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花粉季,或氣溫驟降時,不少人就成為“噴嚏專業戶”:晨起一睜眼就連打十幾個噴嚏,鼻癢得像有小蟲子在爬,清鼻涕止不住地流,鼻塞嚴重只能張嘴呼吸……這是過敏性鼻炎的典型表現。在中醫看來,過敏性鼻炎并非單純的鼻子問題,而是人體正氣與邪氣較量的外在反映。下面,我們就聊聊如何通過扶正祛邪,讓鼻子少“鬧脾氣”。 肺衛不固,外邪入侵 過敏性鼻炎屬中醫“鼻鼽”范疇。《黃帝內經》中有“鼽者,鼻出清涕也”的記載。為什么同樣接觸花粉、冷空氣,有人噴嚏不斷,有人卻安然無恙?中醫認為,關鍵在于正氣的強弱。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句話揭示了過敏性鼻炎的核心病機:肺衛之氣虛弱,無法抵御外界邪氣的侵襲。鼻子是肺的“門戶”,被稱為“肺竅”,肺主氣,司呼吸,負責將清氣吸入體內,同時阻擋外界有害物質入侵。若肺衛不固,風、寒、濕等邪氣就會從鼻竅侵入,引發鼻癢、打噴嚏、流涕等癥狀。 中醫認為,肺為氣之主,脾為氣之源,腎為氣之根。因此,正氣虛的根源,往往不止于肺。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肺衛之氣就像無源之水;腎氣虧虛,不能溫養肺衛,就像人們在冬天少了爐火,難以抵御寒邪。所以,很多過敏性鼻炎患者除了有鼻部癥狀,還會有氣短、乏力、容易感冒、大便稀溏、怕冷、腰酸等表現,這正是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的信號。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扶正,從三臟入手 通過調理肺、脾、腎三臟,讓身體的“防御系統”強大起來,是防治過敏性鼻炎的根本。 補肺氣 肺氣充足,鼻竅才能“守衛森嚴”。補肺氣的關鍵在于溫陽散寒、益氣固表。 穴位調理: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的距離或者拇指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是肺氣匯聚之處,按揉或艾灸該穴可補肺氣、散寒邪。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按揉該穴能通鼻竅、散風寒。以上兩個穴位,每次每穴按揉3~5分鐘,迎香穴尤其適合在鼻塞發作時按揉。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食療方:取黃芪10克、防風5克、生姜3片,煮水代茶飲用。此茶可補氣散寒、祛風解表,適合于容易感冒、遇風打噴嚏加重者。 健脾胃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肺衛之氣自然虛弱。因此,防治過敏性鼻炎要注重健脾益氣、化濕和中。 穴位調理: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處,艾灸該穴能健脾胃、補氣血。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艾灸該穴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以上兩個穴位,每次每穴灸10分鐘,每周2~3次。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食療方:取山藥30克、蓮子15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此粥可健脾益氣、補脾止瀉,適合脾胃虛弱、大便偏稀、食欲差的患者長期食用。 溫補腎氣 腎氣充足,才能溫煦肺脾。遇寒癥狀加重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多與腎陽不足有關,調理需溫腎散寒、固本培元。 穴位調理: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按揉該穴可補腎氣。關元穴位于臍下3寸,是元氣匯聚之處,艾灸該穴能溫補腎陽,尤其適合于平素怕冷、手腳冰涼的患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食療方:取核桃20克、黑芝麻15克、糯米粉適量,打成粉后加水煮成糊狀,可加入少許紅糖調味。此方可溫補肝腎,適合于腎陽不足、腰膝酸軟的患者。 祛邪,對癥緩解癥狀 當過敏性鼻炎急性發作,打噴嚏、流涕、鼻塞嚴重時,需及時祛邪,減輕不適癥狀。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風寒犯鼻 患者癥見鼻癢、打噴嚏、流清涕、怕風。治療以疏風散寒、通利鼻竅為主。 穴位調理:風池穴位于頸后枕骨下,兩個“大筋”外側緣的凹陷中,與耳垂平齊,按揉該穴能疏風散寒。合谷穴位于手背部,第一、第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是治鼻病的要穴,按摩該穴能通竅止痛。列缺穴位于前臂橈側,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按揉該穴能宣通肺氣。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生姜蔥白液滴鼻:取生姜3片、蔥白2段,煮水10分鐘,放溫后用棉簽蘸取藥液滴鼻,每次每側2滴,每日3次。生姜和蔥白都有散寒通竅的作用,能暫時緩解鼻塞、鼻癢。 風熱擾鼻 患者癥見鼻癢、打噴嚏、流黃稠涕、鼻內灼熱。治療以疏風清熱、宣通鼻竅為主。 穴位調理:曲池穴位于肘橫紋外側端,按揉該穴能清瀉風熱。魚際穴位于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按揉該穴能清熱利咽、通鼻竅。注意按揉時力度稍重,以有酸脹感為宜。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食療方:取菊花5克、薄荷3克、綠茶適量,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此茶可清熱疏風,適合風熱型患者急性期飲用。 濕濁阻鼻 患者癥見鼻涕清稀量多、鼻塞、頭昏身重。治療以化濕通竅、健脾利濕為主。 穴位調理:中脘穴位于臍上4寸,艾灸該穴能健脾化濕。陰陵泉穴位于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是祛濕的要穴。以上兩個穴位,每次每穴灸10分鐘,能減少鼻涕分泌。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食療方:取茯苓15克、陳皮5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此粥可健脾利濕、理氣化痰。 特別提醒 中醫強調“三分治,七分養”,過敏性鼻炎患者做好日常防護,能有效減少疾病發作。 1.避風邪。花粉季外出時戴口罩,大風天氣減少外出,進門后及時洗臉、漱口,減少花粉殘留。 2.防寒邪。注意鼻部保暖,天冷外出時戴圍巾或口罩,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鼻腔,避免從熱環境突然進入冷環境。 3.調起居。中醫認為,肺喜潤惡燥。室內保持適宜濕度,空氣干燥時使用加濕器。避免熬夜,熬夜會耗傷肺氣,降低免疫力。 4.練肺氣。練習腹式呼吸和鼻息法。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收緊,每次5分鐘。鼻息法即緩慢吸氣4秒,再緩慢呼氣6秒。 文:北京中醫醫院內蒙古醫院針灸康復推拿科副主任醫師 成海青 |
|
來自: 昵稱30630875 > 《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