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莊子》里邊記錄了一個故事“華封三祝”。 堯帝巡視華封的時候,華封的民眾都恭祝堯帝,希望他可以多子多福、子孫延綿。堯帝拒絕了他們的祝賀。 華封的民眾第二次送上祝福,希望堯帝可以富貴安好、家族永續。堯帝拒絕了他們的祝賀。 華封的民眾第三次送上祝福,希望堯帝能夠長壽安康、長命百歲。堯帝依舊拒絕了他們的祝賀。 面對民眾的疑惑,堯帝感慨地說:“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多子,不一定是福氣;富貴,不一定是好事;長壽,也有可能是受辱的開始。 02 多子,不一定是福氣。 一個極端扭曲的觀念:多子多福。將孩子的數量,跟福氣的好壞掛鉤。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我生的孩子越多,就越有福氣。 近兩年,網絡上出現了很多“某某云貴夫妻,生育了10個孩子”的視頻。而這些視頻里邊的夫妻,基本都貧窮到極致,甚至連一日三餐都困難。 他們,真的就有福氣嗎?不見得。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某個孩子生了重病,他們有錢去救治嗎? 接觸過“多娃家庭”的人們,應該會知道,對于多娃的父母來說,死一兩個孩子,他們都不會傷心,只會覺得很正常。 這并不是福氣,而是兩代人的悲劇。或者說,是地獄。 窮人喜歡多生,就像是蟑螂大規模繁衍后代一樣。他們的多子,帶來的,只是多禍。 03 過分富貴,有可能會招致禍患。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到:“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span> 金銀珠寶擺滿整間房子,你其實是守不住的。因為富貴,而過分驕傲,只會自惹禍患。成功了,那就急流勇退,這是天道。 人人都希望大富大貴,可為什么堯帝、老子、莊子,卻告訴我們,大富大貴不是好事呢? 道理很簡單。別人都貧窮,就你富貴幸福,還大肆炫耀,那你不就成為“眾矢之的”以及“群眾公敵”了嗎? 說句不好聽的話, 你今天在網絡上炫耀,自己賺了多少錢,有多富貴。明天,你就會成為“全網仇人”,被網友們人身攻擊。 沒必要奢求大富大貴,也沒必要強求金玉滿堂。錢多錢少,夠用就好。適可而止,才是保身的真相。 04 沒有質量的長壽,就是一種自我折磨。 人活著,究竟是追求長度,還是追求質量?答案只有一個,追求質量。 你看孔夫子怎么說的,朝聞道,夕死可矣。 只要頓悟了某些道理,經歷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咸,自己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人生的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對于長壽,孔子說了一句:“老而不死是為賊”。 一個人,因為過分長壽,不僅折磨自己,還折磨身邊人,那他的長壽,就不是福氣,而是妥妥的災禍。 你看那些臥病在床,就像是植物人一樣的老人,哪怕他們活到一百歲,也只是自我折磨,又怎么可能幸福了。 這就是“安樂死”出現的根源。讓一個人安樂地死去,比讓一個人長久地受到病痛的折磨,要更加幸福。
05 寫到最后 堯帝說的“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其實跟很多人的想法,是格格不入的。 這個世界上99%的人,其實跟幾千年前的華封民眾一樣,腦子里邊滿是“多子多福、大富大貴、長壽是?!钡挠^念。 可見,幾千年過去了,人類除了科技上有所進步,思想上并沒有任何的進步。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奇葩的現象? 因為人性是“膚淺”的。 尤其是對于一眾窮人來說,他們不知道什么是生命的尊嚴,不知道什么是人生的質量。他們活成了“下半身”的生物,只用下半身思考,而不會用腦子思考。 話雖難聽,可現實如此。福與禍,并沒有表面上想象得那么簡單。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