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整個八月,我都沒去地里。 各種原因導致田園將蕪,但不代表,這段時間我沒在務農這件事情上精進。 上旬,到了華北和東北,參觀別人在不同的地域和氣候條件下種地,學習別人如何保育老種子。 不得不提,生態(tài)農民作為一小撮非主流的存在,無論相隔千里以前是否認識,見到面聚在一起都會有種惺惺相惜,一見如故的感覺。這感覺,就像是游擊隊碰上了八路軍,是真同志。 中下旬,生平第二次到了成都。上一次是來旅游散心,這次則是帶著父親來看中醫(yī)調理身體。 什么是天府之國?朋友說,四川太適合做農業(yè)了,隨便插根筷子它都能長成竹子。來了才知道,確實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地方。即便比我們浙西緯度還高一點,氣候卻更溫和,冬沒有零下十度的極端低溫,夏沒有連續(xù)39度的高溫干旱酷暑,讓我著實羨慕。 當然,充沛的降雨、宜人的溫度,也讓這里的蚊子特別多,對于我這種特別吸引蚊蟲的體質來說有點不太友好,令人抓狂。 如果說O型血是蚊子的最愛,那么我那A型血的父親也一樣招蚊子該如何解釋,于是我請教了讓我們不遠千里而來的中醫(yī)高手謝老師。 老師想都不用想就告訴我,特別招蚊子的人是濕氣太重啊! 濕氣重。 天吶,我這是職業(yè)病嗎?怎么又想到種地那上面去了,突然間,就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呐d奮。 種地和養(yǎng)娃,種地和中醫(yī),原來本質上都是相通的。 自然農法,強調種地不施肥,無論是化肥還是有機肥,糞肥餅肥,統(tǒng)統(tǒng)都不用。這已經超出絕大多數(shù)人的想象和理解。在傳統(tǒng)和新興農業(yè)追求現(xiàn)代科技復合肥、水肥等等時,自然農法則把肥看作是“毒”、“肥毒”。 老話說,莊家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為什么就成了“肥毒”了呢? 來,我告訴你:過猶不及,多了它就是毒。 放到中醫(yī)上,“肥毒”就猶如人體的“濕氣”。當人吃進各種食物和營養(yǎng)的東西,經過消化系統(tǒng),有的被吸收利用,殘渣被排出體外,還有一些介于二者之間,沒利用上,又排不出去,就形成了“濕”,日積月累的“濕”進一步濃縮,成了“痰”,而這個“痰”再發(fā)展下去,就會形成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物,比如結節(jié)囊腫肌瘤等。 歸根到底,那些最開始利用不上的營養(yǎng)水分,也就是“濕氣”的源頭,你們說,它是不是毒呢? 回到種地上。養(yǎng)地養(yǎng)土的要點不是給它提供大量的肥,而是養(yǎng)成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和結構。自然農法非常關鍵的術之一是做覆蓋,它最大的作用是為土壤里的微生物、細菌和真菌提供良好的庇護所和生存環(huán)境。 植物在面對所謂的各種肥料時,如同當代的年輕人面對菜場買的新鮮食材,無所適從,因為就不怎么會做飯!而土壤中的微生物就像是魔法廚師,把食材做成可口美味的佳瑤供應給植物。 對應到人體和中醫(yī)上,這魔法廚師就是脾胃,負責消化吸收吃進的食物。五臟和五行中,脾對應土,真的是對應得太絲滑了。啥叫天人合一,這不就是? 所以,當脾不能正常工作時,人體就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吃啥山珍海味都白搭,反而會加重濕氣。當土壤中缺乏微生物細菌真菌時,你施再多的肥也是白搭,還容易燒根燒苗或者招蟲!你們說,是不是一毛一樣! 從養(yǎng)生的角度說,我們別整天關注要吃什么好的,以前的勞動人民吃的極其簡樸甚至都沒有葷腥,并不妨礙人長得又壯實又健康。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人參鹿茸阿膠,脾虛的人吃了反而不消化,還加重了身體的負擔。只有把脾胃養(yǎng)好了,中焦暢通,才能吃嘛嘛香,食物營養(yǎng)均衡,才能身體健康。 種地的,就別老想著用什么肥,先把土壤環(huán)境培養(yǎng)好,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昆蟲微生物細菌真菌時,它們就能代替你給你的作物喂飯!這也是順應自然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門。 而自然農法的食物為什么對健康有益,因為在不施肥的前提下,植物攝取到的養(yǎng)分是均衡的,形成的分子結構最簡單也最穩(wěn)定,沒有多余的過剩的營養(yǎng)元素,也就不容易產生“肥毒”和“濕氣”。 回想起羅杰師父總是要求我們種地時要注重心法而不是技術,這心法就是道吧!謝醫(yī)生也說,中醫(yī)的知識書上網上到處都可以學,但最根本的東西,還是要向大自然學習。 殊途同歸,大道至簡。 感恩羅杰師父,感恩謝醫(yī)生。?? |
|
來自: 夢澤赤子 > 《農村天地之自然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