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最讓我們老兩口期盼的,便是兒子兒媳抽空帶雙方父母出游的日子。這份心意如同夏日里的清風,總能拂去生活的平淡,帶來滿滿的溫暖。今年,我們的目的地是西安與寧夏,一段既有歷史厚重感,又有親情暖意的旅程,就此展開。 8月10日清晨7點20分,我們從南昌西站踏上動車,一路向北。途中在武漢轉車,于下午2點順利抵達西安北站。望著車窗外陌生又有些熟悉的景致,我不禁想起2008年,我和老伴曾在西安及周邊游玩過一周,這次算是故地重游了,心中多了幾分親切與期待。 到旅館稍作休息,下午4點多,我們便向著大雁塔出發。兒媳帶著她的父母和孫子打車前往,兒子則笑著問我和老伴,要不要試試騎共享單車一路觀景過去。我們老兩口欣然應允,這提議聽起來就格外有趣。于是,兒子在前邊用手機導航,我和老伴跟在后面,三人一路慢行,邊看風景邊說笑。遇到不錯的景致,便停下車拍照,或是聊聊眼前的景象,不知不覺近一個小時過去,我們就抵達了大雁塔景區。 大雁塔作為西安市的歷史標志,承載著太多的故事與價值。它坐落在唐長安城晉昌坊的大慈恩寺內,唐永徽三年(652年),由玄奘法師主持修建,最初是為了保存他從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與佛像,最初只有五層,武則天長安年間擴建至七層,此后便一直保持著七層的模樣。如今,它現存高度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盡顯唐代樓閣式磚塔的特征。底層南門洞兩側,鑲嵌著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所書、唐太宗李世民所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記》兩通石碑,這“二圣三絕碑”可是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可真到了景區,眼前的景象卻比記憶中熱鬧了太多。人山人海,人聲鼎沸,穿著唐裝打扮的人隨處可見。我不禁有些感慨,是現在人們生活好了愛“穿越”?還是受這幾千年中國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又或是有其他的緣由?恍惚間,我仿佛感受到了盛世唐朝時長安街的熱鬧場景。音樂噴泉廣場更是擠滿了人,我們三人沒進大慈恩寺內細看大雁塔,只是在墻外高處遠遠觀賞了一番。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兒媳打來電話,說在大雁塔旁邊的一家商城訂好了座位、點好了菜,催我們過去。我們三人趕緊又拍了幾張夜景,便匆匆趕去。吃過晚飯,站在商城三樓的露臺廣場眺望,夜色中的大雁塔燈火輝煌,更顯莊嚴雄偉。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唐代岑參《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里的詩句:“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詩句與眼前景相互呼應,更添了幾分韻味。 [圖片 601.jpg] 走出商城,我們來到大雁塔南廣場,廣場上豎立著一尊玄奘青銅雕像,在燈光照射下,宛如“佛影金身”。仿唐步行街從這里向北延伸至唐城墻遺址,全長2100米,街道上燈火通明,有仿唐人物表演,有賣工藝品的小攤,也有各式小吃,到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讓人目不暇接。我和老伴最擔心的就是孫子走丟,一路目光緊緊盯著他,隨著摩肩接踵的人群慢慢走完了步行街。之后,我們在附近排隊坐上夜景雙層觀光車,繼續沉醉在西安的夜色里。 觀光車在鐘樓終點站停下,大家賞夜景的興致正濃,便又決定去登鐘樓。夜幕華燈下的鐘樓美輪美奐,散發著濃濃的古韻氣息。按中國佛教“晨鐘暮鼓”的規矩,附近還有鼓樓,只是我們實在有些累了,便沒進去,只在外邊看了看外觀。隨后,我們打了兩輛車,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住地,一夜好夢,直到天明。 第二天吃過早飯,上午9點,我們按計劃跟著旅行社去看秦始皇兵馬俑。老伴說之前看過,不想再去,我本想留下陪她,可她卻有些生氣地勸我:“65歲以上免票,你再去看看嘛。”盛情難卻,我便跟著大家一起去了。 [圖片 607.jpg] 這次兒媳買的是套票,有兩個節目是我2008年來時沒體驗過的。