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沒說出口的地方,另一個人撓到了,這不是技術,是精準的情緒投喂。 成年人每天被工作、家庭、賬單壓著,腦子早就麻木了,突然出現一個異性,不問工資、不問孩子、不問房貸,只問“你今天累不累”,這種話一出口,大腦立刻分泌多巴胺,像久旱逢甘霖。 這不是聊天上癮,是“被理解”上癮。 對方沒說破,但你感覺到了,他懂你。 這種懂,不是朋友那種“我懂你苦”,而是“我知道你哪里癢”。 你越不說,他越撓得準,你就越陷越深。 但別忘了,這種“懂”是可以演的。 對方可能只是看了你三天朋友圈,摸清了你喜歡的語氣、表情包、時間點,然后精準投喂。 你以為他懂你,其實他只是懂套路。 所以,異性聊天不是不能聊,而是要清楚:你是在找人,還是在找感覺。 找人,是長期的事;找感覺,是短期的事。 短期的事,最怕你當成長期。 你是真的在聊感情,還是在被情緒按摩?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