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這玩意兒,就像南方的梅雨天,黏糊糊、潮唧唧,讓人頭重如裹、渾身發沉、嘴巴發黏、大便黏馬桶,罪魁禍首真是“濕”嗎?不!根子在脾胃!《黃帝內經》早說了:“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脾胃是“運濕”的發動機,可發動機為啥不轉?因為陽氣不足!寒涼一吃,空調一吹,熬夜一搞,脾陽一弱,水濕就運不出去,全堆在體內成了“垃圾水”。 所以,治濕不能光“祛濕”,得“健脾+溫陽”雙管齊下,才能一箭雙雕!這時候,附子理中丸閃亮登場,堪稱“濕氣終結者”! 它不光是“補陽猛將”,更是“祛濕高手”。 方中炮附子6克(先煎1小時)大補脾腎之陽,把身體的“小太陽”點起來;干姜6克溫中散寒,專燒脾胃這把火,讓“發動機”轟隆隆轉起來;黨參6克補氣健脾,給脾胃加油;白術6克燥濕利水,直接把濕氣“吸干”;炙甘草3克和中,還能緩附子之烈。全方一上,陽氣足了,脾運強了,濕氣自然“嘩”地排空,從小便走,從汗液散! 現代研究發現,附子理中丸能顯著改善胃腸動力,提升消化酶活性,調節水液代謝,對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陽虛型肥胖患者,效果特別明顯。臨床數據顯示,服用四周后,腹脹、便溏、乏力等癥狀改善率超七成,舌苔厚膩也明顯變薄。 但注意!這藥偏溫燥,陰虛火旺、口干舌燥、大便干結的“火爐體質”千萬別碰,不然等于火上澆油!實熱泄瀉也禁用。 成藥按說明書,湯劑務必久煎附子去毒。搭配飲食:忌生冷、油膩、甜食,多吃山藥、薏米、生姜,等于給藥力“助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