疏散,蓬徑柴扉終寂寞。自有林泉堪隱棲,何必山中事丘壑。我住青門外,家臨素浐濱。遙瞻丹鳳闕,斜望黑龍津。荒衢通獵騎,窮巷抵樵輪。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昨夜琴聲奏悲調,旭旦含顰不成笑。果乘驄馬發囂書,復道郎官稟綸誥。冶長非罪曾縲紲,長孺然灰也經溺。高門有閱不圖封,峻筆無聞斂敷妙。適離京兆謗,還從御史彈。炎威資夏景,平曲況秋翰。畫地終難入,書空自不安。吹毛未可待,搖尾且求餐。丈夫坎壈多愁疾,契闊迍邅盡今日。 ![]() 慎罰寧憑兩造辭,嚴科直掛三章律。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不應白發頓成絲,直為黃沙暗如漆。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排。驚魂聞葉落,危魄逐輪埋。霜威遙有厲,雪枉遂無階。含冤欲誰道,飲氣獨居懷。忽聞驛使發關東,傳道天波萬里通。涸鱗去轍還游海,幽禽釋網便翔空。舜澤堯曦方有極,讒言巧佞儻無窮。誰能局跡依三輔,會就商山訪四翁。 ![]() ![]() ![]() 注釋 ①弱歲:男子弱冠之年,女子及笄之年。亦泛指幼年,青少年。 灞水: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境內的灞河。 ②玉饌:猶玉食。珍美的飲食。 金丸:金制的彈丸。金黃色的果實。 ③季倫:石崇(249年~300年),西晉文學家。字季倫。祖籍渤海南皮(今屬河北),生于青州,小名齊奴。元康初年,出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 ④五霸:夏商周三代五霸:夏昆吾,商大彭、豕韋,周齊桓、晉文,謂之五霸。 春秋五霸:孔子刪定的《春秋》和《孟子》指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公。 ⑤競騖:爭馳。 七香車:用多種香木制作的車,最早現于商周時期,是西岐三寶之一,是一種法寶般的交通工具,它能逢兇化吉。亦泛指華美的車。 ⑥步障: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 疇昔:往日,從前。 ⑦疏索:離散,分散;疏遠冷淡;寂寞無聊;稀疏,稀少;懶散寡合。 淹留:羈留,逗留;隱退,屈居下位;挽留,留住;猶相聚;猶纏綿,羈絆;猶留存;遲緩;謂虛度光陰。 ⑧帝鄉: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或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短褐:用獸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指平民的衣著。 ⑨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文昌宮。一說在北斗魁前,一說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文昌帝君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 潘陸:西晉太康詩人潘岳和陸機的并稱。兩人都是'太康體'的代表作家,是'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中的兩位杰出代表。 ⑩張曹:東漢張酺、曹褒的并稱。或張衡、曹植的并稱。 芻狗:古時結草為狗形,以供祭祀之用,用畢則棄之。后借以比喻無用之物。 ?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 脂車:油涂車軸,以利運轉近。 ?秣馬:指飼馬。 邛僰:漢代臨邛 、僰道的并稱。約當今四川邛崍、宜賓一帶。后借指西南邊遠地區。 ?二江:指四川境內之郫江、流江。借指成都一帶。四川·宜昌段長江中有葛洲壩和西壩兩個洲,將長江分成三條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兩洲之間。相當于北宋的江南東路與江南西路。 束馬:拴住馬,駕御馬等含義。 ?華陽:華陽為西周時期封國華國的都城,今華陽故城。也是傳說中古華胥國所在地。位于河南新鄭市郭店鎮華陽寨村。 五丁:神話傳說中的五個力士。在蜀開明王朝時,負擔勞役的勞動人民被稱為五丁或五丁力士。后來傳說為五個力士。 ?卓犖:卓越,突出,超絕;特出。 四士:指禹、契、皋陶、后稷。指石戶之農、北人無擇、卞隨、務光。 ?城隈:是城角、城內偏僻處。 琴臺:作為彈琴場所的一種高而平的建筑物。 ?金貂: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飾。漢始﹐侍中﹑中常侍之冠﹐于武冠上加黃金珰﹐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趙惠文冠。借稱侍從貴臣。 迢遞:遙遠貌。 ?關山:山名。位于寧夏南部。有大 關山、小關山。大關山即六盤山主峰,小關山平行于六盤山之東,南延為崆峒山。 解鞅:駐馬。 指放馬。 ?執袂:指拉住衣袖。形容分別時依戀不舍。 北梁:指在北邊的橋,古多指送別之地。 ?南浦:南面的水邊。后常用稱送別之地。 徂輝:落日的光輝;比喻逝去的歲月;泛喻年華;亦作'徂暉'。 ?菌閣:指形如菌狀之閣。 藤杯:用藤實做的酒杯。 ?屢遷:多次變易。多次遷徙。 鏡川:鏡湖 。 ?暝煙:亦作“暝煙”。傍晚的煙靄。 客旌:古代官吏出使或上任時在途中所用的旌節。猶言客蹤。 ?吳會:今紹興的別稱。古代會稽郡分成三吳(吳會、吳郡、吳興)。 隱軫:隱賑。 ?三江: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將岷江、澧江(又名澧水,主要由湖南省西北的澧水、溇水、渫水三江匯成,注入洞庭湖)、湘江稱為西江、中江、南江'三江'。 涂山: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的山峰,淮河東岸,與懷遠縣境內荊山隔河對峙。 