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陜西白水到江蘇揚中,跨越的是千里路程,連接的卻是滿心暖意。這段教育交流之旅的開篇,沒有陌生與局促,反而被一連串溫暖的片段填滿——初抵時領導與學校的貼心安排,發言時字里行間的真摯期許,還有開學日雨中那堂生動的“溫暖教育課”。每一個瞬間都像一顆星火,漸漸點亮了我對揚中、對這段學習時光的深切感知。 初抵揚中時:一份跨越千里的溫暖與期許 初秋的風帶著江南的溫潤,拂去了我跨越千里的疲憊。作為一名來自陜西白水的教師,當雙腳真正踏上揚中的土地,心中滿是對未來半年學習之旅的憧憬,更被眼前這份突如其來的熱忱深深打動。 從下榻的那一刻起,揚中市領導的精心籌備便無處不在。細致入微的安排、親切周到的問候,沒有絲毫陌生感,反而像回到了熟悉的“家”。這份重視與關懷,讓我這個遠道而來的“學習者”,瞬間卸下了忐忑,滿心都是暖意。 而即將開啟學習生活的對接學校,更是用行動詮釋了“細心”二字。妥善的安排與工作對接,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周全妥帖。這份用心,不僅讓我感受到了揚中教育者的專業與嚴謹,更讓我對接下來的交流學習充滿了信心。 白水與揚中,一北一南,雖隔千山萬水,但這份跨越地域的情誼與支持,已然成為我此行最珍貴的開端。未來半年,我定當珍惜這份信任與關懷,認真學習、用心感悟,把揚中的教育經驗與智慧帶回白水,也愿做兩地教育交流的小小橋梁,不負這份溫暖的期許。 ![]() 發言稿背后:一份承載期許的教育之約 當在歡迎會的發言席上,鄭重說出最后一句“謝謝大家”時,掌聲響起的瞬間,我心中的激動與感慨仍未平息。這份發言稿,字句皆是我們白水教師團隊的心聲,也凝結著初到揚中便收獲的滿滿暖意。 落筆撰寫時,腦海里不斷閃回抵達揚中的點滴:領導們周到的籌備、同仁們熱情的笑臉、學校細致的安排,這些都化作了發言稿中“最誠摯的感謝”,無需刻意雕琢,已是最真切的情感。提及白水與揚中的教育特質,一邊是家鄉“四圣故里”沉淀的教育堅守,一邊是揚中“江中明珠”閃耀的創新智慧,這種跨越千里的教育對話,讓我們對“取經之旅”充滿了期待。 而“三個心”的承諾,更是我們團隊共同的約定。“虛心”是姿態,我們渴望走進揚中的課堂,學習課程建設的巧思、德育實踐的溫度;“用心”是態度,希望將揚中經驗與白水教育實際相連,找到真正能落地的育人路徑;“誠心”是期盼,愿以交流為橋,讓兩地教育理念相互滋養。 發言稿讀罷,這份約定已然啟程。未來半年,我們會帶著這份初心,在揚中的教育土壤上認真學習、深入思考,不辜負這份跨越千里的信任與期許,也期待著讓兩地教育的交流之花,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 雨中初體驗:揚中外小的溫暖開學第一課 揚中開學第一天的清晨,帶著江南特有的濕潤。七點半抵達揚中市外國語小學時,天空恰好飄起雨絲,而后漸漸轉密,卻也讓我在這場雨里,讀懂了這所學校最動人的模樣。 校門口,校領導們和值周教師早已撐著傘站在雨中,成了孩子們入校最堅實的“屏障”。他們熟練地為沒帶傘的學生撐起傘,一手護著孩子的肩,一手穩穩舉著傘,一步步將孩子護送到教學樓門口,雨水打濕了他們的肩頭,笑容卻依舊溫和。教學樓一樓,“小黃帽”志愿者們活力滿滿,與老師們一起笑著迎接每一個孩子,熱鬧又有序的場景,瞬間驅散了雨天的清冷。 我也很快融入其中,站在一樓入口處迎接一年級的小萌娃。從家長手中接過怯生生的孩子,幫他們輕輕卸下沉甸甸的書包,細心收好濕漉漉的雨傘,再慢慢脫下腳上的防濕鞋套——這些瑣碎的小事,在雨聲與孩子們的笑聲中,變得格外有意義。看著孩子們被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牽著手,蹦蹦跳跳走向教室的背影,聽著他們奶聲奶氣地說著“謝謝老師”,心中滿是柔軟。 這場雨,沒有打亂開學的節奏,反而成了一堂生動的“溫暖教育課”。校領導的以身作則、師生間的互助有愛、孩子們臉上不受天氣影響的燦爛笑容,都讓我真切感受到揚中外小“以生為本”的溫度。這不僅是我在揚中學習的第一天,更是被這份教育溫情深深打動的一天,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之旅,多了一份更深刻的期待。 從初抵時的溫暖接風,到發言時的鄭重約定,再到開學日的雨中共情,揚中用一個個細節,為我展開了一幅充滿溫度的教育畫卷。這不僅是一次學習之旅的開始,更是一場關于教育初心的再認知。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帶著這些感動與思考,認真汲取每一份養分,期待著將這份溫暖與智慧帶回白水,也讓這段揚中記憶,成為教育路上最珍貴的行囊。 ![]() 作者簡介:曹蘭蘭,縱目中心校教導主任,白水縣校外科技輔導員。始終堅持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