一個是頭戴VR虛擬現實顯示鏡,看一場身臨其境般探索秦始皇陵墓地宮秘密的影片,仿佛真的走進了那神秘的地下世界。之后,我們排隊參觀了實地的秦始皇兵馬俑,這里的壯觀景象,即便再看一次,依舊讓人震撼。看完兵馬俑,我們又坐車去了另一處,觀看體驗劇《復活的軍團》。劇情以秦國人黑夫與驚兩兄弟被強征當兵后的家書為線索,生動展現了秦國征戰的故事,讓人對那段歷史有了更鮮活的感受。 說起秦始皇,他在中國歷史上是位既有極高成就又充滿重大爭議的皇帝。他的功績顯著,統一全中國、開拓疆域、奠定政治制度、整合文化經濟等,影響深遠;但他的過失也同樣突出,暴政苛虐、焚書坑儒、迷信與專制,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沉重苦難。而秦國的強大,與早期商鞅變法有著很大關系。商鞅提出的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系列變法改革,有力地推動了秦國的強盛。 下午四點多,我們坐車返回住地,吃過晚飯后,我陪著老伴沿著住地附近城墻下的花園小道散步。夜靜月圓,小道上行人稀少,我倆邊走邊說笑,享受著這寧靜美好的時光。夕陽晚年,能有這樣的陪伴,攜手相伴余生,便是最大的幸福。 西安的旅程,在歷史的厚重與親情的溫暖中緩緩鋪展,每一個瞬間都值得珍藏。而接下來的寧夏之行,想必又會有別樣的精彩等待著我們。 西安的余韻尚未散盡,我們的旅程便轉向了更西的寧夏。第三天中午12點多,我們登上前往銀川的列車,于下午4點10分抵達。一出火車站,便在旁的租車行提了輛商務車,租期三天,簡單收拾后便直奔中衛市。中途特意找了家網紅餐廳用餐,而后繼續驅車前往騰格里沙漠營地——今晚,我們將在沙漠中安歇。 騰格里沙漠隸屬內蒙古阿拉善盟,與寧夏交界,坐落于賀蘭山與雅布賴山之間,是中國第四大沙漠。算下來,這一天我們竟穿越了陜西、寧夏、內蒙三省,想想也是件奇妙的事。當兒子駕車抵達營地時,天色已暗,已是晚上8點多。營地的住宿頗有區分:我們四位老人分到兩間木屋,每間一晚700多元,帶淋浴和獨立衛生間;兒子兒媳則帶著孫子住帳篷,300多元一晚,沒有獨立衛浴,只能用外面的公共淋浴房和衛生間,年輕人倒是樂在其中。 外來車輛不得入內,需停在營地外的停車場,由營地專車接送。服務臺設在餐廳內,燈光明亮,廳外場地則有霓虹燈映照,幾桌人正圍著吃飯喝酒,音樂聲震耳欲聾。廣場上燃著篝火,不時有煙火在夜空綻放,許多人圍著篝火跳著、笑著。遠處餐廳兩側是連綿的沙山,沙山之間的平地上,幾排木屋與帳篷的燈光在夜色中閃爍,像散落的繁星。月光灑在起伏的沙丘上,朦朧中透著清晰,一派靜謐祥和。沙山上人影點點,不時傳來從山頂坐滑板溜下的歡叫聲——我家孫兒也混在其中,玩得不亦樂乎。我們一大家人也各自加入喜歡的活動,盡情享受這難得的沙漠之夜。 第四天清晨,洗漱完畢后,我按捺不住興奮,獨自登上附近沙山的最高峰。極目遠眺,周邊是漫無邊際的沙丘,在朝陽的照射下,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俯瞰山腳,竟有一處網球場大小的池塘,四周點綴著幾棵樹和蘆葦——沙漠中的綠洲,就像荒漠里的希望,讓人心頭一暖。面對這浩瀚沙海,忽然覺得自己渺小如一粒沙、一只蟻,仿佛隨時會被淹沒。望著眼前的騰格里,不禁猜想:千百年間,這里一定藏著無數未被揭曉的秘密與故事吧。 在營地餐廳用過早餐,兒子兒媳帶著親家母和孫子去騎駱駝。我和老伴曾在甘肅敦煌鳴沙山騎過,親家公早年在軍馬場工作,對這些也不陌生,于是我們三人便留在原地休息。上午11點,我們離開沙漠營地,前往賀蘭山周邊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位于銀川市西夏區,1993年由作家張賢亮創辦,原址是明清時代的邊防城堡,景區由明城、清城、老銀川一條街三部分組成。這里曾拍攝《牧馬人》《紅高粱》《錦衣衛》等百余部影片,被譽為“東方好萊塢”,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國家5A級景區。 一踏入這里,濃厚的西部風情便撲面而來,強烈的穿越感與歷史厚重感交織在一起。走進明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明代中期遺留的城堡,雖顯殘破,卻透著古樸、荒涼與粗獷的滄桑。這里以影視文化為核心,保留了眾多影視作品的拍攝場景,聚寶盆、月亮門、酒作坊、龍門客棧等景觀,都能喚起對某部影片的記憶。 出了明城,我和老伴又逛了老銀川一條街。這里再現了20世紀50年代前銀川老城的風貌,著重展現了40年代寧夏八大商號的貿易景象,還有銀川汽車站舊址、老銀川主題館等,讓人得以一窺往昔城市的變遷。 