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2 4 善者為醫|仁心仁術|誠信為本|治病救人 ![]() 導 語 骨炎靈系列膏藥源自清朝同治,是由30多種自然界稀有礦物質,經過繁瑣的提煉工藝、反復的燒制,配伍不同的中草藥,所合成的復合類藥物,可直接由皮膚角膜層,以及皮膚的附屬結構如毛囊、汗腺導管的開口等透入皮下,進入毛細血管,用藥直達病所,方便、簡單和藥效持久。經過數代人的傳承,由湖北夏小中醫院院長夏小中先生,結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夏氏丹藥制作技藝”和現代醫療手段改良研制而出的全新骨炎靈系列膏藥,是本院的特色??扑?。 【骨炎靈膏】 (國家級非遺秘方膏藥) 主治:用于腰椎病、頸椎病、肩周炎、膝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椎體肥大、腱鞘炎、脈管炎、骨膿腫、風濕、類風濕、滑膜炎、骨結核、骨髓炎、風濕性關節炎、無菌性骨壞死以及各種外科化膿性炎癥。 驅風散寒,舒筋活絡,消腫止痛,提膿提毒,軟堅散結,助長新骨。 ![]() 準備工作 準備:用藥前,先將患處皮膚洗凈,用剪刀剪去膏貼邊角,防止邊角劃傷皮膚。再將膏藥用面積較大的文火(文火就是小火,如煤火,炭火,電爐,也可用電吹風)將膏藥慢慢烘軟,將膏藥揭開后乘溫熱貼在患處。病在關節者,可另用繃帶包扎,以保護膏藥不破裂,不通風漏氣,便藥力更好地滲透入筋骨肉內,發揮膏藥的最佳效果。 ![]() 01. 頸椎(頸椎疾病常見) 為防止膏藥周邊部分凸起,可以在兩側間隔1-2CM用剪刀剪兩三個小口。將膏藥揭開后,將靠近發際一方折疊起來,避免粘住頭發,減輕換藥時病人的不便,然后沿著頸椎的方向,以第七頸椎骨為標志,沿發際向下粘貼,使膏藥與皮膚緊密結合,旁邊如有漏隙,可輔助用膠布粘合固定。若頸椎病疼痛放射到肩胛骨、肩關節、肘關節、手背等部位,需根據病情加貼膏藥到疼痛麻木部位。 ![]() ![]() ![]() 02. 肩部(肩周炎、風濕常見) 一般頸椎疾病可壓迫神經,引起肩部疼痛,或者是風濕性疼痛等。如肩關節前側疼痛,只需一張膏藥貼在局部即可。如肩關節前后側疼痛,需兩張膏藥對貼。肩周炎的患者在貼膏藥時,一般以疼痛點為中心,要盡量包裹住肩關節。 ![]() ![]() ![]() 03. 肘關節(以網球肘多見) 將膏藥的中心對準疼痛點貼上,如肘關節腫大,可用兩張膏藥將肘關節全部包起來。如果只是輕微疼痛,只需貼一張即可。 ![]() 04. 腰部(腰椎疾病常見) 腰部疾病是最常見的。用藥時將膏藥在溫火上均勻加熱后再揭開,以系皮帶處為中心,沿椎體,以4-5腰椎為中心豎貼。如腰椎引起下肢部位,如環跳、大腿外側和小腿外側等部位疼痛,均可加帖膏藥。當然,不同的疾病,用藥也不同。例如胸腰椎結核,除椎體加貼膏藥外,如形成寒性膿腫,需加貼膏藥。 ![]() 05. 髖關節部位(以骨頭壞死、髖關節炎、髖關節滑膜炎較為多見) 髖關節部位用藥時,用兩張膏藥豎形鏈接后將關節包貼起來。以股骨頭,俗稱大轉子骨為中心豎貼,包貼髖關節處,嚴禁兩張膏藥分開對貼。 ![]() ![]() 06. 膝關節部位 ![]() ![]() 07. 指關節 手指關節在用藥時,將膏藥根據需要剪成條狀后加熱打開,然后將膏藥沿著手指的下端向上纏繞一周,邊緣用膠帶固定密封,一定要貼在關節腫痛處,面積要超出腫痛關節的三分之一及以上。 ![]() ![]() ![]() 08. 踝關節 以疼痛部位及病變部位為中心,一般在踝關節內外側各貼一張即可。要將膏藥中心對準疼痛點貼上,一定要貼緊皮膚,避免內空及漏氣,再用繃帶適當固定。 ![]() 09. 腳部 腳部疼痛一般貼于弧背和后跟骨部位。臥床病人的足背和足底均可對貼,腳趾關節用藥要同手指關節用藥一樣。 ![]() ![]() (腳背用藥,貼好之后可以直接穿透氣性較好的襪子固定) ![]() ![]() 10. 其他部位 用藥時,醫生會根據X光片確定用藥部位,將炎癥部位整個包裹,而且藥物要超過病變部位的三分之二,要把炎癥控制在藥物中心,以免炎癥蔓延。 ![]() (腕關節用藥) ![]() ![]() ![]() 膏藥清理工作 膏藥清洗:換藥前,可先換下來的膏藥反面(棉布面)反復粘貼殘留在皮膚上的膏藥,即可去除較大殘留膏藥。然后再用松節油(食用橄欖油也可用,但不可用酒精)擦拭干凈,然后用溫熱淡鹽水將皮膚清洗,再用脫脂棉花擦干,再貼膏藥。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