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嚴格評估后才可使用該藥 昨天,一名40歲、BMI超過30的男性患者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經過了內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的評估,診斷其為肥胖癥,并開出了諾和盈的處方。此外,諾和盈已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曜影醫院等醫療機構陸續開出處方。 諾和盈是全球首個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周制劑,官方稱這種用于長期體重管理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能夠實現平均17%的體重降幅,且減重效果可以持續至少2年。 今年6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了諾和盈在中國的上市申請。第七屆進博會上,諾和盈剛亮相就備受關注,而進博會落幕不到一周,就進入了臨床應用。 胖到什么程度的患者可以用這款藥?李小英教授表示,其適用于在控制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的基礎上對成人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初始體重指數(BMI)符合以下條件:≥30kg/m2(肥胖),或≥27kg/m2至<30kg/m2(超重)且存在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并癥(例如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或心血管疾病等)。 “減重僅僅是肥胖癥治療的其中一個環節。值得提醒的是,這類處方藥物的應用需要嚴格把握適應證。患者應前往專業科室評估后使用該藥,并嚴格遵守醫囑規范用藥,以確保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李小英教授表示。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網絡圖 兩款司美格魯肽用途、用量都有差別 雖然同為司美格魯肽,但諾和泰和諾和盈,兩者有啥區別?對此,上海十院肥胖癥中心主任、曜影醫療內分泌代謝中心主任曲伸教授表示,兩者的適應證不同,一個是給糖尿病患者用的,一個是給減肥人士用的;第二,兩者的用法用量不一樣,比如諾和泰,一般推薦每周使用的劑量不超過1mg;而諾和盈用于減肥治療,劑量逐漸增大,后續可以給到每周1.7mg或2.4mg;第三,作為降糖藥的司美格魯肽此前已經進入國家醫保,減重版則不能進醫保。“兩款藥不能互相替代,在選擇時應先咨詢醫生,用藥過程中也不能擅自調整劑量,以免引發健康問題。”曲伸說。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圖說:有網友質疑兩款藥的區別 來源/網絡 目前,中國約1.8億成年人患有肥胖癥。司美格魯肽橫空出世,一大批對體重管理有要求的人開始偷偷給自己的腹部扎針,“一個月瘦10斤”“饑餓感消失了”這樣的經驗帖頻頻出現,讓司美格魯肽走上神壇。不過,隨著使用者增多,網上也出現了質疑的聲音。 曲伸表示,司美格魯肽雖然減重效果好,用藥安全性也經過了大量的臨床驗證,但其不良反應仍然是存在的,最常見的就是胃腸道不良反應。大約有40%以上的人使用司美格魯肽后會出現惡心的不良反應。還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出現腹瀉、嘔吐、便秘等不良反應,胃痛、腹脹、噯氣等問題也很常見。此外,主要禁忌是指標較高的高甘油三脂血癥患者和胰腺炎病史患者,臨床運用要注意。 體重管理的關口應當前移 肥胖是最復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癥治療需著眼患者的整體健康,改善遠期結局,它需要綜合的醫療干預措施。曲伸強調,不存在所謂的減肥“一招鮮”和“殺手锏”。而且,停藥后的體重反彈,基本是所有使用司美格魯肽的人共同的問題。也是第一批使用司美格魯肽的人,最后放棄的主要因素。曲伸表示,幾乎所有減重手段均存在停止干預后體重反彈的問題。 盡管司美格魯肽作為處方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但是當下,司美格魯肽無疑是被濫用了。此前,在電商平臺上,人們可以很容易地購買到司美格魯肽,甚至1分鐘就可以開出該藥,無需任何檢查。因此,很多人在沒有醫生的監督指導下,自行網購回家注射。有人不符合減肥適應癥,卻擅自購藥注射,有人為了追求極速的減肥效果,自行加大注射劑量,這些都是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2024年7月,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發布了由曲伸教授牽頭編寫的《肥胖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及藥物臨床應用指南 2024 版》,指南提出,肥胖癥治療的長期目標應當是實現個體化最佳體重并長期維持。體重管理的關口應當前移,即在體重出現上升時即起始體重管理計劃,而非等到并發癥的出現甚至加重。 生活方式干預需貫穿長期體重管理的始終,但單純的生活方式干預往往效果欠佳或者出現反彈 。“建議對于所有達到肥胖或腹型肥胖標準的患者,或者存在肥胖相關合并癥的患者,可聯合減重藥物治療。對于尚處于超重且無合并癥的患者,也可在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佳后,盡早聯合減重藥物治療。”曲伸表示。 本報記者 左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