清城的“關中城門”巍峨聳立,城墻以黃土夯筑,高10余米,設有甕城、堞墻垛口及角樓基址,城門口擺著一面大鼓和幾門古炮,盡顯軍事防御的威嚴。城內有影視一條街、牛魔王宮、百花堂等建筑群,處處是戲,步步是景。 游罷西部影視城,心中滿是震撼。它壯觀而粗獷,原始又古樸,帶著西北黃土荒漠特有的風情。那獨特的韻味與情懷,過往的輝煌與滄桑,讓這里既顯古韻浪漫,又含江湖氣息,令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 離開影視城,我們又驅車趕往附近的賀蘭山巖畫景點。賀蘭山巖畫的歷史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展示了原始氏族部落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人類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藝術史的重要資料。其巖畫線條粗獷簡練,形象生動逼真,尤以人面像數量多、形態各異、表情豐富著稱,此外還有動物、符號、狩獵、放牧、戰爭、舞蹈等圖案,現為國家4A級景區。可惜我們對巖畫的歷史與藝術了解不深,只能走馬觀花般粗略看了一圈便匆匆離去,當晚前往銀川市區休整。 第五天上午,我們駕車前往西夏陵。西夏陵地處銀川平原北部,背靠賀蘭山,東西寬4.5千米,南北長10多千米,總面積約50平方千米,有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及大量防洪工程遺址。這里是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皇家陵寢群,規模與明十三陵相當,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70年代初西夏皇陵被發現后,考古工作持續了30余年,出土了迦陵伽塑像、瓦當等14萬件文物,實證了西夏與佛教的密切關聯。2025年7月11日,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發現價值非凡:一是填補了歷史空白,過去二十四史中無西夏記載,這里為研究黨項族近200年的歷史文明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實證;二是展現了多元文化交融,陵區融合了中原、突厥、佛教等文化元素,漢文與西夏文碑刻印證了民族的深度融合;三是實證了西夏在東西方貿易中的紐帶作用,既有絲綢之路傳入的波斯銀幣,也有內陸的景德鎮瓷器。 我們先參觀了西夏博物館,館內陳列的珍貴文物,從歷史、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展現了西夏王朝的風貌,讓我們對這個黨項族建立的王朝從興起到衰落的近兩百年歷程,以及其獨特的文化有了初步認識。 隨后乘坐觀光車前往西夏皇陵實地參觀。在雄偉險峻的賀蘭山下,一片開闊荒涼的戈壁上,9座錐形陵墓有序矗立,最大的一座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陵墓。巨大的黃夯土堆陵墓,周邊還可見圍墻的殘垣斷壁,歷經千年滄桑,透著一股悲涼而壯闊的氣息。我家孫子看得有趣,戲稱它們像“窩窩頭”。每一座墓冢都承載著一段歷史,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著這個已消亡王朝的故事。可惜只能外觀,我們如浮光掠影般粗略看過,便匆匆結束了這段行程。 寧夏的日子,一半是沙漠的浩瀚與狂野,一半是歷史的厚重與蒼涼,與西安的古韻截然不同,卻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告別西夏陵,我們的腳步轉向了寧夏張裕龍諭酒莊。它坐落在銀川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3年建成運營,主體建筑是歐式拜占庭風格,占地1300畝,累計投資8億,如今已是國家4A級景區。這座酒莊集葡萄種植、高端葡萄酒釀造、文化旅游三大功能于一體,透著別樣的精致與格調。 “龍諭”二字頗有深意:“龍”代表中國,寓意龍的傳人;“諭”則是告知世界,中國已能釀出比肩世界級佳釀的葡萄酒。據說龍諭葡萄酒在國際賽事中累計獲獎百余次,還出口到了歐洲,實力不容小覷。 走進酒莊,仿佛一秒穿越到歐洲的皇家莊園。豪華氣派的拜占庭式建筑前,是音樂噴泉長廊,長廊右側不遠處,一片葡萄種植園映入眼簾。我好奇這能釀出名酒的葡萄究竟長什么樣,便踱了過去。