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井巷、塔倪巷、九勝巷都是東起邵磨針巷西至人民路。邵磨針巷南起干將東路北至觀前街。 ![]() 故老相傳,這一片曾有壯士要離(?~前513年)宅。【見曲園先生《重建寶積寺記》】 ![]() 蘇州考古成果:塔倪巷南遺址當為戰國晚期~漢代初期形成的黃土臺基。 ![]() 這里發掘到大的楚國典型建筑構件——灰陶瓦,加上余天燈巷東、混堂巷北、金城新村、北園等遺址的文物發現,聯系《史記》“春申君(?~前238年)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蘇州古城當為闔閭城所在、春申君治吳墟所在、會稽郡郡治所在。 【圖片來源:新華社交匯點視頻《從春申君到秦始皇》。感謝程老師分享視頻。】 ![]() (唐)《吳地記》長洲縣續添橋梁,既有寶積寺橋又有黃土塔橋。 ![]() (宋)《吳郡圖經續記》中有大酒巷。 ![]() 先賢龔宗元的中隱堂在大酒巷。取白樂天“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詩意。 宋都官郎中龔公宗元: 祿不期侈 ,以方介名 。 清修正氣 ,重于公卿。 ![]() 龔宗元(約988—1057),字會之,“自幼穎悟絕人,讀書于虎丘寺,晝夜不絕。舉進士,為鄉里首選。繼登天圣五年(1027)第,主杭州仁和縣簿。時范文正公(范仲淹)為帥,改容禮之曰:'公器業清修,他日必為令器,謹勿因人以進。’曾大父(龔宗元)敬服其訓。高祖既抱疾,因乞便親,移吳縣簿……自登朝,未嘗游公卿之門,皆文正公之教也,士論美之。嘗通判衢、越二州,終都官員外郎,葬南峰山。”能寫詩作文,以所業投范文正,文正曰:“子之文,溫厚和平而不乏正氣,似其為人也。”曾孫龔明之著《中吳紀聞》。 ![]() (宋)《平江圖》上這一片有天心橋、黃土塔橋、寶積寺。寶積寺坐東朝西。 ![]() (洪武)《蘇州府志》有天心橋,大酒巷、九勝巷、寶積寺后巷。寶積寺在今縣治西北黃土塔橋之東偏。 ![]() (正德)《姑蘇志》大酒巷在富仁坊巷與塔兒巷、九勝巷之間,即今天的大井巷。 ![]() 祝允明(1461—1527),字希哲,號枝山。擅詩文,工書法。在這里住過——“居臥龍街之黃土曲北……”寫了《譙樓鼓聲記》。 ![]() (乾隆)《長洲縣志》尹公祠在大井巷南。 ![]() 皇清平樂知府贈太仆寺卿尹公明廷:嚴將軍頭, 顏常山舌 。惟公兼之 ,乃著死節。尹明廷(1610~1652),字螢階,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朝官吏。順治六年(1649)進士。 ![]() 大井巷還曾有鼎鼎大名的樂鄉飯店。 ![]() 畫家任阜長(1835-1893)、榜眼鄒福保(1852-1915),居塔倪巷。 ![]() 原塔倪巷8號是寶積寺。 光緒十二年丙戌(1886)正月二十日,唐蘇州刺史白文公冥誕,潘鐘瑞和吳昌碩等朋友在寶積寺為白居易做壽。 李超瓊也到過寶積寺,去祭祀、吊唁。 ![]() 重建寶積寺的衡峰和尚去世,曲園先生寫了挽聯。1952年有寺基5.7畝,屋96間 。1983年列為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筑。【歷史悠久的寶積寺舊址當是今美羅商城南樓及南側工地那一片。】 1999年已拆除。2019年聽說觀成巷10~16號建筑群的東路是移建的寶積寺大殿。 ![]() 2025年寶積寺的標識在觀成巷10號(西路)。打“12345”詢問,很快來了回復:“相關單位查不到寶積寺的信息。” ![]() 九勝巷曾有軒轅公所、成衣公所。《蘇州明報》(1925-1949)社址在九勝巷。 ![]() 右邊有九勝巷介紹的拍攝于2022年國慶,2025年8月再去,上半段消失。 ![]() 大井巷、塔倪巷、九勝巷、邵磨針巷,如今難遇到老蘇州,幾乎聽不到蘇州話。這里曾經的要離宅(故老相傳)、寶積寺、中隱堂、樂鄉飯店……也漸行漸遠。掛一漏萬做點記錄,請您多多指教。謝謝! 信息來源:《中吳紀聞》《潘鐘瑞日記》《李超瓊日記》《春在堂雜文》《平江區志》 【感謝貝葉老師幫我查找資料。謝謝。】 作者:遙遠 來源:《細碎小文》公眾號 2025-09-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