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說:“心力渙散,勇者也會膽怯;心力專凝,弱者也會變強。” 心力是一個人內心的力量。 心力強的人,總能把事情做成。 什么是心力? 心力就是一種發自人內心和精神的無形的能量,決定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唐僧讀書會里唐老師說的“一個人內在那個穩定的蓬勃的喜悅的能量狀態”。它細微至發梢,宏大至宇宙,而什么都比不了這個東西重要。 有一期《圓桌派》節目上,文濤對談陳其鋼老師:“怎么能承認你是最牛的呢?” 陳老師淡定從容的一句話直擊人生存在價值的提醒:“不需要你承認。” 一切向內,一切求己。 只看最初的本我,外人于我何加焉? 心力,是一種核心價值支撐,是一種能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強大力量,是不再希望追求幸福,自己便是幸福本身的能量源泉。 就像陳老師說的那樣:“只有這種膽量的人,才能最終獲得他自己應有的生命力。因為如果是按你的標準來做我的事,那我是沒有靈魂的。” 所以心力強的人,至真至誠,至純至性,是能夠真正完全而絕對地主持自己的。 他們威而有靜氣場沉穩,本自具足無需外求。 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交予他人,更不會用別人的評價,看法來衡量自己的行為處事。 跟這樣的人相處,你會不自覺地安定下來,由內而外地感受到他們生命力的旺盛與蓬勃。 專注自身,別讓外界的干擾影響自己自己的磁場,保護自己的心力,不消耗給無關緊要的人。 要知道宇宙有一個基本法則, 能力抵不過業力,業力大不過心力。 而你的心力,就是一切源泉。 當心力開始回歸,你便擁有了縱身一躍的勇氣。 怎樣才能滋養心力? 1.收回四散的目光 不做提線木偶,困在他人設定的劇情里。 不為一次的失敗否定全部的努力; 不為惡意的凝視否定自己的善良; 不為旁人的期待扭曲真實的模樣。 2.與“不完美”握手言和 允許生活褶皺常有:比如那些未完成的計劃、搞砸的瞬間、愛而不得的遺憾。 偶爾停滯、偶爾狼狽都沒關系。 因為允許自己破碎才是完整的開始。最要緊的是,你確定自己會一直走下去。 3.搭建精神自留地 像伍爾夫對“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的執著,也為自己建造一座心靈避風港。 可以是清晨黃昏的獨處,滋養身心的愛好,書寫帶來的寧靜。 當心有了安穩的歸處,便有了向未知縱身一躍的底氣。 養性如養花, 給花時間,也給自己時間。 踏實扎根,靜靜生長, 不追花期匆忙,不羨他人盛放, 積蓄所有能量,自成一片春光。 世俗的成功是需要很強大的心力。 這種心力是要訓練的,從凌晨輾轉的恐懼,從意外降臨的慌張,從人生九成的難關,一次次被破碎又重建,直到變成內核篤定的成年人。 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你在外界過快的信息流中不被打擾,在多任務進程突然席卷卻不慌亂,在拉扯內耗的關系中選擇放手。看不到正反饋但一直堅持,焦慮無力任然行動做事。 很強的心力才能不讓你下牌桌。 像幾年前一個朋友在自媒體上寫作,那時候平臺用戶量比較少,文章發出來沒有什么閱讀量,這么多年她和平臺共同成長,平臺用戶越來越多,她也成為平臺的優質高粉創作者。 在接觸一些拿到大結果的女生后,發現她們身上的一些共性: 1.把自己放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去做具體的事,讓能力變得確定。 2.有些人是爆發型的,但大多數人是細水長流的,只要不下牌桌,遲早會贏。 正如達爾文說:“在生命自然演化過程中,能夠活下來的,既不是那些強壯的物種,也不是那些聰明的物種,而是那些能適應變化的物種。” —— 心隨境轉世凡夫,鏡隨心轉是圣賢——林清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