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不僅是晚清中興名臣,更是一位教子有方、持家有道的教育家。 他的家訓不是空洞的道德說教,而是從自身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提煉出的生存法則。 他寫給子女的十條家訓,更是字字千金,讓人不禁感慨:真正的“貴族教育”理當如此!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一、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戀。(最硬核的早起哲學) 曾國藩年輕時并非天才,甚至被考官批為“文理不通”,但他卻靠著極端的自律逆天改命。 曾國藩終身堅持五點起床。哪怕在軍務最繁忙的時候,也從不懈怠。 因此,在他留給后人的家訓中,“早起”被放在了首位。 早起不是目的,掌控時間才是。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二、子孫若不賢,多財則增其過。(最反常的財富觀) 曾國藩官至兩江總督,手握重權。但其臨終時,家產僅為一萬兩白銀。 他規定子孫不得經商、不得納妾、不得奢侈,違者逐出家門。 左宗棠曾笑他“吝嗇”,殊不知,曾氏將90%家產捐作族田,用于資助族內子弟讀書。 他始終認為,真正的財富是傳承教育,而非金錢。 若子孫不夠賢能、不明事理,過多的錢財反而會為其徒增禍事。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三、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最樸素的成功學) 曾國藩認為,勤奮是最低成本的逆襲。 他先后科考了7次才中秀才,被同僚嘲笑“愚鈍”。 可他就是靠著“死磕”的勤奮,最終成為了一代名臣。 曾國藩每日寫日記,復盤自己的言行舉止,堅持了30年。 他規定自己每日讀書10頁,哪怕在行軍打仗時也從未間斷。 他曾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普通人逆襲的唯一途徑,就是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堅持。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四、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營。(最狠的社交篩選法) 曾國藩從不濫交朋友,他認為幫人要么出錢、要么出力,絕不空談。 他幫助過的下屬,如李鴻章、左宗棠后來都成為了晚清的中流砥柱。 社交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不是所謂的“口頭人情”。 這條家訓,無疑給他的后人指明了人與人間的交往法則。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五、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最實用的情緒管理) 不沉溺過往,不擔憂未來,珍惜當下種種才是最好的心態管理。 曾國藩在對抗太平天國時,曾三次戰敗,一蹶不振。 不輕言放棄的他,依靠強大的內心與情緒管控,反敗為勝。 這種良好的心態,讓他在政治斗爭激烈的晚清,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六、讀書不可不多,但不可盡信書。(最顛覆的教育理念) 曾國藩要求子女既要讀好四書五經,也要學好算學天文。 后來,在湘軍初戰太平天國時,曾國藩照搬兵書,差點導致全軍覆沒。 那次失敗讓他悟到:讀史要看活局,不可死記成例。 他告訴子女:書要讀,但不可盡信。 長子曾紀澤成為了晚清著名的外交家,在沙俄虎口奪回了伊犁。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七、飯后三千步,睡前三百字。(最接地氣的養生經) 曾國藩30歲時就患上了嚴重的痛風,但他卻能在戰爭年代活到61歲,并保證痛風癥狀不惡化,可見他的確有著非同一般的養生之道。 曾國藩堅持飯后散步,睡前寫日記近30年。 這一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受益頗多。 現代科學表明:每日行走30分鐘可降低尿酸15%,書寫療愈可降低焦慮水平23%。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八、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最犀利的識人術) 湘軍將領選拔時,曾國藩用“五到法”考察下屬,避免用人失誤。 所謂五到即為: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心到。 從肢體語言、內心動機再到執行能力、應變談吐,曾國藩先識人再用人可謂是軍中鐵律。 他告誡后人:哪怕不識字,也要先識人。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九、家勤則興,人勤則健。(最溫暖的持家之道) 曾國藩的小女兒曾紀芬被譽為“晚清最長壽的誥命夫人”。 據記載:曾家女子皆親自下廚,仆傭反用于耕讀,婢女則用于紡紗織布。 男子需耕種,以供家中之食;女子需刺繡,繡品賣于集市換取銀兩。 這樣的家訓,既防止后人驕奢,又使其有了自我生存的能力。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十、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最超前的風險意識) 剿滅太平天國后,曾國藩主動裁撤湘軍12萬,避免功高蓋主。 對比年羹堯,他堪稱“危機管理大師”。 人生是一個有起有落的過程,永遠順風順水只是理想狀態,所以需要時刻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 行勝于言,做到“離、恭、信”,就能給自己筑起全方位的保護傘,將諸多出其不意的禍患化解于無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
來自: 昵稱30630875 >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