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1983 年的春天,改革浪潮席卷中國大地,東部地區(qū) “無農(nóng)不穩(wěn),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的口號傳到了西部,各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可問題是,石圪節(jié)鄉(xiāng)的改革先行者孫少安卻完全被困在了雙水村。 他的磚場倒閉已經(jīng)半年,欠著村民的工錢沒給清,一萬元貸款的利息滾了好幾百。 ![]() 這半年里,孫少安變回了地道的莊稼人,整天悶頭在地里干活。只有繁重的體力勞動,才能讓他暫時忘掉精神上的痛苦,把思維局限在機械的勞作中。 但這并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要一停下來,他就忍不住盤算光景,一盤算就就渾身發(fā)冷。 這也好理解,三十一歲的人,不僅兩手空空,還背著一身債;而勸他接受現(xiàn)實“這就是你的命”吧,卻也太早了些。他畢竟才三十出頭。放到今天,還正年輕! 只是痛苦難免。 少安常把镢頭扔在一邊,四肢大展躺在土地上,對著天空長吁短嘆,眼里噙滿淚水,甚至荒唐地幻想地里能挖出金銀財寶。 這類荒唐事其實大家都有,誰也沒資格笑話他。 相反,我們還得肯定少安,因為在這樣特別容易擺爛的處境里,少安還能罵自己:“你就甘心這樣像死狗一般沉淪嗎?” 這就意味著希望。盡管眼前的他實在想不出脫困的辦法。 還好,他不是一個人在熬。妻子秀蓮成了他最堅實的依靠,這半年讓他真正懂了啥叫“患難夫妻”。 秀蓮不僅和他一起扛著破產(chǎn)的痛苦,還總變著法兒安慰他,做他愛吃的,在他無端發(fā)火時心甘情愿當出氣筒。晚上摟著秀蓮睡覺,已不只是肉體需要,更是尋找精神依托。少安甚至覺得,沒有秀蓮,他說不定神經(jīng)都要錯亂了。 秀蓮實在是《平凡的世界》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好女子。 少安實在是幸福的,也正因此她最后的結局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一天深夜,少安在黑暗中抽著旱煙翻來覆去,秀蓮悄悄坐起來:“咱們不能再這樣等死了!你該出去跑一跑,窩在雙水村沒出路!” 她勸少安去鄉(xiāng)上、縣上找機會,哪怕去求周縣長試試。“過去,你可從來沒這么窩囊過……” 秀蓮的話像鞭子抽在少安心上,他猛地站起來,在黑暗中揮舞著拳頭:“我造它媽!” 他不知道在罵誰,但心里那股勁兒被重新點燃了。 是埋怨、奚落,還是激勵、支持,無論在家庭里還是單位里,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 ![]() 第二天一早,少安穿上秀蓮翻出的“禮服”,斜挎著黑皮包,在妻子滿是期待的目光中出了門。他先到石圪節(jié)鄉(xiāng)政府找老同學劉根民,根民雖幫不上大忙,卻給周縣長寫了封信。 少安揣著信當天就去了原西縣城,可周縣長去省上開會了,一個星期回不來。 站在縣城街頭,少安愁得像個傻瓜。 觸景生情,他想起當年和潤葉的交往,想起拉著架子車送磚的日子,想起“夸富” 會上的風光,再看看如今的破落相,心里不是滋味。 恍惚間,他想起了從前的公社領導徐治功。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管理局局長了,等于說就是為他這樣的人“服務”的嘛! 所以少安就去找徐局長了。當然他也沒抱啥希望,畢竟當年徐主任在石圪節(jié)并不怎么待見他,還開大會批判過他。沒料到的是,徐局長熱情接待了他,還帶著他去縣農(nóng)行碰運氣。 更料不到的是,農(nóng)行的營業(yè)員立馬拒絕了,說“不可能再給一個破產(chǎn)的人貸款”。 這就是俗話說的“閻王易見,小鬼難纏”了。 徐局長趕緊講起周縣長為磚場點火的事,營業(yè)員松了口,卻要求找承保單位。徐局長打了好幾個電話,都沒人愿意擔這個風險。 算是仁至義盡的徐局長只能安慰他等周縣長回來再說。 從這一樣片段,我也受了教育,對一個人,還真是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想那徐治功,總體上是個一心想著升官發(fā)財?shù)娜耍谑俟?jié)沒干什么實事,瞎折騰了幾個且顧眼下的“政績”(包括打擊孫少安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與王彩娥搞了點“麻糊事”,但也不排除在需要的時候“雪中送炭”。 少安謝過徐局長,坐上車回雙水村。車窗外綠意盎然,他的視線卻漸漸模糊。他難受的不是沒貸到款,因為這比他預料的要好,而是不忍心看秀蓮那雙殷切期待的眼睛。 ![]() 可他心里清楚,自己已經(jīng)不是前陣子那個消沉的人了。雖然這次跑貸款沒成,但孫少安已經(jīng)重新握住了生活的韁繩。 真的,只要行動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處境其實并沒有那么叫人絕望。 不單是少安,也包括我們這些讀者都知道,只要不放棄,只要身邊有秀蓮這樣的親人,總有一天能讓磚場重新冒煙,把欠下的賬一一還清。 本章就聊到這里,歡迎留言討論! (網(wǎng)圖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