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六道口南邊,有兩條銹跡斑斑時斷時續的鐵軌。它存在于許多人的記憶中,人們卻不知道它建于何年何月,又通向何處…… 還要從120多年前的京漢鐵路說起。 京漢鐵路以盧溝橋為起點,第一段從盧溝橋修到保定,1899年1月建成通車,也叫盧保鐵路。 盧保段鐵路建成后,1903年7月在保定修建了一條南關鐵路支線。西起現在的六道口,沿現在的建國路向東,經農大西路至廣阜橋,再向東,沿府河南岸至南關大橋東邊的藥王廟。 這條鐵路支線1904年7月建成通車,是為了修京漢鐵路南段運輸設備和材料。(這些設備和材料都是進 口的,由輪船運到天津,由天津循大清河運往保定。) 1921年曹錕修建城南公園時,將南關鐵路支線南移至三豐路現在的位置,西起六道口不變,東至劉守廟橋。然后從劉守廟折返,沿府河向西,經煤市街至新中果面粉廠,全長5公里,1922年11月竣工通車。 這條鐵路支線連接了陸路和水路,只用于貨運不辦理客運。劉守廟成為物資集散地,對保定市經濟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 ![]() 1949年2月為支援前方,曾拆除南關支線枕木,用于搶修京漢鐵路。1950年該線恢復。 1956年,京漢鐵路進行技術改造,在大祝澤改線,新建南貨場。南關支線又向南移1公里,拆除了原來的部分鐵路支線。 1957年,在原南關鐵路支線路基礎上修建公路,并將公路延伸至建設南路,當時路面寬7米,泥結碎石路面。該路建成于1958年,正值“大躍 進”年代,取鋼鐵、糧食、棉花豐收之意,命名為三豐路。 學者大瑛老師持有不同意見:三豐路最初原型叫三井路,源自日偽時期日本三井株式會社在此設立倉庫而得名,解放后將井字稍加改動為豐。 南關鐵路支線,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承載了歲月的痕跡。踏上陳舊的鐵軌,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似乎聽到了100多年前老火車的轟鳴。 故事起起落落,歷史背后皆是云煙。保定這座城市分明早已是車水馬龍。 鐵路各有軌道 ,人生各有歸途,萬物皆有軌跡。 請往前走,不要在此停留。 ![]() 文章參考了《太行人家》公眾號,特此致謝| (完) 跑步10公里,用腳步丈量這座城市。 感謝您的關注閱讀點贊轉發, 祝您生活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