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到了年紀,血管健康就容易 “亮紅燈”,血脂、血栓、斑塊,堵在哪病就在哪。不少人恨不能用個 “篩子” 把血液 “過濾” 一遍。 其實,在我們老祖宗的食譜上,就有這樣一個 “篩子”—— 豆豉,它專 “清” 血管、改善血流,還能補腎利水,預防腦血栓和老年癡呆癥的發生。血管不好的人,秋季一定要吃兩次豆豉。 一、豆豉的核心功效 ![]() 1. 中醫視角:調理臟腑,兼顧多效 解表散寒 + 和胃消食:據《本草綱目》記載 “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蒸暑,故能升能散”,豆豉味辛甘、性溫,歸肺、胃經。辛溫可發散風寒(搭配蔥白效果更佳),緩解風寒感冒初起的惡寒、鼻塞;辛香能醒脾開胃,改善老年人食后腹脹、食欲不振,還可治療水土不服。 補腎利水 + 祛風通絡:原料黑豆 “黑色入腎”,發酵后溫性增強,能溫腎助陽、利水消腫,緩解老年腎虛所致的下肢水腫;同時辛溫之性可祛風活血、溫通經絡,減少瘀血生成,輔助預防腦血栓,《千金方》中也記載其可治中風失音。 2. 現代醫學:護血管、強骨骼、調血脂 清血管防血栓:富含鏈激酶,能溶解血栓、降低血液黏稠度,維持血管彈性,減少血管堵塞風險。 強骨抗疏松:含大量維生素 K2,可 “領鈣入骨”,將血液中的鈣精準引導至骨骼,延緩骨質疏松。 調脂護血管:大豆異黃酮保留完整且活性更高,抗氧化能力強,能改善血脂異常,降低動脈硬化概率。 在長壽之鄉廣西賀州昭平縣,當地百歲老人常吃豆豉,也印證了其養生價值。 二、豆豉的日常常用吃法 ![]() 豆豉炒青椒 食材:豆豉 10g、青椒 2 個(切絲)、蒜末 2 瓣、鹽少許 做法:熱鍋冷油,蒜末爆香后加豆豉炒出香味,倒入青椒絲翻炒至斷生,加少許鹽(因豆豉含鹽,鹽量減半)調味即可。 小貼士:青椒補維生素 C,搭配豆豉營養均衡,適合配米飯或面條。 豆豉拌豆腐 食材:咸豆豉 8g(壓碎)、嫩豆腐 1 塊(切小塊)、蔥花、生抽 5ml、香油少許 做法:豆腐塊焯水 1 分鐘撈出,加豆豉、生抽、香油拌勻,撒上蔥花即可。 小貼士:清爽開胃,適合夏季或牙口不好的老年人,補充植物蛋白。 豆豉冬瓜湯 食材:豆豉 12g、冬瓜 200g(切片)、蝦皮 5g、蔥花、鹽少許 做法:鍋中加水煮沸,放入冬瓜片煮 5 分鐘,加豆豉、蝦皮繼續煮 2 分鐘,加鹽、蔥花調味即可。 小貼士:冬瓜利水消腫,搭配豆豉增強祛濕效果,低熱量適合控體重人群。 豆豉炒蛋 食材:豆豉 10g、雞蛋 2 個(打散)、蔥花少許 做法:熱鍋倒油,放豆豉炒香,倒入蛋液翻炒至凝固,撒蔥花即可。 小貼士:10 分鐘搞定早餐,雞蛋補充蛋氨酸,與豆豉實現氨基酸互補。 三、豆豉實用中醫小方子 ![]() 蔥豉湯(風寒感冒初起方) 配方:淡豆豉 15g、蔥白 3 段(連須)、生姜 2 片 制法:清水 500ml 煮沸,放入豆豉、生姜煮 10 分鐘,加蔥白煮 3 分鐘即可。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散寒,緩解惡寒、無汗、鼻塞。 適用人群:風寒感冒初期、體質偏寒者,老年人用量減半;禁忌:風熱感冒(咽喉腫痛、黃痰)者禁用。 豆豉薤白粥(腹脹調理方) 配方:豆豉 20g、薤白 10g(藠頭)、粳米 50g 制法:粳米煮成稀粥,快熟時加入豆豉、薤白煮 5-8 分鐘,加鹽調味。 功效:行氣導滯、和胃降逆,改善胸腹脹滿、食少納呆。 適用人群:老年人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者;禁忌:胃潰瘍急性期、胃酸過多者禁用。 黑豆枸杞豉粥(補腎保健方) 配方:咸豆豉 10g(泡淡)、黑豆 20g(泡發)、枸杞 10g、小米 30g 制法:黑豆加水煮 30 分鐘至熟軟,加入小米、枸杞煮成粥,最后放入豆豉拌勻。 功效:補腎益精、明目安神,改善腰膝酸軟、視力減退。 適用人群:中老年日常保健、更年期女性;禁忌:感冒發熱、濕熱體質(口苦、黃苔)者禁用。 豆豉作為老祖宗流傳下來的 “養生食材”,既有中醫調理臟腑的智慧,又有現代醫學認可的護血管作用,吃法簡單、適配場景廣。秋季是養護血管的關鍵期,不妨按上述吃法或方子適量食用(每日不超過 50g,選正規渠道購買),既能豐富餐桌風味,又能為血管健康、身體機能添一份保障,尤其適合中老年人群日常養生。
|
|
來自: 0709xmh > 《食療//醋保健//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