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飲食養氣血 《神農本草經》中的小米(栗米) 稱其為五谷之首,補脾養胃第一糧。” 1.1 基礎方:小米紅棗山藥粥 小米50克,紅棗3枚(切開),山藥30克(鮮品切片),加水煮粥,每日早餐食用。 加減法: 兼有失眠者加龍眼肉5克,手腳冰涼者加生姜3片,腹脹消化不良者加陳皮3克, 此方成本低廉,但符合“五谷為養”的中翳原則,通過健脾胃促進氣血生化。 1.2 四神湯:平民化健脾第一方 四神湯由茯苓、芡實、蓮子、淮山(或意仁)組成,是倪師推崇的“淡味滲利’食療方。健脾祛濕、補養后天之本,適合長期服用。 用法:四味食材等量(20克/味),可搭配花生等或直接注煮水,每周2-3次。若濕氣重者,可替換意仁;便秘者,可加大淮山比例。 1.3 四物湯與當歸補血湯:經典補血組合 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被譽為“補血第一方”,可通過燉煮或加 紅糖煮甜湯服用。經期結束后連續服用5-7天,可改善面色萎黃、月經量少等問題。 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5:1)以補氣生血為特色,適合疲勞乏力、易出汗者,煮水代茶飲用即可。 1.4 紅棗枸杞茶與百合蓮子粥 紅棗枸杞茶:紅棗10枚、枸杞10克、當歸10克、黃芪20克煮茶,可溫中散寒,補養氣血 百合蓮子粥:鮮百合50克(或干百合30克)蓮子3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養心安神、潤肺健脾,適合焦慮失眠者。 ![]() 2、穴位按摩法 1.1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每日晨起用拇指關節按壓100次,方向朝腳趾。 作用:健脾胃助運化,促進氣血生成。 1.2三陰交(內踝尖上3寸) 睡前用掌心搓熱穴位5分鐘。 作用:調肝脾腎三經,改善氣血運行。特別強調:穴位按摩貴在堅持,連續三個 月可見明顯效果。 ![]() 3、傳統功法的“氣血引擎” 八段錦是經典養生功法,其“兩手托天理三焦”“搖頭擺尾去心火'等動作可拉伸脊柱、暢通三焦。 操作:每日1次,每次10分鐘。 重點關注“調息”與“動作連貫性”,強調“呼吸入腰”的重要性,推薦腹式呼吸法: 步驟:吸氣時腹部隆起,想象氣息直達腰部;呼氣時腹部收縮,默念“氣機下行”。每日早晚各10分鐘,配合“噓字功”(發噓'音疏肝)效果更佳。 原理:通過膈肌運動增強肺通氣量,促進氣血歸元,改善焦慮、失眠等癥狀。 ![]() 4、情緒與作息 1.1呼氣解郁法: 生氣時深吸氣后緩慢呼氣,同時默念“疏肝理氣”,重復5到10次,助肝 火隨呼氣宣泄。 1.2冥想安神: 每日睡前盤腿靜坐五分鐘,意配合輕柔音樂,緩解精神壓力。 1.3作息黃金法則: 子午覺:晚1l點前入睡(肝經當令時間23:001:00),保證深度睡眠以助肝血回流;中午小憩15-30分鐘,養心氣。 1.4避免久坐: 每小時起身活動五分鐘,如踮腳尖、伸展四肢、促進氣血流通。 ![]() 低成本養氣血理念,核心在于順應自然內外兼修:通過飲食健脾、經絡疏導、運動導引、情緒調攝四大維度,構建氣血充盈的健康基石。 這些方法無需昂貴的藥材或器械,只需日常堅持,即可實現“以自然之力養自身之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