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谷歌方面在Made by Google上推出了一年一度更新的Pixel 10系列旗艦機型。作為真正意義上的Android手機風向標,此次Pixel 10系列機型用語音實時翻譯、哼唱變歌曲、Magic Cue(魔法提示)、Camera Coach(相機教練)秀出了自己的肌肉。 當隔壁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還在掉鏈子的節點,谷歌如今在移動AI領域堪稱一枝獨秀。然而他們抓住難得的機會窗口,讓Pixel 10系列成功“搶灘”也不是毫無代價的,如果消費者不是專門為了這些新機的AI能力而來,就得為不需要的功能買單了。 日前海外科技媒體Android Authority在分析了該系列的標準版Pixel 10后發現,在12GB的內存中,谷歌專門劃分了3.5GB為AI功能服務,只有Tensor G5的TPU(張量處理器)才能調用??磥磉@次谷歌為了端側AI功能,不僅僅在Tensor G5上“反向升級”GPU,還對內存動了刀。 作為對比,同樣配備12GB內存的Pixel 9,就卻沒有采取“AI專屬內存”的設計。不難發現,谷歌在Pixel 10上做出的改變,極有可能是來自Pixel 9系列的經驗教訓。由于端側大模型的數據吞吐需要在本地完成,所以為了確保用戶體驗,在端側部署就需要有足夠大的內存將來整個模型保存,要是使用閃存,結果就會是AI對話、AI修圖等任務的耗時會以分鐘計算。 試想一下,如果用戶想要用Pixel 10的“哼唱變歌曲”功能,使用閃存進行數據交互的結果,就會是可能需要等待十幾分鐘時間,手機才能生成歌曲。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環境中,恐怕沒哪個用戶有這個耐心。再加上端側AI需要高速緩存和更大的內存帶寬,所以它在運行時就必須會占據一定的內存。 問題在于Pixel 10不僅有AI功能,其他App同樣會占據一些內存,進而出現一旦用戶打開的App太多,運行端側AI時就會直接導致系統卡死。并且絕大多數用戶其實分不清ChatGPT、豆包、元寶等App,與端側部署的AI有什么區別,更不了解后者的性能開銷其實不亞于重度手游。 因此谷歌在Pixel 10上規劃一個3.5GB的“AI專屬內存”,就可以用來解決用戶同時使用端側AI和其他App時,所可能導致的卡頓問題。至于說為什么這個“AI專屬內存”是3.5GB,其實這是專門計算過的。目前端側AI常用的7B規模、4位量化的AI模型,就需要消耗3.5GB到4GB內存。 如果不規劃“AI專屬內存”,其實也能解決端側AI與多任務需求沖突的問題,那就是“殺后臺”。在兩三年前,SoC功耗水平大幅度增長,并且還多了5G基帶這個“耗電大戶”的情況下,Android手機廠商為了保證續航體驗,就紛紛選擇了以更強的力度“殺后臺”,以充分利用物理內存。 其實不僅僅是Android,隔壁的iOS在更新到18.4后,許多用戶就發現“殺后臺”現象極為嚴重,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打開微信隨時看地球”。彼時,不少用戶猜測蘋果可能是給Apple Intelligence劃分了專用內存。 谷歌現在的做法,確實更利好Gemini AI在Pixel 10上的發揮,可這對于提供7年系統更新的承諾卻會成為隱患。畢竟安迪-比爾定律的存在,讓硬件所提高的任何計算能力總是會被新的軟件消耗殆盡,所以老機型在面對新軟件時往往力不從心。 現在流暢的Pixel 10到了四五年后恐怕就要力不從心了,而8.5GB內存能否滿足7年后的App更是個大問題,也就是說Pixel 10的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能會提前感受到手機變卡。簡而言之,谷歌用“AI專屬內存”確保Pixel 10的用戶在頭兩年能充分發揮AI的能力,但手機實際使用壽命會因此縮短這個代價,他們并未公之于眾。 當然,谷歌“AI專屬內存”設計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于剝奪了用戶的選擇權。盡管“AI專屬內存”可以幫助Pixel 10最大限度地發揮端側AI的能力,讓用戶感受到AI深度賦能手機的魅力,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端側AI支持的Magic Cue、Camera Coach,ChatGPT、豆包的App版本其實就已經能夠許多人的需求。 換而言之,谷歌在Pixel 10上設計的“AI專屬內存”,就等于是讓對AI功能不感興趣的消費者額花了冤枉錢。盡管由于目前智能手機的功能日漸繁復,無論什么類型的消費者,總有一些功能是你不會使用的,但內存與IP68防塵耐水、NFC還不一樣,它是手機的基礎組件,會直接影響到性能表現。 對于不使用端側AI的用戶來說,谷歌在Pixel 10上甚至有虛假宣傳的嫌疑。畢竟在宣傳上官方可是表示Pixel 10有12GB內存,但如果不使用端側AI,Pixel 10的真實內存其實就只有8.5GB。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公攤面積請單獨標注,不要加到總面積里。” 美團真正的大敵,其實更有可能是老對手阿里巴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