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人美的1954年樣張是我手里的解放后最早的實際意義上的年畫縮樣。目錄底部有兩個重要信息:一是提醒“添貨時請注明編號”,說明這冊子的用途是給經銷渠道作為訂貨目錄;二是1954年的樣張,印發時間1953年9月,也就是給來年準備的樣板。這個時間差給沒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的讀者們一點感性認識,后面歷年的年畫縮樣,基本也是每年的后半年分發下一年的樣本,而且往往會根據各地新華書店反饋回來的訂貨數量,確定年畫的印刷數量。
如上期所述,解放后年畫的宣傳功能讓其成為了解各年代政策的窗口,50年代初的年畫里,可以看到全國上下在努力打造工業基礎,推行農村合作化,普及公共衛生,掃盲......這些政策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婦女解放內容:上期1953年有第一批女飛行員(圖4),1954年作品里有第一批女鉆探工,婦女學耕地,無痛分娩法等題材。
早在開國大典剛過去一個月,鄧穎超就向空軍司令劉亞樓提出中國應該培養自己的女飛行員,建議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的支持。1951年,55位姑娘經過嚴格挑選進入了培養計劃,1952年婦女節,14名姑娘參加了起飛典禮,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這14人里面,3名來自廣東,而當中秦桂芳伍竹迪兩位均出自我的母校,這是校友們多年來為之自豪的事。
新中國第一批女鉆探工應該是來自安徽地礦局321地質隊,這是1952年建立的中國最早的6大地質隊之一,該隊在尋找銅礦資源方面為當時急需礦產資源的祖國作出了貢獻。到1958年,新疆克拉瑪依油田組建了來自漢,回,維,哈,俄,蒙等8個民族婦女的第一支石油鉆井隊。50年代還涌現出女拖拉機手,女火車司機等,婦女的社會生產參與度和解放前相比發生了重要變化。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世紀中葉歐洲發明的無痛分娩法,1952年中國就試圖推廣無痛分娩,但長期以來此技術不被大部分群眾接受理解,無痛分娩在中國的普及發展多年停滯不前,直到2018年衛健委發布《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該技術才又重新被重視起來,但據統計資料表明,至2023年,全國無痛分娩整體普及率仍只有30%。
開辦托兒所,把嬰幼兒集中起來照顧,是將婦女從養育兒女的繁重家庭勞動中解放出來的重要措施,1953年(圖8上)和1954年(圖8下)都有“農忙托兒所”年畫,可見各地對此的重視。
所有圖片均來自本人藏書掃描。
#年畫 #年畫收藏 #舊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