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 ——《國語·鄭語》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大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屈原《離騷》 以上材料能給我們很多啟示,請結合材料,聯系現實,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強調的是和諧之美源于對差異的包容與融合。就像羹湯的美味,是因為各種食材、調料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時相互配合,這啟示我們在個人成長、社會發展中,要尊重差異、接納不同,通過整合多元元素實現共贏。從現實來看,文化交流中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科技創新中的跨領域合作,都是“合異”的體現。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核心是“知止”,即明確界限、懂得節制。這并非停滯不前,而是在紛繁中找準方向,在浮躁中沉淀自我。當代社會充滿誘惑,年輕人若不知止,易陷入盲目追逐,而“知止”能讓人穩定心神、深入思考,最終有所收獲。這與“合異”并不矛盾,“合異”需要在明確自身定位(知止)的基礎上進行,否則會陷入混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突出的是不懈探索、執著追求的精神。在包容差異、明確方向后,更需要行動力去踐行。新時代的發展充滿挑戰,無論是科技突破還是社會進步,都離不開這種“求索”精神。它是對前兩者的延伸:“合異”提供了多元路徑,“知止”明確了目標,“求索”則是實現目標的動力。 三則材料共同指向個體與時代的成長,“合異”是前提,“知止”是根基,“求索”是動力,共同構成了應對時代挑戰、實現個人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準則。 寫作時,文章可從當代青年面對的時代命題切入,以“在包容中定向,在求索中成長”為核心立意。開篇用“文化交融中的沖突與和諧”“科技發展中的堅守與突破”等現實場景引出三則材料的關聯,提出“合異、知止、求索是青年成長的三重維度”的論點。主體部分先論述“合異”的必要性,說明接納差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再闡述“知止”的重要性,強調明確方向的意義;最后論證“求索”的價值,唯有不懈探索才能實現突破。結尾回歸青年使命,呼吁將三者結合,在包容中汲取力量,在堅守中校準方向,在探索中成就自我,為時代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立意】 1、包容差異、堅守本心、不懈探索成長之道。 2、合異求同筑根基,知止明向促成長,上下求索向未來。 3、傳承古人智慧,踐行合異、知止、求索的時代精神。 【佳作展示】 和羹之美,合異而生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這句出自《國語·鄭語》的話,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美好事物的產生,往往源于不同元素的和諧融合。就像一碗美味的羹湯,需要各種不同的食材和調料相互配合,才能成就其獨特的風味。在生活中,無論是個人成長、團隊建設,還是國家發展,都離不開“合異”的智慧。 個人成長:接納差異,成就自我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著不同的興趣、性格和天賦。有人擅長邏輯思維,有人善于藝術創作;有人喜歡安靜思考,有人熱衷社交活動。這些差異不是缺陷,而是我們成長的財富。比如,一個喜歡繪畫的人,若能融合音樂的節奏感,可能會讓作品更具韻律和感染力;一個熱愛科學的人,若能借鑒文學的想象力,或許能在科研中提出更創新的思路。我們不應局限于自己的舒適區,而應主動接觸不同領域的人和事,接納他人的差異,從中汲取養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團隊合作:優勢互補,共筑輝煌 在團隊中,成員之間的差異是推動團隊前進的動力。就像一支交響樂團,小提琴的悠揚、大提琴的深沉、鼓點的激昂,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奏出美妙的樂章。歷史上,唐僧取經團隊就是“合異”的典范。唐僧目標堅定,悟空本領高強,八戒樂觀開朗,沙僧踏實穩重,正是他們各展所長、相互協作,才成功取得真經?,F代企業中,優秀的團隊也往往是匯聚了不同專業背景、不同思維方式的人,他們通過溝通與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攻克難題,推動項目成功,實現團隊價值的最大化。 國家發展:兼容并蓄,共創未來 從國家層面看,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兼容并蓄,吸收不同文化的精華,同時與世界各國相互合作。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兼容并蓄的典范,絲綢之路的開通,讓中國的絲綢、瓷器走向世界,也使佛教、西域音樂等外來文化傳入中國,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如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正是秉持“合異”的理念,與沿線國家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世界的繁榮與發展。只有各國放下偏見,尊重差異,加強合作,才能應對全球性的挑戰,如氣候變化、疾病防控、經濟波動等,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牢記“和羹之美,在于合異”的智慧,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擁抱差異,融合不同,讓我們的生活、事業和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
|