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發明,其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為中國古代貧苦人家的孩子提供了一條改變命運的道路,也為各朝各代輸送了大量的人才。 從隋唐到清末,科舉制度興起了一年多年,前后總共出了五百九十二名狀元,雖然數量不少,但卻只有為數不多的十一個人名留青史。 他們分別是軍事家郭子儀,文學家王維、張孝祥、楊慎,書法家柳公權、劉春霖,思想家陳亮,史學家王溥,政治家文天祥,外交家洪鈞和實業家張謇。 除了這十一名狀元聞名之外,其他的狀元并沒有在歷史中留下太多的足跡。 這是因為絕大多數人自高中狀元之后,從此潛心仕途,熱衷于官場得意,專注于富貴得失,根本無心無力對文學藝術加以執著探索。
因此,雖然有這么幾百名狀元,但他們基本沒有文學藝術家和科學家所具備的獨立思想和激情。
所以,這些只注重考試,盯著官場的所謂狀元,就注定他們成不了大家,無法載入史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