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二年(西元1853年),石達開在大渡河一帶兵敗,最終選擇向清朝投降。之后石達開被清廷處決。就這樣,太平天國的一帶傳奇悍將石達開的人生就這樣謝幕了。 ![]() 石達開的結局讓后世嘆息。不過,石達開的命運,其實從離開太平天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因為石達開僅僅是一個軍事家。而單純的軍事家,是很難在亂世中,實現長期獨立的。 甚至太平天國從一開始,就注定成不了氣候。 1、歷史上的例子:劉邦、曹操 當然在古代歷史上,想要在亂世中建立自己的霸業,必須得有軍事家的能力。軍事家的能力算是很必要的條件。 比如秦末的劉邦就是例子。張良曾贊嘆劉邦的軍事理念似乎是“天授”,當然,劉邦的軍事能力其實更偏向于戰略這塊,所以他能判斷出張良給出的戰略方案是否適用,并且也有帶兵和節制武將的能力:比如韓信的軍事才干完爆劉邦,但是卻還是被劉邦掌握。如果劉邦如同洪秀全那樣不具備軍事能力,那么,秦末歷史可能會是另外一番局面。 ![]() 當然,劉邦除了具備軍事能力之外,還知人善任,所以劉邦讓蕭何負責行政、稅源征發這些工作。這些意味著政權建設進入成熟階段,也意味著劉邦戰勝項羽,有了很重要的保障。 東漢后期的曹操也是例子。曹操是軍事家的同時,也能夠領導行政管理和恢復生產等工作。所以曹操在消滅北方的軍閥勢力以后,往往又能在中原重建秩序,為后來的曹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而太平天國的局面并非這樣:洪秀全本身不具備軍事能力,本身不能帶兵,對于武將的節制能力也很差。所以導致了楊秀清的做大。對于洪秀全來說,因為自身不具備軍事能力,自然談不上真正的領導能力。所以洪秀全對武將所有的,也只有猜忌,在這個背景下,楊秀清、韋昌輝被殺,李秀成遭到猜忌,洪秀全也只能被迫出走。所以說這個局面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太平天國成不了氣候。 2、石達開的悲劇 石達開的能力僅限于軍事,石達開不具備劉邦那樣知人善任的能力,也不像曹操那樣能夠搞軍事斗爭的同時,也具備政權建設的能力。所以,這個局限性也注定了石達開的悲劇。 因此當石達開從太平天國出走的時候,就意味著石達開的只能流動作戰:即便占領了清廷控制下的州縣,也無法久留,更不能建立政權、征稅。 ![]() 并且,因為石達開的部隊失去了來自政權的支持,所以石達開的部隊最終也成為無根之水。所以即便是沒有大渡河的慘敗,石達開的隊伍上限也非常低。 其實石達開當時的情況,讓我更多想起的是《水滸傳》中的宋江集團。 在《水滸》宇宙里面,北宋存在四大寇:山東宋江、河北田虎、淮系王慶、江南方臘。而四大寇里面,宋江是唯一一個追求朝廷招安的人。 雖然《水滸》是小說,但有一點倒也符合實際:那就是梁山集團不具備建設政權的能力,但是,隊伍需要的供養又太大,所以梁山集團和宋廷對抗久了,最終很可能因為補給等問題陷入不戰自潰的狀態。 所以宋江渴望趕快招安,這樣隊伍就能得到朝廷的錢糧供養,避免嘩變。 而石達開的流動作戰模式,其實就像宋江這樣:流動作戰,沒有根據地,也沒有穩定的補給,覆滅是必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