相傳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就在此劈山導淮,并娶涂山氏為妻(中國第一代封建帝王啟的母親),于此留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 ?執玉:執玉圭。古以不同形制之玉圭區別爵位,因以指稱仕宦。 昌期:興隆昌盛時期。 ?開襟:中式上衣、袍子等的一種式樣,前面的部分分開,紐扣在胸前的叫對開襟,在右側的叫右開襟。 文會:文士飲酒賦詩或切磋學問的聚會。 ?流音:在空中飄蕩的聲音。 鶴嶺:仙道所居的山嶺。 ?節序:節令,節氣;節令的順序。 文酒:飲酒賦詩。語出《梁書·江革傳》:'優游閑放,以文酒自娛。' ?流眄:流轉目光觀看。 裴回:彷徨,徘徊不進貌;徐行貌;留戀。 ?游衍:謂從容自如。 梁叟:《呂氏春秋·疑似》載,梁 北 黎丘 有奇鬼,善效人之子姪昆弟狀。一人之市醉歸,鬼效其子,扶而道苦之。歸家酒醒,責其子不敬,子泣辯,乃悟為奇鬼所為。明旦又之市而醉,其真子恐父不能返,往迎之,其人望見,誤奇鬼又來,拔劍刺死其子。后以“梁叟”為不察疑似之跡而鑄成大錯的典型人物。 ?潘掾:指晉潘岳。岳曾為太尉賈充的掾吏,故稱。 九泉:猶九淵,泛指深淵。猶黃泉:地下深處。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陰間。見'九泉之下'。 ?泣玉:指因懷才不遇而悲泣。 茹荼:比喻受盡苦難。荼,苦菜。 ?懷橘:比喻孝親。典出《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三國時吳人陸績幼時拜見袁術,袁術以橘款待,陸績懷藏三枚,欲歸奉母。 銷鑠:因久病消瘦。 ?南畝:謂農田。南坡向陽,利于農作物生長,古人田土多向南開辟,故稱。 東皋:東方的田野或高地。多指歸隱后的耕地。 ?素浐:浐水的別名。 關中八川之一。因水色素白,故稱。 丹鳳闕:帝闕;京城。 ?驄馬: 青白色的馬。泛指健壯的駿馬。亦指御史所乘之馬或借指御史。 囂書:猶讒書。 ?綸誥:亦作'綸告',皇帝的詔令文告。 縲紲:捆綁犯人的黑繩索。借指監獄;囚禁。 ?坎壈:困頓,不順利。 契闊:辛苦。久別重逢。 懷念。 相交;相約。 離合,聚散。 ?迍邅(zhūn zhān):難行貌;指遲疑不進;處境不利;困頓;欲進不進,有如行路很艱難的樣子。 慎罰:謹慎處理刑罰之事。 ?鄒衍:(約前305年-前240年),有“談天衍”之稱,戰國末期齊國人(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相公莊鎮郝莊),五行創始人,戰國時期哲學家、陰陽家代表人物,學者、思想家。 燕獄:指冤獄。 ?李斯: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結內官趙高偽造遺詔,迫令公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后為趙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斬于咸陽,夷滅三族 。 關東: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 ?涸鱗:指在干涸了的車轍溝里的鯽魚,比喻處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典出《莊子集釋》卷九上〈雜篇·外物〉。即'涸轍之鮒'。 ?巧佞:機巧奸詐,阿諛奉承;指巧詐的人。 局跡:局蹐。謹慎小心貌。 ?三輔:西漢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內史為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中元六年〔前144年〕改主爵都尉)同治長安城中,所轄皆京畿之地,故合稱“三輔”。 商山:指商丘山,,洞天府地,一年四季景色優美, ?四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 ,避秦亂,隱商山 ,年皆八十有馀,須眉皓白,時稱'商山四皓'。 ![]() ![]() ![]() ![]() 賞析 此文大約寫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作者當時36歲。此前五年左右的仕宦生涯中,他基本擔任地方州縣官職。端拱元年,太宗召試,擢右拾遺、直史館。二年,拜左司諫,知制誥,判大理寺,故此文末尾曰'棘寺小吏王某為文'。 在唐宋兩代的政治結構中,宰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時文人當政,宰相權力尤重。王禹偁有感于宰相人選在朝政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寫了這篇很有時代特色的文章。 文章以宰相待漏之時的不同思想狀態,將宰相分為賢相、奸相、庸相三個類型,褒貶之意非常鮮明,反映了作者對現實政治的憂慮、批判與幻想。 ![]() ![]() ![]() 作者 駱賓王(640年-684年),字觀光,名字和表字來源于《易經》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詩作最多。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 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早年落魄無行,好與博徒游。后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曾從軍西域,宦游蜀中。及任侍御吏,又因賊罪下獄,他在詩文中則力辨其冤。出獄后,為臨海縣丞,怏怏不得意。 睿宗文明(684)時,徐敬業起兵討武則天,他曾為其僚屬,軍中書檄,皆出其手。敬業失敗,駱賓王下落不明, 駱賓王擅長七言五律歌行詩,“富有才情,兼深組織”。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更是流傳廣泛的名作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