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西桂平,這幾年,桂平的發展雖然在GDP上體現的是上升,那是在跟自己比的情況下呈現的。可是,要是放在廣西縣域范圍內來說,卻是一直處在一個相對的下滑狀態! 最為明顯的就是前兩年被北流超越,從廣西縣域一哥的位置被拉下來,今年上半年更是被黑馬扶綏給超越,滑落到第三位,并且被后面的合浦和后起之秀藤縣緊逼,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 有人說,那是因為桂平“重農輕工”,需要守護好“糧袋子”,保護“耕地紅線”所致; 有人說,那是因為被貴代管的緣故; 有人說,桂平自身不思進取; 有人說,桂平需要扔掉“廣西歷史最為悠久的地方”的標簽,著眼于未來才是正確的發展模式; 有人說,怨天尤人,不如自己錨定當下,謀求發展! ...... 總之說什么的都有。但其實,最為重要的是,桂平首要任務就是需要把歷史風度和格局打開!不然談發展有些難! 桂平要真正打開發展局面,必須跳出"小城思維"的窠臼。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不該只滿足于在潯江邊做安靜的旁觀者。當周邊城市都在搶抓平陸運河經濟帶機遇時,桂平更需要以歷史擔當重塑城市氣質。努力融入“東融”之路才是最為主要的方向。 至于說打開格局首先要破除幾大心結: 一是破除"等靠要"的被動心態,西江黃金水道與南廣高鐵在此交匯,這樣的區位優勢不該被浪費; 二是改變"小富即安"的保守意識,區域內眾多等地理標志產品,完全能打造百億產業鏈; 三是突破"就歷史說歷史"的局限,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大藤峽等可以成為研學基地,讓紅色旅游活起來。 四,不要懷念過去,躺在過去的榮耀上,需要立足當下,努力發展! 桂平這座城市最動人的風景,應該是傳統與現代的共生共榮。才配得上"八桂門戶"的稱號,才能在區域發展中贏得應有的歷史席位。 簡單來說,要靠自己! 桂平要重振雄風,關鍵要打好三張"融合牌"。第一張是"古今融合",比如將西山茶、羅秀米粉等傳統特產注入現代工藝,讓大藤峽水利樞紐與太平天國遺址形成"水電+文旅"的復合產業鏈。第二張是"水陸融合",依托西江億噸級航道,把高鐵站前區建成物流樞紐,讓江海聯運與陸路運輸在桂平形成"黃金交叉點"。第三張是"產城融合",在嚴守耕地紅線前提下,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與城區協同發展,讓諸如"桂平制造"的腐竹、米粉香飄大灣區。 特別要抓住東融開通的"窗口期",在黔江與郁江交匯處規劃臨港產業園。這里可借鑒重慶果園港"前港后園"模式,發展船舶維修、糧油加工等產業。同時要激活民間資本,像當年"桂平幫"闖蕩粵港澳那樣,鼓勵本土企業家回鄉建設"園中園"。 當桂平人開始用運河思維替代江河思維,用灣區標準替代縣域標準時,"八桂門戶"才能真正成為連接兩廣的戰略支點。 只是這樣的大手筆和大轉變,桂平能一下轉變觀念和思維嗎? 這里是廣西,發現廣西之美,感受廣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講述廣西人文!謝謝閱讀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