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電影《營救飛虎》在北京舉辦“勝利相見”首映禮,并將于9月3日全國公映。映后交流中,王丹妮飾演的“三家姐”成為觀眾討論度極高的角色。影片節奏緊湊、戰斗場面激烈,許多觀眾直呼“提氣又解氣”,而三家姐的角色塑造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影片取材自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在1944年執行的一次真實“奇跡營救”。三家姐這一角色并非單一原型,而是歷史上無數女戰士的縮影。王丹妮表示,進入角色時她心底自然萌生一種觸動和責任感:“她既是神槍手,又是大姐姐,背后承載著的是整個團體的力量。” 為了貼近角色,王丹妮大膽剃去長發,以寸頭形象出演。映后交流中她直言:“從導演最開始談到這個角色需要寸頭,我就沒有猶豫。因為看完劇本我覺得寸頭更能代表三家姐當時的狀態,她背負的責任和面對的困難,那是最真實的一面。” 她還回應外界關于寸頭過于“中性化”的疑問:“寸頭只是角色的象征,并沒有特地男性化或女性化。她當下的責任、勇氣、溫柔,才讓寸頭變得更有意義。” 片中“扯掉假發、露出寸頭、舉槍迎敵”的瞬間被觀眾稱為高光一幕。有影評人評價:“王丹妮把三家姐的殺伐果斷和大姐姐般的溫柔都演出來了。” 相比以往的角色,《營救飛虎》對王丹妮來說是一次全面的挑戰。動作戲方面,她第一次承擔了大量高強度打戲。她形容,在醉酒灣防線拍攝時,要舉著沉重的長槍完成一整組連貫動作,為了一鏡到底的效果,必須一直堅持扛著。 首映禮現場,她也坦言武打戲份難度高:“我幾乎從零開始,每天都在訓練長槍和動作設計。只有把每一個動作都練到連貫、自然,觀眾才會相信她真的是一個神槍手。” 而在情感層面,三家姐既要冷靜部署,又要承受失去戰友、最終為小隊墊后的犧牲感。觀眾評論道:“三家姐最后一個人面對幾十個敵人,浴血奮戰到最后一刻,那種堅毅與悲壯讓我淚崩。” 另一位觀眾則說:“她端起槍的眼神像火,落在隊友和孩子身上時又能柔下來,這種剛柔并濟的切換特別打動人。” 現場有影評人表示:看到三家姐突破了抗戰片里女性角色常見的“后勤、醫療”固化標簽,真正深度參與戰斗,這樣的角色設定很讓人驚喜。“她寸頭舉槍的樣子又颯又穩,把戰士的堅毅和女性的溫柔結合起來。” 從《梅艷芳》的細膩情感,到《焚城》里的消防隊長,再到《營救飛虎》的剛柔并重寸頭女戰士,王丹妮不斷刷新自己。她坦言:“文戲演員要承擔這么多打戲,真的很考驗,但也讓我發現人是有無限可能的。就像三家姐,以及她的整個團隊,為了守護和平,為了守護身邊重要的人,他們拼盡全力完成了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映后交流與網絡口碑一致肯定王丹妮這次在演繹方面的突破:“三家姐的溫柔和犧牲令人動容”“動作戲兼具力量與美感” “寸頭是她勇氣的勛章”成為高頻評價。 正如一位觀眾所說:“三家姐讓抗戰中的女性,不再只是課本里的符號,而是鮮活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