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紫江新材有望于近期落地 近日ST威爾發布回復交易所問詢函,9.10號將舉辦股東會審議議案(收購ST威爾),若股東會審議通過后,威爾收購紫江新材的流程性程序基本結束,進入交割階段,我們預計控股紫江新材有望10月落地。目前收購的資金已安排。 后續威爾摘帽的節奏? 摘帽最核心要求在于: 1、凈利潤雙達標:1)歸屬凈利轉正(H1威爾的利潤已轉正);2)扣非凈利潤改善。 2、營收要求:紫江年度收入超6億,可滿足3億元的摘帽要求。 3、凈資產持續為正。 收購并表后,威爾的財務指標方面有望滿足摘帽要求。公司在年報披露后有望實現摘帽。 如何衡量收購后威爾的價值? 紫江新材本身是國內鋁塑膜龍一,24年收入/利潤分別6.23億元/0.54億元,銷量超5000萬平(國內份額22%),25年Q1收入/利潤分別1.55億元(同比+26%)/0.1億元(同比+51%),銷量超1300萬平(同比+49%)。公司目前儲備有約1億平鋁塑膜產能,在積極布局固態電池用鋁塑膜產品(鋁塑膜有望是固態電池的標配)。 固態電池對鋁塑膜的要求遠高于液態電池,具體體現在: 1)阻隔層阻隔水分和氧氣,固態用的鋁塑膜厚度更厚(較液態翻倍),且需新增陶瓷鍍層等增強對水/氧氣的隔絕效果; 2)耐更高溫度:承受200度以上不分解/不變形,因此會用ASP更高的PP材料而非常規的CPP; 基于此固態鋁塑膜的ASP遠高于液態鋁塑膜,據了解高2-3X,按照液態鋁塑膜12-18元/平,對應固態鋁塑膜的單價有望達30-50元/平。 市場空間&競爭格局:我們按中期固態電池300GWh出貨,按單GWh需要150萬平,單價40元/平,對應1GWh價值量0.6億,總市場空間達180億元。國內鋁塑膜供應的Top2分別為紫江新材、新綸新材(因盈利不佳已于24年退市),Top2國內份額40%+,其他公司份額均低于10%,紫江的產品力/規模效應/一體化盈利能力優勢顯著。 考慮固態中市場份額更集中,按紫江新材40%份額,15%凈利率,對應10億利潤潛力。按照51%持股比例對應5億利潤。 當前威爾僅24億市值,是固態電池幾大主材中最被低估的龍一,且后續持股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維持重點推薦。天風電新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