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帶著兒子霍中曦轉戰英國頂級男校拉德利公學的消息,最近在家長圈炸開了鍋。這所占地800英畝的貴族學校,光是校服規矩就夠人喝一壺——必須穿合身的維多利亞式制服,連襪子顏色都得按規矩來,更別說每周三次冷水澡、凌晨五點晨跑的魔鬼作息。 拉德利公學每年只招132名新生,但家長陣容堪稱“英國上流社會名冊”。23個上市公司董事的孩子,17個世襲貴族子弟,隨便揪出一個住校生,家里不是開銀行就是掌管跨國集團。學校食堂的下午茶菜單能直接當倫敦金融城的社交暗號,畢竟走廊里擦肩而過的,可能是未來某家銀行的CEO或者保守黨議員。 霍家選這所學校,看中的可不是鍍金的校徽。去年有個新生往宿舍塞了包巧克力,結果直接被休學——校規第108條白紙黑字寫著“禁止私藏食品”。最后還是家長花錢補繳了全年學費,才讓孩子重返校園。這種嚴苛程度,比霍啟剛當年在溫徹斯特公學的日子還夸張。 你以為這錢花得冤?拉德利公學的校友網才是真正的硬通貨。學校每年300小時的慈善服務,其實是給富二代們安排的“政商關系實習課”。去年有個學生策劃的養老院環保項目,直接讓家族企業拿到了市政廳的環保認證。更狠的是,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參與馬術、高爾夫這些“貴族運動”,原因很簡單:馬球場隔壁就是倫敦金融城的私人俱樂部,打球時聊的生意比課堂作業有用得多。 霍啟剛這步棋下得精妙。自家三代都讀英國公學,但這次特意避開混校的母校溫徹斯特,選了全男校拉德利。這里保留著最傳統的“兄弟會”文化,宿舍樓里住著沙特王子和硅谷新貴,孩子們睡覺前聊的不是游戲段位,而是怎么用《威尼斯商人》的臺詞說服投資人。 別看拉德利公學校服古典,教學手段倒是跟得上時代。科學中心里擺著牛津大學淘汰的粒子加速器,哲學課教人工智能倫理,連莎士比亞戲劇課都要求學生用股權談判的思路改編《哈姆雷特》。校長面試時最愛問:“如果家族破產,你能靠校友關系東山再起嗎?” 這種教育模式產出的是“規則制定者”。數據顯示,拉德利畢業生進入牛劍的比例常年保持在18%以上,上議院三成議員是該校校友。霍家三代積累的政商資源,在這里能直接兌換成下一代的人脈存折。 當縣城學霸在補習班刷題時,霍中曦正在馬球場訓練馬匹打理技巧;當家長為學區房焦頭爛額時,霍家已經把孩子的成長軌跡鋪向全球資源網絡。這種差距不是靠補課班能彌補的——精英教育真正的戰場,從孩子出生前就開始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龍槽鳳巢”的培養模式也引發爭議。有人質疑全男校環境壓抑個性,也有人擔心世襲圈層固化社會流動。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教育變成頂級家族的“資源永動機”,普通人想突破天花板,確實得付出百倍努力。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
來自: WHJIAN2010 > 《防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