只見低矮的葡萄藤蔓上,掛著一串串像紫色珍珠般的果實,葡萄皮厚籽小,只有常見葡萄的一半大,俗稱“小剛炮”,學名叫赤霞珠。我忍不住摘了一粒放進嘴里,味道微酸略澀,心里不禁犯嘀咕:這樣的葡萄,真能釀出好酒嗎? 步入建筑內部,人不多,透著一種寧靜又神秘的氛圍。我們先參觀了博物館,而后走進生產線和地下酒窖。才知道這里的每一粒葡萄都要經過層層篩選:先是騰上初選,再手工串選,最后還要進入光學粒選機,確保用于釀造龍諭的每一粒都是精品。酒窖常年保持14-16攝氏度,濕度70-80%,不同風格的原酒,會進入30多種不同產區、不同紋理、不同烘烤程度的高端橡木桶,經過24個月的陳釀熟成,才最終成酒。 參觀接近尾聲時,我們來到品酒區。買80元成人票或50元優待票(學生或60-65歲)的人,可以免費品嘗兩杯紅白不同的葡萄酒,還能獲贈一小瓶白蘭地。我們嘗了嘗:紅的是龍諭葡萄酒,細品之下入口醇厚,帶點微甜,余味悠長;白葡萄酒則甜中帶果香。雖說我們都不算會喝酒,但相比之下,還是更喜歡價格稍低的白葡萄酒的口味。 當晚,我們去了銀川最火爆的懷遠夜市。這片夜市在2022年8月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氣不小。華燈初上時,夜市里早已人聲鼎沸,小吃攤前擠滿了人,香氣四溢的美食勾得人垂涎欲滴。有的攤位前排著長隊,有的食客拿著小吃邊吃邊走,還在搜尋下一份美味,餐飲店更是座無虛席……這里,儼然是人間煙火氣最濃的地方。 第六天上午,兒子開車帶我們四位老人去沙湖,兒媳則領著孫子去了博物館。沙湖位于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境內,距銀川市42千米,景區總面積80.10平方千米,20余平方千米的沙漠與40余平方千米的水域毗鄰而居,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景區里項目豐富,有游樂園、瞭望塔、荷花苑、蘆葦迷津、湖心鳥巢、西部大漠等,還有水上飛機、滑沙索道等游樂項目,像一顆璀璨的明珠,融合了江南水鄉的秀美與塞北沙漠的雄渾。 走進沙湖,我們先買票乘觀光車到了沙湖奇幻牧場萌寵樂園。在這里,我們近距離看到了黑白色相間的小矮馬、小梅花鹿、羊駝、小浣熊等,這些萌寵格外可愛,還能買食物投喂它們,十分有趣。 離開萌寵樂園,我們到碼頭坐船前往西部大漠。船在湖中緩緩前行,清澈的湖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明鏡。湖中的蘆葦蕩郁郁蔥蔥,蘆葦隨風搖曳,像一群翩翩起舞的少女,輕盈又優雅,整個場景美得像一幅流動的詩畫。 到了西部大漠碼頭,遼闊無垠的沙漠瞬間占據了視線。我忽然想起唐代詩人王維《使至塞上》里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遠望,大漠沙海茫茫,金黃的沙丘起起伏伏,透著風沙的荒涼;近看,沙粒細膩、柔軟又干凈。這西部大漠一邊是沙漠,一邊是湖水濕地,沙水相依,展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里的沙漠與水上游樂項目比比皆是,成了游客的樂園,沙山上人影密密麻麻,熱鬧得像“下餃子”。沙灘上還矗立著一座座精美的巨型沙雕,這里舉辦過多屆國際沙雕大賽,讓人真切感受到沙雕藝術的魅力。 游完沙湖已是下午3點,我們得趕去租車行還車,三天租期下午5點半就到期了。到了市區,我們給車加滿油,順利還車后,坐公交返回住地。休息了一會兒,兒媳打來電話,說她和兒子在附近餐館訂好了座,叫我們過去吃晚飯。餐桌上擺滿了佳肴,這是我們在銀川的最后一頓正餐,也是吃得最滿意的一頓。 第七天吃過早餐,我們打車去了銀川火車站,今天,我們要結束旅程,返回南昌。 出外旅游是快樂的,也是我最歡喜的,更何況是和家人一道,有老伴和兒孫陪伴,享受天倫之樂,心里滿是欣慰與幸福。其實出外旅游,就像錢鐘書在《圍城》里寫的,城里的人想往城外跑,城外的人卻想往城里擠。呆膩了一個地方,總想出外透透氣,結果“花掉自己的錢,讓別人富起來,然后滿身疲憊,口袋空空地又回到原點繼續生活”。人就是這樣,喜歡折騰。就像夏日早上鍛煉,活動后一身臭汗,累得夠嗆,卻對身體好,讓人精神煥發。 這次西安與寧夏之行,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愉悅了心情。珍惜與家人的同行時光,過好夕陽下的日子,開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這段旅程,會永遠留在記憶里。
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